張譯予
(湖南科技大學,湖北 湘潭 411100)
美育,其一般的定義為廣義的“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和狹義的“藝術教育”。作為一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如今倡導的美育思想可以說是在西方美育思想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指的是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融入“美感教育”、“審美教育”,來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
美育一直都是新時代課程改革里的重要的方向,是主要教育手段之一,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手段更柔軟,更能內化于心,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民族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對大學生思想、觀點和立場的轉變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里有很多的內容和美育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科學,它以思想行為變化的規律,以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它其中的很多思想都可以和美育教育進行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里獲得審美和思想等方面的提升,所以,如何將美育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課,是每個教師要重點思考的內容。特別是當今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在高速的信息更替中,如何有效融合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還存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科融合對教師能力的高要求、重視程度不夠、美育融入教學的方法路徑需要更多擴展、大學校園相關的美育教育的設備不夠充足等等,因此,在網絡思政教育的背景下融入美育,提升美育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融合是極為重要的。
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想要有效的融入美育素材,應該將美育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結合,通過擴展美育中的一些知識點和內容,來滲透網絡思政教育,實現有效的融合目標,讓學生通過知識擴展提升自我,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
1.內容美化
在開展美育實踐時,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內涵,以此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審美,讓課程內容更加的具有美感,從而更有效的結合美育教學。要有針對性地對內容深入拓展,細致篩選,精確提煉,用富有美感的、具有內涵的內容來為學生進行拓展,有效的發揮美育融入網絡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延伸拓展關于馬克思思想的內容和立場、時代背景、相關文化拓展等等,并以有趣味性的、遞進性的講解,將美育素材融入并予以深化,發展延續性的思考。通過類似形式將美學內容進行融入,以此來實現網絡思政的作用,讓他們有機融合,切實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也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美,從而提升對美的重視。
2.語言美化
在開展思政教育的時候融入美育內容,不僅是需要對知識點和文字進行美化,還需要在語言表達的時候,將說話的方式和說話的文字進行美化,這樣才能更深入人心,從而實現美育融合。例如,在傳達思想的時候,盡量做到語言抑揚頓挫、充滿感情,多些旁征博引,引用古詩、成語等帶有美感的文字讓情感更加豐富、具有節奏感和藝術感,這樣學生能夠有效地發掘美感;除此之外,語言也可以盡量地幽默一些,這樣學生也能夠從另外的角度里發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感,獲得更多學生的喜歡。
3.借助案例
思政教育有很多優秀案例,很多都和學生的生活有比較大的聯系,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有效地應用這些案例,結合案例并融入美育,開發多樣性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將思政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急性結合,真實地感受到生活里的美好,實現美育教學的目標。例如,可以通過展示媒體素材來進行案例教學,如在當前疫情的背景下,可以展示一些疫情期間全國一心的視頻和圖片,展示了醫生護士的努力和抗擊疫情的艱辛,通過一些共情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生活里的美好的情感、美好的人物故事、美好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國家、敢于貢獻、互幫互助等積極思想,展示的內容具有美感,能夠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讓他們發覺生活里的美,提升情感體驗,鼓勵學生能夠參與到美的創作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做到立德樹人,扎根時代。
1.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是理性的,良好的理性情感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中心、學會判斷、提升邏輯能力;而美育是感性的,感性的情感可以增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里情感的體驗,讓學生能切身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獲得道德品質的提升。所以,為了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可以將感性和理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結合,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情感。例如,以疫情為主題做網絡思政教育,首先普及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點、傳播的方式、預防的方法等等理論的知識,讓學生能夠自主的認識和判斷新型病毒的一些相關知識;其次,為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傳播,展示一些疫情里的溫暖的人和事,進行感性教學,讓學生在理論拓展之后又能有感性上的觸動,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感性和理性的雙向發展,提升美感。
2.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
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有明確的目標,學生能夠明確接受知識點的是顯性教育;而隱形的教育是將思政教育的重點模糊化,融合更多內容,更重視過程,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增加經驗和感悟。顯性教育有目的性,效率更高,隱性的教育雖然效率相對較低,但是重視“潤物細無聲”。因此,在將美育教學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也要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通過兩種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美育教育的有機滲透。例如,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采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首先,為學生傳授知識內容的概念和思想,加強理論認知;其次,開展隱形教育,開展美育實踐拓展,讓學生進行多學科知識的探索和融合,并展開思考。通過這樣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里提升探索、實踐、歸納、總結等綜合素質能力,以隱形教學的方式實現美育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雙向互動的形式,教師作為引導者,要主動的為學生傳播知識、帶領學生的思路,而學生作為接收主體,要積極參與到各個環節里,及時進行反饋。因此,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是一個雙向的互動的活動,在融入美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用美育的互動特征,激發出互動之美,讓學生通過互動感受到思政的美育之處。
1.教師積極的組織評價
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為了提升互動之美,一定要重視互動的結果,通過對結果的重視,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讓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和參與到各項的美育活動里,才能形成有效的互動。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評價的方式來提升對教學結果的重視。教師可以豐富評價的方式,真切反映學生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的肯定和認可,并對美育活動做適當的思想教育衍生。通過這樣的活動,提升互動的頻率和效果,讓互動能夠提升美感,幫助學生發覺互動之美。
2.重視教師的榜樣作用
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一定要重視教師的榜樣作用,積極地通過榜樣作用來實現思想的傳承,讓學生在教師表現的行為和情感上感受到積極正面的引導,在大學生和教師的學習過程里,有效地實現雙方價值上的互動,體現互動之美。教師發揮榜樣作用,需從提升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要注重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不僅在學生面前,更要在日常生活里都嚴格要求自己,真正的落實美與善,做到助人為樂、熱愛社會和集體、關心他人、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以身作則,讓學生以此來體會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核心本質,實現思想價值上的互動;其次,學校也要積極地提升教師對思政的重視,可以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等方式,來加強教師們對美育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應用,并強調榜樣的意義,讓教師通過提升重視,從而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積極地為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
綜上所述,美育是主要的教育手段,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也是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手段更柔軟,更能內化于心的教育體現。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民族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視美育融合的任務,采用合適的策略,通過結合美育素材、利用美育特征、借助美育手段等方法和策略,來有效地實現美育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提升思政學習的效果和質量,重視美育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民族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