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丁 李 寧
民航總醫院口腔科,北京 100123
樁核修復是口腔科臨床中保存殘根和殘冠最常用的修復方法,樁核的修復材料主要有金屬樁核、氧化鋯樁核、纖維樁核,不同的樁核材料各有優缺點,其中金屬樁核和氧化鋯樁核與根管的適合性好,但其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差較多,在受到過大應力時容易發生根折,且在繼發根尖感染時不容易取出[1-2]。纖維樁彈性模量與牙本質接近,承受過大應力時不易發生根折,繼發根尖感染時容易取出,但其與根管適合性差,發生粘接失敗的概率較高[3-4]。近年來3D 打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金屬打印技術及多孔材料的發展,為樁核材料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5]。本課題組在前期的研究中證實,選擇性激光燒結多孔樁孔隙率為40%時具有與牙本質相近的彈性模量(研究結果尚未發表),以及較高的饒曲強度和屈服強度。為了探討多孔樁較傳統樁在粘接強度方面是否有所提升,本研究采用微推出實驗進行不同材質及形態的樁核粘接強度的比較,為臨床中提高樁核粘接的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預成纖維樁(法國RTD),氧化鋯瓷塊(ST-Color,中國愛爾創),激光打印機(南京wiiboox),萬能力學試驗機(美國Instron),樁核樹脂(DMG,德國LuxaCore Z-Dual,),Ti6Al4V(南京明善)。
1.2.1 選擇性激光燒結Ti6Al4V 實心樁的制取 參考文獻[6-8]選取預成纖維樁10 根,編碼,長度17 mm,錐度2 度。使用3-shape 掃描儀獲取10 根預成纖維樁的STL 數據,使用minics 軟件進行重建和修正,得到預成纖維樁的幾何外形。將獲得的數據模型導入3-matic 軟件,進行相關參數的設計,沿著預成纖維樁的長軸方向,設計成柱狀,生成樁的實心模型。最終的數據模型導入選擇性激光燒結設備,設置打印參數:激光功率200 W,掃描速度250 mm/s,燒結厚度50 μm,激光光斑直徑75 μm,掃描間距65 μm,使用Ti6Al4V金屬顆粒,在氬氣的保護下,最終打印出實心結構的Ti6Al4V 樁。將獲取的Ti6Al4V 樁去除支架,去除多余粉末,熱處理,超聲蕩洗3 min,獲得最終的Ti6Al4V實心樁。見圖1A。
1.2.2 選擇性激光燒結Ti6Al4V 多孔樁的制取 將選擇性激光燒結Ti6Al4V 實心樁中獲得的實心數據模型使用軟件進行多孔化設計,設置孔隙率40%,通過布加爾運算生成最終的多孔結構樁的數據模型,其余設計和制作方法同Ti6Al4V 實心樁。最終獲得多孔結構的Ti6Al4V 樁。見圖1B。
1.2.3 二氧化鋯樁的制取 將選擇性激光燒結Ti6Al4V實心樁獲得的數據模型,導入Cerec 3.8 軟件,使用數控切削設備(DWX-520,日本Roland DG)切削氧化鋯瓷塊,獲得初胚,在燒結爐中(Vicce K8,北京泰利)高溫燒結90 min,得到二氧化鋯樁。見圖1C。

圖1 不同樁核
選取圓柱形模具(高度20 mm,直徑10 mm),將樁核置于模具中央,使用樹脂樁進行包埋。使用精密切片機進行切割,切割厚度2 mm,切割精度0.1 mm,切割速度400 r/min,切割壓力50 N,沿垂直于樁的長軸的方向使用金剛砂片進行切割,從樁的頂端向根尖方向切取3 片厚度2.0 mm 的試件,切取位置選取樁的中上2/3,留取切割后界面無明顯裂隙和氣泡的試件切片。切割過程中持續使用蒸餾水進行冷卻。按不同材質和形態分為二氧化鋯樁組、實心樁組和多孔樁組,每組選取完整的試件10 個。見圖2。

圖2 三組微推出試件
將試件的根端朝上置于萬能力學試驗機的中空圓柱形樣品臺上,使用直徑為1.2 mm 的不銹鋼加壓頭,加載位置位于樁的中心位置,加壓頭不與樁核樹脂接觸。使用萬能力學試驗機對試件中心的樁進行垂直加載,載荷逐步加大,加載速度為1.0 mm/min,直至樁從樁核樹脂中推出,試件破壞。記錄粘接強度(即壓縮應力在最大值的壓縮載荷)。見圖3。

圖3 微推出實驗
使用體視顯微鏡觀察粘接界面的破壞情況。破壞模式可分為3 個類型。①粘接界面的破壞:粘接破壞發生在樁核樹脂與樁的界面。②粘接內部的破壞:粘接破壞發生在樁核樹脂或樁的內部。③混和粘接破壞:粘接破壞同時發生在上述兩種部位。對微推出實驗的不同樁的粘接破壞模式的例數進行記錄。
采用SPSS 21.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R×C 列聯表的χ2檢驗,多組率的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 方法校正。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心樁組和多孔樁組的粘接強度均高于二氧化鋯樁組,且多孔樁組高于實心樁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三組粘接強度比較(MPa,)

表1 三組粘接強度比較(MPa,)
注:與二氧化鋯樁組比較,aP <0.05;與實心樁組比較,bP <0.05
三組破壞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多孔樁組粘接界面破壞率低于二氧化鋯樁組,粘接內部破壞率高于二氧化鋯樁組,混合粘接破壞率高于二氧化鋯樁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7)。見表2。

表2 三組破壞情況比較
影響不同樁與水門汀之間的粘接強度[9-10]的因素包括,①樁的材質:分為復合樹脂類樁與非復合樹脂類樁,樹脂類樁可以與樹脂水門汀形成化學結合,提高其粘接強度。②樁的表面結構:表面越粗糙,粘接強度越高,材料性質、加工工藝等均能影響樁的表面粗糙度。另外,使用噴砂、酸蝕等方法可以增加其粗糙度。③樁的精密度和適合性[11]:制作精度越高,適合性越好,其粘接強度越高。④樁的表面處理[12-13]:通過化學改性,增加纖維樁、氧化鋯樁等與樹脂的親和性,可增加粘接強度。
3D 打印技術作為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可以將數字化模型轉變成實物。3D 打印技術具有加工精度高、制造效率高、原料利用率高、設計制作的范圍廣等優勢,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3D 打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口腔醫學領域[14-17],包括外科手術導板、固定義齒、全口義齒、開髓導板等。
近年來,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關注多孔結構的材料[18-19],通過將金屬進行多孔化設計,同時利用3D 打印技術高精度的優勢,制作多孔結構的金屬物件,其應用也愈加廣泛。口腔科研究人員使用激光燒結技術,設計并制作合理孔隙率、不同孔隙大小、不同孔隙外形的多孔金屬,作為骨修復材料或者種植體,取得了良好的修復效果[20]。有研究發現,通過設計不同的孔隙結構和調整孔隙率,可以使Ti6Al4V 的彈性模量更佳接近骨組織或者牙體組織,可以有效地減少界面應力和分散應力[21]。且在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中,通過設計不同空隙率的Ti6Al4V 樁,使用三點彎曲試驗進行彈性模量的分析,發現在Ti6Al4V 樁的孔隙率為40%時,其彈性模量接近于牙本質的彈性模量,因此本研究中多孔樁的空隙率設計為40%。
微推出實驗最初用于測試樣本橫向切片的剪切粘接強度,后被應用于口腔領域,測定樁與根管的粘接強度,即樁與水門汀和水門汀與牙本質之間的剪切強度[22-24]。微推出實驗可以對較小區域的粘接強度進行測定,可以更加客觀地評估樁的粘接強度[25-26]。本研究為評估樁與水門汀之間的粘接強度的改變,設計將樁包埋在樁核樹脂中,使用微推出實驗,測定不同樁與樁核樹脂的粘接強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心樁組和多孔樁組的粘接強度均高于二氧化鋯樁組,且多孔樁組高于實心樁組。選擇性激光燒結Ti6Al4V 實心樁由于使用激光燒結層層堆疊而成,其技術本質是金屬的顆粒狀溶附和堆積,在樁核的表面形成砂紙樣粗糙結構,因此其粘接強度明顯提升。將Ti6Al4V 燒結的樁進行多孔化設計后,其樁核表面的孔隙增多,孔隙變大,在粘接過程中,樁核樹脂會滲透進入Ti6Al4V 的孔隙中,推測其在與樁核樹脂的粘接界面中形成了粗大致密的樹脂突,機械嵌合作用加強,故粘接強度較實心樁有明顯提升。且由于粘接強度的提升,粘接破壞發生在樁核樹脂內部的占比越來越高,故粘接內部破壞和混合粘接破壞的例數越來愈多。
本研究結果發現,使用選擇性激光燒結制作的實心Ti6Al4V 樁及其多孔結構的Ti6Al4V 樁,較傳統的二氧化鋯樁,粘接強度明顯提升,為臨床中提高樁的粘接強度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