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軍
(遷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4300)
課程教學是一種實踐行為,而任何實踐行為的開展都必須要以相關專業的理論為指導,只有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統一,才能真正實現物理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學科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針對教育行業的研究工作一直以來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話題,也有眾多的專家學者曾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非常多的科學理論。成就動機理論便是其中之一,該理論的有效應用對課程教學工作的優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成就動機理論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墨里提出。該理論以成就動機為核心關鍵詞,融合具體的研究工作最終形成了一個比較豐富的專業理論。成就動機理論主要是指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件事情的意愿。基于對陳舊理論這一概念的有效解讀,我們可以將相關主體劃分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這兩種基本角色。所謂追求成功類型,主要是指相關主體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的狀況。這一主體類型在選擇相關任務的過程中往往傾向于嘗試那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且如果任務成功的概率為50%,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狀態。因為這種狀態的任務既包括一定的成功概率,同時又涉及了一定的失敗概率。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相關主體能夠順利完成這一任務就表示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困難,而困難的解決會對相關主體產生極為強烈的身心愉悅和滿足感。避免失敗者類型主要是指相關主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以努力避免失敗為第一目的,我們可以將其通俗地理解為“只要不出錯,便是最大的正確”。所以這一類型的主題在選擇任務的過程中呈現出比較極端的特征:要么選擇那些成功率為100%的任務,因為這種任務類型成功的概率最高,所以并不會出現任務失敗的風險。也可以選擇那些成功概率極低的任務,例如某件事物的成功率低于10%,避免失敗者在接受任務的過程中也會選擇這一類型的任務,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一選擇與避免失敗者這一類型角色相沖突,但是我們同時也要考慮到這種任務本身的完成難度是極高的,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相關主體不能順利完成這一任務或在完成的過程中由于某種不可控的因素導致整個任務陷入失敗,他們也能夠擁有足夠的借口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而且由于任務完成的難度是共知的,所以也更能容易被他人諒解。
成就動機理論將相關主體的劃分已經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所以這一理論最終提出了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主體采取的最為合適的應對機制。對于追求成功者,我們應當布置給他們更多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這種挑戰性的任務可以表現為任務本身的內容是對相關主體現有知識體系或能力的一種超越,這一任務類型正是因為這一超越性所以才充滿挑戰性。而完成這種類型的任務也能給相關主體具體的愉悅和良好體驗。另一方面,在評價追求成功者所完成的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整個評判標準設置得更為嚴格一些,這樣做是為了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整個任務看起來更具挑戰性,從而最大程度上滿足這一部分群體的需要。對于避免失敗者類型的相關主體,我們盡量要布置一些相對穩妥的任務或挑戰性極高的任務,在任務設置的具體過程中充分考慮避免失敗者這一主體類型的個人思維和一般認知方式,當他們順利完成了某項任務,即便這項任務的成功率非常高,我們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表彰和稱贊。而當他們由于某些問題不能完成相關任務時,我們也要給予寬容和理解,不可以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而與追求成功者所對應的,避免失敗者完成任務的評價應當設置得相對寬松一些,不建議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錙銖必較,因為這會增加整個任務完成的難度,如果這種難度增加到了一定的限度,最終就不適合避免失敗的這一類型主體了。
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是成就動機理論提出的兩個最基本的觀點,也是支撐整個理論的核心部分。通過解讀理論本身,我們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理論和學科教學工作之間是存在緊密聯系的。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對應的是兩種不同的學生類型,而他們所完成的任務可以對應為學習任務,每一種類型主體完成任務的評價機制可以對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成就動機理論和學科教學工作的融合有著極為便利的條件。而此理論的有效應用,特別是在中職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解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成就動機理論的有效應用可以優化整個教學工作。成就動機理論指導下的中職物理教學工作主張將學生分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這兩種不同的角色,而后針對每一種角色類型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針。這在極大程度上增強了中職物理課程教學的針對性,特別是對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有了更加明確的應對方法和解決策略。另一方面,成就動機理論同時也涉及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價,這極大增強了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干預力度,特別是當學生出現某種不科學的學習方法或行為時,教師能夠通過教學指令的方式在第一時間進行指導,并且對指導的程度有一個科學的把握。這有助于在維持學生基本學習狀態的前提下對其細節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規劃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有效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節奏。
雖然成就動機理論主張將相關主體分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這兩種最基本的角色,但是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這兩種角色身份并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旦確定之后便不可更改的。成就動機理論主張根據相關主體的學習狀況和一般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優化與調整,這也就意味著在客觀條件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角色主體進行有效的身份置換。例如一名學生一開始屬于追求成功者這一類型,但是經過了大量的任務處理嘗試,自身事件處理成功的概率并不能得到保障,所以這名學生的思維認知心態也就慢慢發生了變化,逐步轉向為穩重和保守。這一點在學習過程中同樣表現出來,而教師觀察到學生出現的這種狀況變化后能夠及時根據這一變化狀況為學生調整相關的角色定位,角色定位的調整也就意味著學生獲得了一個與自己實際情況更加符合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順利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和整體教學步伐。綜合來看,成就動機理論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教學形態不優化以及部分學生不能緊跟教師教學節奏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這也是本文將成就動機理論與中職物理課程教學工作融合起來進行研究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立足點。
經過上文闡述,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成就動機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在中職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此理論可以有效解決的相關問題,所以在本部分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將詳細闡述成就動機理論的具體應用策略。結合個人對成就動機理論的分析以及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本人認為成就動機理論在中國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通過以下兩種形式:
標簽效應的合理應用是成就動機理論和中職物理課程教學工作進行深入結合的一個重要有力方法。成就動機理論主張將學習者分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而這種角色劃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正是標簽效應的具象化體現形式。因為標簽效應主張將某個標簽貼在相關主體身上,主體必然會按照標簽描述的那樣改變自身的認知思維和實踐行為并朝著標簽的規定方向去優化。標簽效應和成就動機理論的有效結合可以進一步優化中職物理課堂教學工作。在課程教學初期階段,教師首先對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性格特征有一個精準掌握,從而初步判斷班級內哪些學生屬于追求成功者,哪些學生屬于避免失敗者。在明確學生的基本角色后,我們將相關的標簽張貼到學生身上,由于物理教學分為多個方面,既包括專業理論的認識、也包括對物理題目的有效解答同時也涉及了物理課程的學習方法。所以標簽效應也要根據這種實際的情況予以落實。例如教師為那些題目解答效率很高的學生貼上解題達人的標簽,這一標簽的張貼會讓這名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在學習過程中更樂意嘗試一些難度更高的任務,將自己追求成功者的角色身份更堅定地貫徹下去。而對于避免失敗者的學生而言,我們同樣也可以通過張貼標簽的方式對其進行鼓勵和指導,例如那些性格穩重且任務完成效率極高的學生,我們可以為其張貼“成熟穩重”這一標簽,這不僅是對相關學生個人作為的有效肯定,同時也是對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保持更加積極狀態的一種期盼。
在成就動機理論的指導下,我們不僅尤為注重對全班學生進行一個最基本的分類,然后依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評價方法。與此同時,更要注重對個別學生的有效引導,因為成就動機理論面向的是全班學生,在全班學生中不乏存在著極個別比較特殊的案例。所以我們更要善于針對一些特別的案例進行特殊的處理和指導,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將不同的角色類型進行有目的的轉化。這是因為追求成功者也好,避免失敗者也罷,從根本上而言只是一種學習風格,而學習風格卻并不是唯一的,培養多種學習風格可以有效增強個人學習行為的靈活性與適應能力。所以教師也要善于指導學生調整個人的學習方法。而這種調整的具體路徑便是標簽效應,例如我們對極個別避免失敗者的學生提出向追求成功者類型進行轉變的要求,并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大膽嘗試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從而有效轉變個人的學習思維,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教無定式,學無定法,只有根據客觀教學實際的變化對具體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成就動機理論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理論在中職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對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產生積極推動作用。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理論對教學工作產生的實際價值,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加強研究和探索,為提升中職物理課程教學效率而努力,為向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