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漪 張 云 史芝璟 黃 瑾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神經外科,上海 200062;2.上海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1203;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護理部,上海 200062
家庭腸內營養(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指在營養支持小組指導下,患者在家庭進行腸內營養[1-2],具有改善營養狀況、減少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等優勢[3-4],因此,越來越多患者選擇HEN[5]。但國內外HEN 存在差異,歐美國家已廣泛開展[6],國內尚處于初級階段[7]。因此,本研究采用計量學分析國際HEN 文獻,了解國際HEN 研究進展,為我國開展HEN 提供參考。
基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8],以“home 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等為主題詞,檢索策略見圖1。檢索時間為1990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
納入標準:①符合HEN 主題;②語種為英文;排除標準:①動物實驗;②缺少摘要、關鍵詞、重復發表。
首次檢索獲得996 篇文獻,通過Endnote 軟件查重(0 篇)、閱讀題目摘要(16 篇)后,最終納入980 篇文獻。
以CiteSpace 可視化軟件為研究工具[9-10],分析發文量、來源國家及機構、核心作者[11]、學科共現、文獻共被引及關鍵詞、突現詞[12],了解HEN 研究現狀、熱點和前沿。
HEN 發文量呈逐漸上升趨勢(2~86 篇)。見圖2。

圖2 HEN 發文量變化趨勢
發文量前三位是美國、英國、加拿大,見表1。列出發文量前十位的機構,可見美國各機構對HEN持續關注且科研產出較多,見表2。

表1 HEN 文獻來源國家(前十位)

表2 HEN 文獻來源機構(前十位)
核心作者指對本領域具有較大貢獻者。根據普萊斯(Prince)計算公式:(Nm:發文量和被引頻次的最高值,N:入選的最低標準)。得出入選標準為發文量≥4 篇、被引頻次≥16 次,列出前十位,見表3。其中美國學者MITCHELL SL,發文量和被引頻次均位列第一。

表3 HEN 核心作者分析(前十位)
對學科領域進行分析,列出發文量前十位的學科,見表4。營養學發表文獻數量最多;老年學/老年病學最早開始關注HEN。

表4 HEN 學科領域分析(前十位)
利用CiteSpace 軟件,制作HEN 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3),并列出前二十位的關鍵詞,見表5(已刪除重復詞語、合并相似詞語)。

表5 HEN 高頻關鍵詞統計(前20 位)

圖3 HEN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對文獻進行高被引聚類分析,高被引文獻共12 篇,見表6。內容包括:晚期癡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使用HEN 情況、HEN 護理的重要性、HEN 照護者的重要性。

表6 HEN 高被引文獻統計分析
用CiteSpace 軟件進行突現詞分析,見圖4。1996—1998 年,突現詞為吞咽、老年;進入2000 年后,突現詞為療養院、臨終關懷等;在2014—2016 年,突現詞為腸衰竭、兒童。

圖4 HEN 研究突現詞
分析發文量可顯示該研究領域受關注程度[13]。HEN 在1980 年開始發展[14],發文量逐年上升,保持著一定研究熱度。結果顯示,HEN 研究以美、英等國家為主,且學術成果突出,但仍缺乏大樣本、多中心合作平臺,各國家(機構)、作者之間相對獨立,HEN 研究資源缺乏溝通共享。因此,應該加強多國家、多作者和多學科交流和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推動HEN 不斷進步[15-16]。
關鍵詞為整篇文獻的高度概括,關鍵詞的頻次[17-18]和中心性[19]能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結合關鍵詞和相關文獻,可將關鍵詞概括為以下熱點:①不同研究對象。包括老年、吞咽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短腸綜合征、腸梗阻等;②護理的應用。強調護理的重要性、加強護理評估、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完善護理方案、強調預先護理及完善長期護理流程等;③家庭支持的研究。強調醫患溝通,提出醫院-患者-家庭共同決策、照護者的健康教育等;④并發癥的研究。HEN 安全管理、規范化學習,處理并發癥等;⑤營養支持的研究。不同腸內營養喂養途徑的使用現狀和效果比較等。
高被引文獻作為知識基礎[20],為了解HEN 提供參考。研究發現,關鍵文獻出現時間較早[21],內容涉及HEN 的使用現狀;對癡呆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家庭照護者的認知現狀。但近年來少有更新,與研究對象相對固定、科研投入不足、重視度不高、國家和作者之間缺乏合作等原因有關。因此,需增加科研投入,提高醫護人員重視程度,各國家和作者加強合作交流,促進成果共享。
突現詞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領域的前沿變化[22]。根據突現詞時間跨度,可將HEN 研究的大致分為3 個階段:①萌芽期(1996—1998 年),HEN 開始進入視野,涉及吞咽障礙以及老年患者;②快速發展期(2004—2008 年),開始關注不同護理模式,護理評估以及關注倫理問題;③多樣化發展期(2012—2016 年),內容不斷多樣化,涉及腸衰竭、兒童、家庭營養支持途徑比較等。
我國在2001 年已開展了HEN 研究[1],但研究仍相對滯后且缺少重視,研究以單中心、橫斷面為主[23],缺乏多中心、高質量的干預研究。因此,應加大對HEN 科研的投入,加強與美國、英國等國交流與合作,同時關注Mitchell 教授[24]等核心作者科研成果,借鑒國外HEN 研究,并結合本國特色和需求,提高家庭支持度、重視患者和照顧者生活質量評估[25]、完善護理措施保證HEN 患者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