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江寺小學,浙江 杭州 321000)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要打破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注重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樹立終身閱讀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增強閱讀教學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對學生以及教學體系發(fā)展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再次認識課本知識,并在實際閱讀中得到新的收獲。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閱讀興趣,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深化學生閱讀認知的同時,為今后閱讀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條件。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與學生的識字能力、聽力水平以及表達能力具有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開展閱讀教學的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這一過程也是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提升的前提條件。因此高質量的閱讀教學,可以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整體質量的目的。
目前我國語文課程改革已經逐漸進入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階段,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在未來發(fā)展中,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品格以及能力。教師通過開展閱讀教學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同時利用文本中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教師通過開展閱讀教學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更加感興趣,提高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設計情境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注意課文內容與學生已有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已有認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結合高段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針對性地選擇方法,如背景鋪墊、有效提問、相關情境視頻等,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逐步感知課文內容。
例如,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與草原風光相關的視頻影像,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進入新課的學習,進而對新課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是否有去過草原的經歷,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讓沒去過的學生談談自己腦中的草原是怎樣的,讓去過的學生談談自己看到草原的感受。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使學生對草原有更強烈的了解欲望,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更加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根據新課程“以人為本”理念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講解《觀潮》這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直觀的展示出錢塘江漲潮的壯觀景象,在此基礎上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內容。同時采用合作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學習,相互討論交流,使學生之間可以了解不同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目的。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將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當中。但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直側重于學生的讀寫,忽視了對學生聽說的鍛煉。然而說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理解以及知識應用能力提升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說’的培養(yǎng),將其當成師生交流互動的有效方式。首先可以利用問答的形式提高學生說的質量。圍繞問題組織開展師生問答活動,可以是教師問題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老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高質量的問題,才能有高質量的說,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
例如在《窮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課文的題目是窮人,找出哪些細節(jié)能夠體現出窮人?桑娜為什么要抱回鄰居的孩子?桑娜將孩子抱回之后,為什么忐忑不安?漁夫的負擔那么重,為什么還愿意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通過將這些問題解決,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步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加了,其說的目標也清晰明確。
因為高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閱讀能力,學生的識字量也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大多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能夠輔助工具書來克服生字詞的困擾,能夠了解生字詞的基本含義。因此,這個階段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教師適當進行指導。為了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有效率,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閱讀前布置一些難度適宜、需要認真思考的閱讀任務,讓學生能夠帶著任務進行閱讀。
例如,在學習《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首先,學生要解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問題,做到順利閱讀全文。其次,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回答一下問題:文中田忌一共賽馬幾次,每次比賽幾場,賽馬過程是怎樣的?這一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了解課文中描述的主要內容。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主閱讀情況升級任務,如讓學生閱讀完之后對課文中的涉及到的三個主要的人物進行點評,并談談這篇文章給你哪些啟發(fā)。一層一層的任務布置使得學生在自主閱讀時更加投入,閱讀效率更高。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包含了基礎知識閱讀能力、閱讀理解以及探究性閱讀能力。基礎知識性閱讀是指文本中構成的字詞句子等,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對重點的字詞、句子等進行點撥,進而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比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中,關于元宵節(jié)段落中燈的數量的描述‘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半喜事’‘要掛幾百盞燈’等等,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是指對全文整體的感知,也是通過對文本語句的具體分析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探究性閱讀能力包含了學生對文本的審美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層面上對學生進行點撥,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通過研究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方式,實現了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重視閱讀教學在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選擇恰當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高年級學生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如生詞、中心思想歸納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他們能夠領會文章的內涵,掌握文章的要點,在主動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不斷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