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貴陽市第二十三中學,貴州 貴陽 550004)
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就是以文化素養為核心,將人格養成、中國優秀文化和中西文化對比等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英語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按英語教學內容可以分為教材內容滲透、話題專題拓展、熱點主題聚焦和實踐活動體驗四種英語思政教育類型,并根據不同的思政教育重點選擇不同的教學設計思路。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旨在通過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在真實世界和生活中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學中要以基于問題解決為目的,圍繞思政教育點找準思政教育的核心問題,然后形成問題鏈或任務鏈,逐步引導學生提升文化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A Reading Full Moon,Full Feelings,選定了“中秋節精神”作為思政教育點,中秋節的核心內涵是團圓,所以整節課以“什么是團圓”為核心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團圓”的含義,問題由淺入深層層設計,my own family reunion,different family reunion,country reunion and world reunion.
初中英語思政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所以,教學中不僅要從“小我”,更要從“大我”的角度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站在社會、國家的高度看待問題、凈化心靈、學會做人做事、提升文化素養。所以,初中英語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可以從自己、社會、國家不同角度選定教學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思政點。首先,初中英語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要從“自己”的角度選定思政教育點,重點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人際關系、生活技能、自我提升、責任擔當等方面的判斷、良好的做人做事方式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等,目的是塑造一個文明、向上的自己。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話題是holidays and vacations,而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由于各種原因,假期不能外出旅游,所以在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情,將思政教育的核心點定位在“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而不是簡單地定位在“外出游玩”的內容上。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要從“社會”角度選定思政教育點,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主題、熱點事件、國內外時事、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參與等結合起來,把學生與社會結合起來,通過有效滲透,引起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增強學生在真實社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承擔社會責任、增強責任擔當的修養。
初中英語實踐活動體驗思政教育是指通過讓學生參與活動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包括課堂內、課堂外不同場合、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外出參觀、辯論、演講、制作作品等。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或教學需要組織適合學生實踐體驗的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提升文化素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實際需要選擇話題,確定思政教育點,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引導學生深化認識。設計思路更接近于活動的開展過程,具體流程為:定思政點—定活動形式—安排任務—交流共享—總結引領。思政點的選擇可以來源于教材,也可來源于學生實際現狀、社會熱點或社會現象。教材中常常蘊含著許多值得學生思考、討論的內容,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話題是Chores and permission。學生是否應該做家務就是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這和學生很少做家務的實際現狀很吻合。確定思政教育點后,教師根據內容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辯論、演講、外出參觀、表演、制作作品、做小報等,然后給學生安排具體任務,說明任務要求。在學生參與實踐過程中或實踐活動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分享非常重要,學生在彼此分享中會加深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各抒己見后,教師要聚焦學生內容或想法,給出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價值引領。
初中英語思政教育發揮著“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功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對初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發揮好集體教研團體智慧的優勢,將初中英語思政教育的精神落到實處,為培育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