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學得
(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蓮麓小學,甘肅 臨夏 731516)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日后的學習道路更加通暢,需要從小學做起,提升語文素養。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和不斷內化的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人文性和語文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價值,提升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設計。結合新課標和課改的具體要求,應當做到重視學習過程、改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以后的教學工作,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的角度發展。而且在設計課堂組織以及課堂教學的時候,也應該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樂于學習,而且善于學習進而主動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如何來解決?也就成為了教師教學中遇到的重點問題。
課堂教學是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但終究不是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素質的唯一方式。教學工作中需要特別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并且將活動意義融入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等各個方面。
事實上,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往往會比教學生掌握書本內容知識更重要,但在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徹底地掌握一門技能。原因是今天學生的學習狀態,往往要迎接未來各種生態環境以及社會形勢的變遷。
教學評價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同時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反饋,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增強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首先,教師需要在考核小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等方面的評價,并為小學生樹立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其次,教師也需要豐富教學評價的方式,將小組互評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展示出小學生在語文教學評價中的能動性,這樣更有助于小學生及時明確學習中的不足,進而通過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方式進行彌補和糾正。此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需要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分層次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學習的學習情況,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和練習內容,循序漸進的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效率。在小學生語文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多采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給予肯定,不能一味的批評和說教,這樣反而會引起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煩心理,不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導入的技巧有直接導入、懸念導入、情境導入和多媒體導入等,恰當的導入方式有助于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關注點牢牢鎖定在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堂教學,從而探索語文的奧妙和魅力,課堂導入就顯得十分重要。課堂導入的形式應當基于教學內容,由于課堂導入處在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關系到學生能否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保持較高的興趣和興致。以設置懸念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穿插一些懸念和疑問就能夠將學生的思維轉向課堂教學,將學生的位置從受眾和旁觀者轉向教學的主體和參與者。為了實現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課堂導入,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導入形式,輔以相關的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使其保持在較高效率的狀態下開展學習。
在新的教學設計推廣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把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學生的全面成長,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展開課堂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優化。這需要教師對新課標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科交叉和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深入挖掘小學生的潛力,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要明確提升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并依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發展需要,設置豐富的教學活動和學習環節,加強師生互動,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究和積極應用,增強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