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慶
(河北蒙古族高級中學,河北 承德 067500)
教育課改指導綱要指出,要改革教學過程中機械式記憶、被動模仿的學習模式,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踐行這一系列要求,思維導圖近年來成為教育界探討的熱點話題,并在高中生物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由此可見,構建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是在放射性思維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理論體系,可理解為,每個人都具備的由神經生理引發、涵蓋放射性思考的人體多感官共同參與互動學習的一種思維模式。托尼·巴贊結合自己的不同學習障礙癥狀實踐研究將思維導圖定義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發散性思維學習功能,即傳遞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活動方式。根據思維導圖的概念理解,其具有核心主體呈放射狀分布,由圖形組成的不同分支代表不同節點,以及焦點分布在大腦中央圖形上等幾個基本特征。
將思維導圖這種學習模式應用在教學當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大腦的潛能,形成思維導圖工具,對右腦擁有的空間思維,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開發,對左腦具備的邏輯、文字、圖像等功能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激發人腦潛能的目的,促進人腦學習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指導性作用。在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已難以適應和滿足現代教育教學需求。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高中生物教學理念的改革。通過構建思維導圖教學策略,來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即從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生物課堂的引導者,并促使學生成為生物課堂中的主要參與者與知識構建者,從而改變生物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與接收方式。利用思維導圖提供的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元素來開展生物教學,可以為學生構建出全新的課堂模式。例如實驗課中,教師可以根據“洋蔥”這一實驗材料不同部位的特點,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并動手實驗,使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以及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多個實驗得以有效整合。
全面透徹理解思維導圖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快速構建起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功能的前提基礎。思維導圖涉及心理學、生理學、發散思考等多方面理論知識,對于其的認知與理解不能從單方面來進行,而應從其所包涵的每一方面來深入學習,這樣才能對思維導圖有個全面的、準確的認知與理解,才能將其合理恰當的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也才能構建出有效的思維導圖教學策略。例如DNA 雙螺旋結構的模式圖,S 型曲線的數量關系圖等,基于已有知識不斷進行思維拓展和聯系,這便是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構建的關鍵所在。
復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先前所學知識,發現不足,并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傳統生物教學復習效果始終不夠明顯,而思維導圖的引入則改變了這一狀況。運用思維導圖工具來開展生物復習課,不僅簡化了復習的環節,而且大大提高了復習的效率。例如,在復習“細胞的有絲分裂”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繪圖來回答與之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根據圖示和實驗過程提出疑問。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附錄中,共列出了200 多條生物概念,理解生物概念是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重要前提基礎。但是過多的生物概念給學生記憶大大增加了難度,不僅難記,而且類似的概念還容易記混。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通過恰當的思維導圖來向學生解釋生物概念,如蛋白質相關概念,利用多媒體構建出蛋白質的思維導圖,在導圖中將該概念的關鍵詞、本節內容的重點、教學目標等分支清晰表示出來,學生通過一目了然的思維導圖可以容易的理解并記住蛋白質概念。
課堂筆記在學生的生物學習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節約做課堂筆記的時間,把握住課堂上教師講解的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生物課堂筆記的制作,即運用簡潔明了的符號、文字、圖畫來將生物知識描繪出來,并將存在一定聯系的各個知識點連接起來,使之構成一個簡潔清晰的知識網路。這樣高質量、高效率的筆記可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信心,也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教學水平。
客觀而言,高中生物是知識較為繁雜的一門學科,不僅概念眾多、理論抽象,而且易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而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通過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使得生物教學無論是在效率上還是學生能力培養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與提升。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一步進行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