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汝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口腔科,江蘇蘇州215000
牙體缺損是口腔科常見的一種牙科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患者呈上升趨勢。多由于外界沖擊、齲齒或者咀嚼硬物所造成的。對患者的咀嚼,發音以及美觀度造成不良影響[1-2]。進而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對日常生活也造成嚴重的影響。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主要從牙體牙髓角度入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鈷鉻樁核應用較為常見,由于其本身材質屬于金屬,容易出現腐蝕性、美觀性較差等問題[3]。相對而言纖維樁,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可以抗腐蝕且有較強的相容性,較少對牙周組織造成影響,且操作方便,亦不影響磁共振[4-6]。牙體缺損較大,可以考慮使用樁核,由于玻璃纖維樁彈性磨具與牙本質的彈性磨具比較接近,且有美觀度較高、顏色自然、耐腐蝕等特點,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該研究隨機隨機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牙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牙體牙髓治療后兩種牙體缺損修復的滿意度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牙體缺損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共100顆牙體缺損,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以上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24~47歲,平均(36.2±2.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23~47歲,平均(35.3±2.1)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牙周相對健康,臨床無痛感癥狀[7-8]。
排除標準:不愿意參加研究患者;60歲以上患者。
1.2.1 對照組 鑄造鈷鉻樁修復治療,仔細測量牙根的長度,通過X射線拍攝牙根的,需要預先保留3.5 mm的充填材料,預留2/3的根長,直徑設置牙根的1/3。制作根管模型利用硅膠和石膏。鑄造金屬樁核,與患者約定時間,進行試戴,進行粘結固定利用玻璃離子。
1.2.2 觀察組 石英纖維樁修復治療,根據患者牙根的長度和根管的適合性,選擇纖維樁核根管,且切斷所需的長度,按照說明書進行相應的操作。酸蝕根管內牙15 s,隨即沖洗,通過紙巾將患者牙齒表面的水分吸凈,牙本質保留一定的水分,在根管壁用黏結劑涂抹,在根管內置入流動樹脂材料,將制作好的纖維樁置入根管內,進行必要的光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成型器,通過運用雙固化流動樹脂,在進行合適時間光照后,預備基牙。
兩組患者均需給予必要的排齦處理。利用硅橡膠制作印模,進行一周的試戴,后續還需粘結和調試觀察,患者應定期復診。
①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牙齦顏色的不良變化、牙齒松動脫落以及牙齒根裂[9]。
②對比兩組患者牙體修復滿意度評價[10],采用該院自制調查問卷,問詢患者,并進行統計分析。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為滿意度。
③對比兩組患者牙齒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評價標準根據MCF-8701型咬力測定儀[11]測定患者治療前后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方法:將2.0 g花生咀嚼后與水混合均勻,利用篩子過濾,稱取殘渣,計算咀嚼前后咀嚼物重量變化。
④對比兩組患者牙體修復效果。
⑤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的齦溝液(GCF)和齦溝液中堿性磷酸酶(ALP)水平[12]。患者常規漱口10 min后,通過棉卷試驗,將濾紙放入齦溝30 s后取出,于20 min后同樣位置同樣方法,再次取樣。將濾紙條放于0.5 mL微離心管,通過電子天平稱量,獲取總質量,再除去微離心管質量即為GCF質量。該指標可反映牙齦組織的健康情況。數值越低說明健康情況越好。
向GCF中加入鹽酸緩沖液8 μL,置于4℃下持續震蕩20 min,采用轉速3 000 r/min轉速,做離心運動8 min,取上清液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ALP水平。ALP反應牙齦炎癥和牙周組織受損程度。數值越低說明牙齦炎癥和牙周組織受損程度越低。
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觀察組牙體修復滿意度高達94.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體修復滿意度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較(±s)
?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修復體完整度、顏色匹配程度和邊緣適合性均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牙體修復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CF和AL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GCF和ALP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F和ALP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F和ALP比較(±s)
?
牙體缺損是牙科中一種嚴重的牙科疾病,主要原因是外力或者酸蝕造成牙體硬組織的破損等,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牙體形態、咬牙合以及牙體外形出現異常,破壞鄰近牙體關系。患者主要表現為牙髓炎癥、壞死以及牙髓刺激的癥狀,造成根尖周病變等牙齒疾病。也會破壞鄰近的健康牙體,容易造成齲動,嵌塞食物,引起周邊組織的炎癥[13-14]。
當牙齒出現咬合問題時,影響患者的牙體的垂直距離和口頜系統,同時引起面部結構發生變化,影響外形美觀。單純的嵌體或者填充很難達到最佳的效果。臨床上主要通過應用樁核,提高其修復的成功率,而樁核的選擇是影響修復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15-16]。選擇樁核材料應考慮的因素有,較好的適合性、耐腐蝕且耐磨耗、不易變色、不影響美觀,同時應具有較好的固位效果。臨床中造成牙體缺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齲齒、意外撞擊、發育畸形、酸蝕癥或者咬硬物等[17-18]。臨床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樁核材料,提高修復的效果。該研究中對鑄造鈷鉻樁與石英纖維樁修復牙體缺損效果進行比對,發現石英纖維樁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患者修復后效果更好,提高患者治療后的咬牙合力和咀嚼效率,減少患者出現牙齒松動脫落、牙齦根裂和牙齦顏色的不良變化,且對牙周組織造成的影響較小,可提高患者牙體修復滿意度[19-20]。
該研究中,牙體牙髓治療后兩種牙體缺損修復的效果比較,通過臨床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4.00%,低于對照組18.00%(P<0.05);觀察組的修復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咀嚼效率和咬牙合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修復體完整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82.00%(P<0.05);觀察組顏色匹配程度98.00%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邊緣適合性為98.00%,高于對照組82.00%(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GCF和ALP數值較低。說明石英纖維樁在治療牙體缺損的效果相較于鑄造鈷鉻樁,可以提高修復后的完整度,及牙體修復效果,且對于周圍牙周組織的破壞較小,牙齦炎癥較輕,牙齦組織健康程度較高。相關學者在關于牙體牙髓治療后兩種牙體缺損修復的療效分析也有類似的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為4.17%,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4.58%,研究組患者修復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與該研究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比較兩種不同方式治療牙體缺損修復治療,石英纖維樁有助提高修復體完整度、顏色匹配程度和適合性,可提高修復滿意度,同時有助于患者日后咀嚼食物對牙周組織產生較小的影響,具有臨床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