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紹梅
(新疆庫爾勒市第七小學,新疆 庫爾勒 841001)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學校對教師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時期是教育過程中重要階段,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階段。語文閱讀的學習尤為重要,孩子們要從小打好閱讀基礎,為今后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需要老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老師們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改變。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仍舊很單一。在傳統的語文課上,教師們單純的傳授課本知識,將生僻的文字和拗口的語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出現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語文課沒有興趣、對讀書產生排斥心理等問題,使學生們的沒有學習動力、沒有學習方法。學生們面對枯燥的課堂很難對閱讀產生好奇心,不會主動閱讀故事,更不會探索課本以外的世界。
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部分學校閱讀課堂中的氣氛較差,沒有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需要安靜的環境和穩定的心態,學生們在吵鬧的氛圍里很難集中注意力,很難引發深度思考,并且不能很好的理解故事的意思,學生們不能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導致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在嘈雜的教室中,學生們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品味故事情節,不能專心致志的閱讀。眾所周知,沒有和諧的閱讀環境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更不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阻礙。
課上與課下沒有良好的銜接也是阻礙閱讀的重要原因。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上發現,學生們除了課上閱讀學習沒有課外的拓展訓練,導致學生們沒有將閱讀重視起來,沒有對閱讀產生興趣。學生們單純的通過學校的學習,沒有將閱讀習慣帶到課后中去,使學生們將閱讀當成一項學習任務,沒有發自內心的愛上閱讀。教師們應將閱讀思想貫穿到學生腦中,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眼界。
為了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應創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開創新穎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變的活躍、學習內容變的生動。老師可以在講完課文時開展有趣的活動,將小學課本內容進行編排。讓學生們組成小組,通過學生們對故事的理解來編排課本劇,每個學生都會參與到課本劇表演中,學生們在編排的過程中產生了濃厚興趣,加深了課文的印象。學生們積極思考故事內容,揣摩作者心理。在孩子大腦發育的快速階段,每個人對故事的理解都不同,通過新鮮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們互相討論,充分開發學生腦洞,讓思想碰撞,表演出有趣的節目。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故事,老師們可以下載相關電影或者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短片,讓課堂不再枯燥,吸引學生目光,將注意力集中起來。播放完短片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們積極思考,充分發散思維,使課堂變的活躍起來。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進行獎勵,讓同學們都參與到思考中,增強個人榮譽感,通過學生們多個角度的回答,提升了學生們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見,研創新穎的教學方法可改善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1]。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閱讀的基礎,對于小學課堂,班級學生很多,每個班級都是個團體,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于每個學生學習和成長。老師們可以組織大家在班級開展閱讀興趣小組,建立圖書角,讓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大家可以在圖書角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在課間休息或者自習時間盡情體驗閱讀帶給人們的快樂。閱讀興趣小組的成立會引發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興趣小組中來,使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老師通過每天閱讀一篇文章的活動讓學生們講述閱讀內容,讓大家的知識相互分享,相互討論,這種積極的閱讀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團結。同學們在閱讀時會發現很多問題或者產生很多疑惑,將問題帶到班級來,和老師進行交流,和同學進行探討,多方面的互動讓學生們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大量的閱讀,經驗積累,學生們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優秀的文學素養[2]。
學校和老師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閱讀行為不再拘泥于課堂上。首先,老師們應鼓勵家長多買一些課外讀物,供孩子在家閱讀。在睡覺前讀一篇小故事伴隨孩子進入夢鄉。在放假時,家長帶領孩子閱讀學習,增加閱讀量,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促進親子關系。其次,老師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春游活動,大家帶一本喜歡的書,到公園的草地上進行課外閱讀,同學們在晴朗的天氣和干凈的草坪中盡情享受讀書的快樂。最后,在學校里,老師們可以經常組織大家去圖書館閱讀,圖書館的書籍豐富多彩,大家有豐富的資源,安靜的環境讓學生們更加投入,讓閱讀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意義是重大的。在新時代的變化中,學校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營造和諧閱讀氛圍和積極拓展課外閱讀活動等途徑,來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