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巍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重慶 合川 401520)
學校實行“商科教育×完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完整的人”。該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學生課外教育實踐和課堂教學并重,地位同等。
完滿教育的目標是努力培養學生具有優良品格、氣質和綜合能力,大力提升學生的情商。“完滿的學生”,董事長的定義是快樂,具有批判思維,有愛心和愛的能力,身體強健,表現和做人自然大方,有才藝,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的學生。通過“社團活動”,“競技體育”,“藝術修養與實踐”和“志愿者服務”四個版塊開展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在課余生活打好人生底色,完善人格,滋養成為合格公民的素養。
現國內大多高等院校均實行的培養目標僅為“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也有“通識教育”,我校所謂的“完滿教育”也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結合我校特殊性提出的一大教育理念。該理念重在讓大學生走出寢室,培養學生學術之外的能力。
在對我校已經在德國就讀的或者已經畢業的幾百名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之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德留學生面臨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怎么融入德國的校園生活和文化活動。長久以來我們國家的學生都處在一種埋頭苦學的學習方式,但是這種情況造成的弊端就是僅僅筆下生風但是無法完全融入新的文化環境。前文解釋道我校“完滿教育”的理念便是讓學生走出課堂,但是走出課堂不意味著就和學習脫離關系,而是要在學習和活動中找到最合理的結合。
在完滿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一直在致力于將專業教育與完滿教育融合。對此我學院為了兩個方向的努力。
第一便是在完滿活動中添加德語教學的元素。在普通的完滿活動的基礎上,我院打造了很多特色完滿活動。中德文化節,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學院師資力量不斷增強的前提下,辦學經驗不斷豐富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使我院提升學生語言使用技巧,做到寓教于樂,能夠學生提供一個在國內最為缺少但是對于德語學習卻極為重要的德語語言環境,并且我們也在全中德學院師生共同努力配合的情況下努力將此打造成為我校最具特色的完滿教育活動品牌。中德文化節中同樣包含了極具特色的子活動,我院通過社團版塊開展中德文化節開閉幕式,雙語征文比賽,雙語書法大賽,德國電影展播周等;通過藝術修養與實踐開展雙語配音比賽,雙語課堂劇比賽,雙語歌曲大賽。讓這些學生們在愉快的參加學校特色的完滿活動中鍛煉自己使用德語的技巧,讓他們時刻保持著學習的連貫性和德語的思維模式。同時我院也一直在積極與釣魚城科幻中心、書院部等部門加強合作。在釣魚城科幻中心的國際化活動中,也總能看見我院學生的身影。學生們看到自己的音容相貌在學院的新聞版面中出現,也是對他們學習興趣的激發,也能讓其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完滿活動當中。
第二便是在課堂中穿插完滿活動。我們與書院部以及釣魚城科幻中心的融合聯動,也意味著我們的課堂可以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多樣化。在與釣魚城科幻中心的合作中,我們在取得教務處的同意之后,將課堂帶入釣魚城科幻中心的科幻大廳中,了解世界科幻小說和電影的發展史,并讓釣魚城科幻學院來自德國或者意大利的專業教師,用他們最具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最具特色的講解方式來為我們的學生講解他們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目標。而德語教師則可以在旁邊對一些跟自身課程相關的詞匯或者句子進行翻譯,讓他們明白語言的學習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才真正能理解學習的意義,真正地做到即講即練,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是通過與釣魚城科幻中心的聯動,能讓他們知道德國方面的最新發展動態,幫助他們提高出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與書院部的結合中,我們同樣把課堂結合到書院部主持的活動中去。例如在書院部和我院教師組成的相聲大賽、心理健康等活動中,我們都可以與課堂相結合。例如相聲大賽我們不僅可以推薦學生去參加活動,更可以在活動中讓其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能用德語表達出來,鍛煉自己的翻譯和口語能力,培養德語思維,激發起其出國傳播中華文化的積極性。晴天心理社的活動則在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讓專業的心理學教師講授中德兩國之間心理健康的交流與合作,告訴學生在出國之后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德語教師在旁則輔之以專業名詞的德語翻譯,以備學生在德國面臨心理問題時不知如何處理而導致一系列更為嚴重更棘手的問題。這些在我們專業課教師知識盲區的,但是學生又必須要具備的技能或者知識儲備,便可以在完滿活動得到很好的學習。
所有的這些新的體驗或者新的板塊,都是在原本的傳統課堂上見不到的,理所當然的這些結果也是在原本的課堂基礎上接出了更豐碩的果實。之前的每一屆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會在出國之后遇到一些原本在預想中沒有出現的問題。例如在2015 級和2016 級的出國學生中,都有在德國學習了一年乃至更久之后因為心里問題或者學習問題而選擇退學的,究其根本是因為中德兩國之間的國情有太多的不一樣,而當這些學生在沒有辦法找到自己合適地化解心理壓力的辦法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棄學業回國。這不僅僅是對學生本身學習時間和家庭財力的浪費,更是對我校整個出國項目的巨大打擊。但是在我中德學院的不斷努力下,在給2017 級的學生僅剩的一年國內時間里,給他們安排了不占用過多專業學習時間的完滿活動,例如前文說明的“晴天心理站”或者全新的“模擬聯合國”活動等等,尤其注重對2017 級學生的心理等的完善培養。現在2017 級學生已經出國一年有余,在我中德學院各位出國導師的關心和關注下,尚未有一人因心理或者學業壓力問題放棄學業回到國內。這對于我們整個中德學院都是要振奮人心的消息,代表著我們在面對出國學生人數少和學生未完成學業便回國的兩大問題中已經找到了初步的解決方案。相信我中德學院在完滿教育的指導下,會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為更多的學生出國留學保駕護航。
我們在接受完滿教育的指導下進行課程改革,所帶來的結果固然是可喜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在課程改革初期便出現的一些問題,以防止這些問題擴大而在后期產生更嚴重的后果。并在找出問題及時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第一、“完滿教育”指導下的課程改革,首當其沖的便是完滿活動對專業課時間的擠占以及兩者時間協調困難的問題。中德學院作為一個三年制的專科院校,又面臨著出國的壓力,所以學生們在校三年的時間需要完成別人四年時間所完成的專業課知識并且還要額外吸收德語知識的養分。這就意味著我中德學院的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大。誠然,舉辦或者參加完滿活動自然是幫助學生減壓的一個非常良好的方式,但是當學生過多地去擠壓學習時間以參加完滿活動時,便會導致學生無法系統的完善的學習專業知識,而大多數專業性較強的專業性知識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都是無法在完滿活 動中得到系統學習的。所以在完滿活動和專業課堂之間的時間占比,便是如何把控“完滿效果”和“專業效果”的重點。
第二、當完滿活動常態化之后,如何能避免其流于形式而降低了其原本的效果。這一點雖然暫時從我中德學院還沒有看到,但是在別的院系當中已經出現端倪。由于別的院系相對我院開展“完滿教育”的課程改革相對較早,所以其完滿活動種類也會更多。但是由于完滿活動的數量及種類過多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學生可能并不需要其中某個或者某幾個完滿活動,但是礙于學院規章制度(比如完不成要扣學分等)而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參加。不合適或者不匹配學生的完滿活動不僅擠占了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時間,也消磨了他們本身參加完滿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如何解決上述兩個問題。對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便是,我中德學院在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開始了學業導師制的施行,對整個2020 級的學生進行全新的導師制管理。那么在從學院內的專業課教師組成的導師團隊便可以和學工組“完滿教育”的教師進行合理的溝通,在開設新的完滿活動之前,“完滿教育”的教師須與學業導師進行事前探討,確定本項完滿活動是否能對我中德學院絕大部分學生進行一個合理的教學引導或者能否給大部分學生都帶來必要的德語或者專業知識,以免僅為了完成活動而完成活動。同時學業導師也可以對本項完滿活動進行評估,根據其含金量來評估本項完滿活動的合理時間范圍,確保其能吸收導額外能量的同時不會耽誤專業課等知識的學習。
教育以樹人為本,人才培養是檢驗實踐成果的關鍵。盡管2017 級學生在僅有的一年之內已經獲得成效,但我們更希望從源頭抓起,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院2020 級的學生,在完滿教育與課堂相融合中,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于德語學習的興趣,也使得本屆學生在大一結束的德語等級成績已經超越了前面各屆的學生。當然在德語成績得到提升的同時,學生們也在出國積極性上對比前幾屆學生更有起色。這不僅僅是各項完滿活動讓其了解到中德兩國的文化差異是如此的吸引人,吸引他們去利用自己在完滿教育中獲得的能力和經驗,用自己在專業教育中學到的知識,去踐行習總書記所提出的“要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同時也是因為完滿教育的融入,讓他們看到了多方面的德國,不在對出國學習或者生活產生畏難和畏縮情緒。這都是完滿教育帶給我們和學生們的最大收獲。
完滿教育提醒我們,不要只是埋頭苦學,也要學會更新思維給自己注入活力。要在更多的方面去傳授知識,而不是僅在課堂上通過三尺講臺和一根粉筆就教授出“全部”。要結合新思想新理念,用不同人才培養新一代力量。新生代的學生面臨著更豐富的物質誘惑和思想的變化,我們要利用好完滿教育的契機,將這種誘惑和變化轉變為我們對學生的合理指導和督促。學生不滿足于枯燥乏味的課堂,我們就讓活動穿插于課堂之中,給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學生打一針強心劑。學生擔心活動參加過多而擔心耽誤學習時間,我們便讓學習的元素充滿整個活動,寓教于樂,更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和應用。或許在以后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培養方案的更新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完滿教育在整體的比重,通過不斷的發展和探索,找到最合適的比重,為我院的中德合作辦學以及我院學生的出國率注入更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