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蘭
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江蘇蘇州2155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據2018年流行病學統計顯示,美國超過4 500萬人群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疾病,而我國農村老年人群患該病的概率約為24.6%,城鎮老年人群患病率約33.2%[1-2]。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目前臨床多通過藥物方式治療,如鎮痛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物等,效果一般,且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一段時間后易反復發作。玻璃酸鈉具有骨關節潤滑作用,對關節軟骨、滑膜等均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痛楚[3]。該文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該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01例患者為例,簡析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101例進行觀察分析,以雙盲法分組,對照組共計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9.4±1.2)歲。觀察組共計患者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59.5±1.3)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X片或MR診斷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且符合骨性關節炎診斷相關標準;②均知曉研究內容,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接受關節置換、關節鏡等手術治療患者;②抵觸配合研究及失聯患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藥物治療,選用藥物為塞來昔布膠囊(國藥準字J20140072),用量用法為200 mg/次,2次/d,溫水吞服。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643)治療,方法為調節患者體位至仰臥位,膝關節保持屈曲狀態,選擇髕骨外側緣作為穿刺點,如患者存在關節積液情況,先通過注射器將積液抽盡,后注入玻璃酸鈉,2 mL/次,內含玻璃酸鈉20 mg,完成注射后消毒覆蓋無菌敷料。注射1次/周。
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5周。
①觀察臨床治療效果,分為較好(疼痛消失,膝關節活動正常)、一般(疼痛明顯減輕,膝關節活動明顯改善)、不佳(仍感覺劇烈疼痛,膝關節活動受限)3個等級。總有效率=較好率+一般率。②利用LKS問卷對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進行評估,涉及內容包括:跛行、疼痛、腫脹、不穩定,各分項總分以10分計,分數越高,患者癥狀表現越明顯,反之越輕。③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統計患者疾病復發概率。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膝關節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n(%)]
膝關節是下肢骨骼中最重要的運動和承重關節,也在實際運動時發揮著緩沖壓力的功能,因此也導致該關節容易發生病變。骨性關節炎屬于膝關節發病率較高的病癥類型之一,如不有效治療致殘率普遍較高[4-5]。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也使得國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緩慢提升,該病癥具有慢性進行性的特征,年齡較大者或特殊職業人群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發病后患者膝關節內的軟骨多會出現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變性,骨關節功能逐漸喪失,最終引發軟骨增生、纖維化或變硬,使膝關節的屈曲功能嚴重下降,嚴重時則演變為膝關節急性、功能喪失、關節腔狹窄等[6]。目前國際醫學界均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于力學因素和生物學因素共同影響下所導致的病變,并伴有軟骨細胞、滑膜細胞、關節腔內外基質等代謝失調,因而產生大量炎性因子。炎性因子產生后就會使該區域的免疫功能被高度激活,繼而提升了粒細胞、吞噬細胞等對炎性因子吞噬亢進,伴有組胺、溶酶體等物質大量釋放,導致關節內壓力增高,加之關節結構隨年齡增加發生退行性病變,因此會進一步加重內部代謝紊亂的程度[7-8]。
醫學界總結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包含4種,包括軟骨基質成分變化、骨代謝障礙、血液循環障礙、內分泌失調,具體如下。①軟骨基質成分變化。當膝關節軟骨受到損傷時,其自身結構便會發生形態上的改變,主要表現為膠原蛋白網的相關結構破壞,并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此時在抗原的作用下會產生大量的抗體,抗原與抗體結合后產生的復合物對于軟骨細胞本身的基因、蛋白質等物質均具有明顯的影響,從側面增加了軟骨病的病情程度[9]。根據進一步的組織學調查顯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病灶區域存在免疫球蛋白、補體,而這兩種物質會產生協同作用,使得軟骨的損傷程度加深。還有研究指出當膝關節發生損傷后,軟骨基質中會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類物質會進一步損傷軟骨組織表面的膠原蛋白類結構,對透明質酸予以降解,使軟骨細胞的力學性能得以大幅度降低,從而增加了損傷程度。②軟骨代謝障礙。正常情況下軟骨自身的代謝功能能夠彌補磨損、壞死等情況下缺失的組織,并促進軟骨基質的重新生成,也可從側面延緩軟骨細胞的衰老速度,但前提是軟骨結構形態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而當軟骨受到外界強力撞擊或切割時就會造成結構形態的改變,此時關節內新陳代謝功能便會產生障礙,從而造成炎性因子比例增加,軟骨的代謝無法及時補償損耗的部分結構,進入失代償期。③血液循環障礙。血液循環障礙是由于開放性外傷、鈍挫傷等引起的膝關節局部血管損傷,而此類癥狀會導致軟骨內壓強持續增加,使軟骨內動脈、靜脈血壓差逐漸減小,同時血液循環障礙還會引起軟組織供血量、營養供給量等不足,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恢復速度減慢,加之骨結構被破壞和乳酸的異常聚集,會引起軟骨纖維化和硬化[10]。④內分泌紊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在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時人體內的各類激素分泌會出現紊亂,其中雌性激素分泌量會大幅下降,而雄激素中的睪丸酮等的含量也和病情發展有著密切關聯。
根據病理研究結果指出,骨關節炎病灶內的關節液、血清等體液內均含有濃度相對較高的亞硝酸鹽類物質,且關節液當中的濃度最高[11]。L-NMMA則屬于NOS抑制劑的一種,其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能夠控制組織液內的亞硝酸鹽合成和分泌,而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關節炎病灶內關節液內可以生成NO。該物質屬于氧自由基類物質,其不僅具有高活性,還可以參與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等物質的結構修飾,使此類物質的功能發生巨大的變化,且對病變的敏感性異常提升。氧自由基能夠刺激關節軟骨組成細胞的基質中含有的蛋白水解酶活性,使其出現過氧化反應情況,最終引發軟骨損傷癥狀,嚴重時可誘發軟骨細胞壞死。發病后患者關節處軟骨光滑度會大幅下降,且厚度、韌性等均嚴重下降,部分群體甚至會出現蟲蝕狀的軟骨組織缺失。隨著病情發展程度的加深,關節內軟骨組織的生理曲度會逐漸消失,骨骼端逐漸暴露[12-13]。此時骨骼端在沒有軟骨保護的情況下互相摩擦,不僅損傷骨面,而且長期發展還容易初選骨質萎縮的情況。加之關節囊內壓強提升、軟骨質損壞、骨質疏松、積液量增加等,均會導致關節軟骨內產生小孔,繼而形成透亮區域。軟骨退行性病變后,機體自身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補,但這種修補容易導致贅生物的產生,在關節骨骼端邊緣形成骨贅。同時軟骨、骨骼在摩擦后會產生一定的碎片,這些碎片漂浮在關節液內,對滑膜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進一步導致關節液分泌量增加,加之氧自由基物質的大量累積,造成了慢性炎性病變。此類病變的表現在于軟骨、骨質、滑膜等損傷,還可能累及骨骼內的血液循環系統,引發血管通透性增強,關節液量進一步增加,使滑膜內腫脹,滑膜自身增厚,造成運動功能障礙。
玻璃酸鈉是在20世紀30年代時醫學界在牛眼玻璃體中分離獲得,而后被應用在關節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根據研究顯示牛眼玻璃體成分和關節液、滑膜軟骨基質等基本一致,且在注射入關節腔內后能夠抑制骨骼磨損導致的疼痛感,并促進軟骨的軟化,輔助其恢復生理曲度。該藥物還能夠完全覆蓋關節內各結構,降低運動中關節痙攣,也可改善關節液自身的病理狀態,刺激關節液內玻璃酸的合成速率[14-15]。該藥劑不僅可以抑制軟骨、滑膜等的退行性病變程度,還能輔助關節內各結構的修復速度。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利用玻璃酸鈉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應用越來越廣。因該制劑可代替人體關節囊內的關節液,并維持關節液的微平衡,加之注射后可降低致痛物質在關節中的濃度,降低關節內骨骼的摩擦頻率,極大程度緩解疼痛感。使用玻璃酸鈉還可對軟骨給予充分的保護,使得軟骨內的蛋白多糖物質不至于大量流失,從而確保軟骨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另外該藥劑由于成分與關節液基本一致,因而并不存在排斥反應,二者親和性極強[16-18]。
玻璃酸鈉屬于人體骨關節囊中的關節滑液成分之一,也是軟骨外基質的主要組成成分,其本身具有保護、潤滑的功能,還能防止關節內組織萎縮,控制軟骨纖維化、硬化等的病變速度。因此,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時可采取直接向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方式[19]。其作用:①注射的外源性玻璃酸鈉可以代替關節內損失的關節滑液,確保其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內。②玻璃酸鈉注射制劑也能夠起到緩解關節內摩擦的功能,從而減輕炎性病變導致的疼痛感。③玻璃酸鈉在注射后可對軟骨外基質中的蛋白多糖予以保護,減少流失速度,維持關節腔的生理屏障功能,降低二次感染的發生概率。④玻璃酸鈉本身和膝關節軟骨的親和性相對較強,可以快速附著于軟骨表面形成保護,減慢軟骨退化或變性的發展程度。⑤玻璃酸鈉還可以降低軟骨組織的代謝障礙,有效降低軟骨基質中蛋白多糖的進一步滲出,減緩損傷的進展速度。由此可見,使用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不僅可以確保關節的穩定性,還可延緩病變速度,為軟骨的自我修復提供安全的內在環境,還可降低患者感受的疼痛感,提高治療過程中的生活質量。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岳國蘭等[19]發表文章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7%,高于對照組的68.3%相一致。
綜上所述,通過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方案治療骨性膝關節炎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安全性佳,且遠期效果好,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