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福
(甘肅省康樂縣城北學校,甘肅 康樂 731500)
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設立一節閱讀課,讓學生閱讀名著或課外書,然后開展講故事的課程,讓學生把自己閱讀過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學,老師來給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然后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寓言故事的音頻,讓學生學習專業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老師要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也體會閱讀在語文中的樂趣,讓學生明白知道的知識越多對自就有很大的幫助,老師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學校也可以開展關于閱讀的各種活動,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的比賽中,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同時也要提高閱讀的質量,把有用的知識運用到學生身上,把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老師要讓學生在上課前了解關于作者更多的作品,并且在上課時讓學生來說出自己對作者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閱讀一遍文章內容,然后隨機讓學生來回答關于書中所講的內容。然后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學生,把《皇帝的新裝》重新表演一下,讓學生加深對故事的了解,也可以更好地明白故事想要表達的道理,然后快下課時讓學生去找資料閱讀安徒生更多的作品,然后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在下節課上課的時候來表演。讓學生的閱讀、合作、表演能力都得到提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主要應用在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的過程當中,在閱讀方面采用這句話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合理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往往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是根據書中所說到的內容產生自己的想法,如果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不進行及時記錄的話,往往就會導致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忘記剛才自己思考的內容。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能夠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不同的想法或者是疑問的話就馬上在一旁做下標記,在整篇文章都閱讀完成之后,再回到原來標記的地方進行思考,或者是和其他的同學進行討論。
例如,在教學《春》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就是春天的景色,并且文章在描寫春天的過程當中用到了非常多的修辭手法。其中文章中有一句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等語句,這些話在描寫春天的過程當中用到的修辭手法是擬人,雖然春天只是外界的一種客觀現象,但是作者卻借用了這些修辭手法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和向往,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將這些語句在文章中進行標記,等到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回頭進行思考。甚至老師可以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去思考文章當中有哪些地方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除此之外,在古文或者是古詩詞的學習當中也可以這樣做,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詩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先標記出來,這樣不單單能夠讓學生進行背誦,還能夠方便學生的二次復習。因此可以看出,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注重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標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讓學生閱讀更多的現代作品,體會現代作品的人物情感。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學習某篇文章時把相關的資料找出來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閱讀更多的中國名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要在初中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閱讀現代的作品可以拉進學生與時代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每個古詩或每一本書時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給老師,老師要認真閱讀學生的讀后感,并給出學生合理的評語。老師要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不要讓讀過的書白讀。老師在上課的同時,也要觀察每個學生的課外知識的了解程度,督促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并讓他們在閱讀的時候,認真分析書中每個人物的情感、外貌,每一個心理活動,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老師要對魯迅先生有充分的認知。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上的資料去了解魯迅先生的事跡,上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關于魯迅的視頻,然后找出關于魯迅更多的作品讓學生去讀,然后讓學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點。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老師可以把文章中所學和課外知識結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去閱讀關于魯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最后下課時,讓學生來講述關于這篇文章的背景和魯迅先生想要表達的東西。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不斷地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掌握自我閱讀的方法,加強閱讀的批注,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地開展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