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梅
長春市口腔醫院正畸科,吉林長春13004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口腔美觀問題更加關注,因此進行口腔正畸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即傳統意義的托槽和弓絲的矯治方法,每顆牙齒用正畸黏接劑粘接托槽,然后將正畸的弓絲固定在托槽上,不能自行取帶[1-2]。固定矯治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牙齒移動的生物學基礎、生物力學基礎及正畸弓絲的回彈性[3-4]。固定矯治的周期一般是1~2個月復診一次,每次進行加力、更換弓絲或進行輔助牽引處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矯治過程中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但是在矯治過程中因固定在托槽的摩擦力導致出現口腔內磨損,部分患者還因未能做好口腔衛生工作而出現牙齦炎,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良好的護理配合,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5-7]。為此,該研究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就診于該院口腔科的90例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分析定期進行對患者口腔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現將就診于該院口腔科的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共計9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研究組中男22例,女性23例;年齡20~68歲,平均(44.5±2.6)歲;病程1~2年,平均(1.5±0.3)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0~70歲,平均(45.5±2.8)歲;病程1~3年,平均(2.0±0.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臨床研究報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參加此次臨床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在口腔正畸固定矯治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①留意飲食:固定矯正器是用矯固劑將矯治器粘結到牙齒上,矯正期間盡量防止食用過硬的食物,防止損壞矯治器零件;避免食用甜食。②戴用堅持器:牙合變形矯正后,為了堅持好正畸的效果,要細心戴用一段時間的堅持器,守時復診;③留意口腔衛生:患者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的習慣,確保每次刷牙的時間>3 min,同時要采取反正交替法,運用含氟牙膏,活動矯治器也要用牙膏沖刷潔凈等[8-9]。
研究組患者則在口腔正畸固定矯治過程中給予定期口腔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矯治前的健康宣教:在實施矯正前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實施口腔正畸固定矯治的意義,以及矯治方法;同時告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口腔問題,著重強調治療過程中口腔護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口腔護理帶來的不良后果[10-12]。②矯治前的心理護理:在實施矯治前,要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評估,并針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溝通,注意研究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選擇患者存在的突出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尤其是對于矯治前出現的擔憂、緊張以及對治療效果存在疑問的患者,需要進行高質量的溝通,做好心理護理[13-14]。③安裝矯正器時的護理:在安裝矯正器時護理人員需要遵循相關護理標準,并將四手操作作為護理落實,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及時清除唾液,避免治療過程中唾液對矯治產生的影響[15-16]。④安裝矯正器后的護理:嚴格按照醫囑進行漱口,定期使用漱口水進行口腔清理,并對患者的漱口效果進行監督,通過電話或者微信進行回訪和追蹤,定期對患者的反饋內容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針對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果發現病情有加重傾向,則需要增加回訪頻率,并建議回門診進行隨訪。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以及菌斑清理指數進行對比和分析。并發癥包括牙齦增生、牙周牙齦炎。菌斑清理指數評價:采用正畸菌斑指數 (plaque index for orthodontic,PLI-O)進行評價[17],分數越低代表菌斑清理效果越好,反之則代表菌斑清理效果越差。
研究組45例患者中僅出現1例牙齦增生和1例牙周牙齦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對照組45例患者中則出現5例牙齦增生和3例牙周牙齦炎,并發癥發生率為17.78%,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菌斑清理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菌斑清理率出現了下降,且以研究組的菌斑清理率更低,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兩組菌斑清理指數繼續下降,且仍然以研究組的菌斑清理率更低,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菌斑清理指數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菌斑清理指數對比(±s)
?
定期口腔護理的目的是要保持患者口腔內清潔,預防感染等并發癥[18]。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口腔內的變化情況,掌握病情變化的基本規律。對于專業的口腔醫院來說,每年對患者進行定期洗牙和牙齒的檢查屬于定期口腔護理范圍內有助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
目前特別推崇的口腔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文獻:(1)每天必須進行刷牙。刷牙要保證采取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的最佳時間是進食后的30 min[19-21]。如果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在每天三餐后立即刷牙,至少要早晚各進行一次刷牙。這樣進行牙齒護理,不僅可以使口氣得到清新,還能夠防止食物殘渣為牙齒表面的細菌提供營養基礎[22]。每次刷牙時間盡量要長一些,同時控制在2 min以內,刷牙時候采取上下刷牙方式可以保護牙齦,有許多人選擇的大力橫刷法,這樣刷牙會牙根部造成過度磨損并刺激牙齦的萎縮。指導患者在刷牙時應特別注意下前牙內側和后牙的遠處的位置刷到刷凈,防止發生牙石。刷牙后要立即用清水進行多次沖洗牙刷,之后將牙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并倒置保存[23-24]。(2)指導患者刷牙后配合使用牙線與舌苔刷,對牙進一步進行護理。對于牙縫間牙刷沒有刷到的食物殘渣,可以通過使用牙線進一步清除,否則會導致有害物質在牙縫深層的積存和腐敗,產生細菌[25-26]。對于舌苔的衛生要也要引起重視,注意舌苔不能過度刷洗,經常用力刮舌苔,會造成舌乳頭損傷,刺激味蕾,導致舌背部麻木,味覺減退、食欲下降。所以要使用正規的舌苔刷進行清潔舌苔,以免對舌苔造成損傷[27-28]。(3)定期口腔護理與潔牙。建議患者要在每半年或一年時間內對牙進行一次專業洗牙。與此同時還要進行全面口腔檢查。這樣可以使口腔問題得到及時解決。(4)定期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預防口腔感染。定期口腔護理前要評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及口腔衛生狀況。還要檢查患者的口唇、義齒、牙齦、黏膜、舌苔口腔酸堿度、氣味等。評估患者的心理反應及理解能力,要給患者講解操作目的、步驟和方法等內容。環境要求溫濕度適宜,清潔[29-30]。定期口腔護理流程:①查對床頭卡,確認要進行護理的患者。讓患者取側臥或仰臥位、頭偏向護理人員一側。將巾圍于患者頸下,彎盤置口角旁,必要時可以取下義齒(義齒用冷開水刷凈,置清水中,每日換水一次);②同時將口腔護理工具帶至患者的床邊,布局合理(易取、穩妥);③讓患者漱口:協助患者自含或用吸水管吸水,含漱后進行漱口,之后吐至彎盤內,漱口進行數次(根據口腔情況選擇合適的漱口液,昏迷患者禁漱口)。漱口后用棉簽對患者口腔進行擦拭之后用擦血管鉗(或者鑷)持棉球擦拭(要保證棉球不宜過濕,濕度要適宜,每次用一個);擦拭順序可為:外面、內面、頰部硬腭、咬合面及舌面(每次進行擦洗動作要輕柔);④注意觀察患者口腔,詳細核對醫囑,嚴格遵醫囑使用外用藥。之后妥善安置患者。護理結束時,要洗手,做好記錄。
在口腔矯正治療時,需要使用固定矯正器進行校正,矯正器的力量來源于固定矯正器和相適應的配件之間力量,患者在長期佩戴過程中會出現矯正器與口腔內皮膚發生一定程度的摩擦,進而引發口腔問題,例如牙周牙齦炎和牙齦增生等,產生的并發癥還會對矯正效果造成影響[31]。因此,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在患者進行矯治過程中進行合適的口腔護理,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在該次研究中采取了定期護理,即在矯正治療的各個階段均進行相應的護理工作,以全面做好護理工作。在定期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矯正治療前即開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讓患者對于治療進行深入了解,保證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均做好相應的準備,尤其是在矯正治療后的口腔護理的重要性方面,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32]。在安裝矯正器時也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主要是保證在矯治過程中避免因唾液的不及時清除導致口腔問題的發生,例如牙周炎、牙齦炎以及牙齦增生的出現。在矯治完成后,仍然需要做好護理工作,其主要目的為避免長期口腔衛生不良出現牙菌斑,進而影響口腔健康。在該次研究中也顯示,研究組45例患者中僅出現1例牙齦增生和1例牙周牙齦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對照組45例患者中則出現5例牙齦增生和3例牙周牙齦炎,并發癥發生率為17.78%,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李曉麗[33]觀察組80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75%;對照組80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7.5%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方法正確,結果可靠,此結果顯示了定期護理有效地降低了矯治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研究中還顯示,治療6個月后和12個月,菌斑清理率出現了下降,且以研究組的菌斑清理率更低,此結果顯示了定期護理對于矯治患者口腔衛生的長期影響效果。
綜上所述,定期口腔護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其不僅可提升菌斑清理指數,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