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開梅
一個不足70平方米的空間能容納多少智慧?
重慶的答案是:無盡的。
在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內,有一間不足70平方米的實驗室,集聚了眾多行業尖端人才,是全國首個能夠實現硅基光電子芯片全流程封裝測試的實驗室。
一個僅3厘米長的電容器能蘊藏多少能量?
重慶的答案是:巨大的。
在重慶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其團隊自主研發的超級電容器能在秒級時間內完成充放電,并實現充放電循環運行百萬次以上,可滿足交通運輸、風電和電網等眾多行業需求。
一項人才計劃能擦出多少智慧的火花?
重慶的答案是:數不勝數的。
2019年,重慶英才計劃及配套政策出爐,截至目前,共吸引近6000人次申報,累計支持高層次人才近800人,入選人才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主研國家級課題100余項……
人才因事業而聚,事業因人才而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
當前,重慶正在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宏偉的事業需要宏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讓天下英才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重慶應繼續厚植人才優勢,持續優化“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讓人才與事業在同頻共振中實現雙贏。
搭好人才舞臺,“引鳳來棲”更要“引鳳長棲”。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近年來,重慶始終堅持從全局謀劃人才工作,建機制、抓政策、促協調,聚焦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厚植人才成長沃土,人才集聚效應持續凸顯。接下來,我們要搭建更多干事創業的舞臺,增強各類人才的認同感、歸屬感、向心力。要強化組織保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各級組織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牽頭抓總的職責,著力建立健全服務人才機制,為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人才服務工作機制,解決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落實好待遇保障;要搭建事業舞臺,盤活人才資源,拓展識才、選才、用才、育才的范圍,做到唯才是舉、廣納群賢。
唱好人才大戲,“皆可成才”更要“各展其才”。“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重慶大學牽頭研制的嫦娥四號任務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天舟二號”框類鋁合金材料100%“重慶造”,為中國航天探索未知宇宙發揮了重要作用……無數優秀人才扎根重慶,無數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實踐證明,人才有活力,創新才有動力。新征程上,我們更要主動創造人才紅利,栽下梧桐樹,唱好人才大戲。要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最大程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率;要充分激發人才的內生動能,綜合考慮其各方面優勢,做到因事用人、因能授職,讓越來越多的人才涌現出來,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各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聚好人才合力,“相生相長”更要“相得益彰”。聚陽才能生焰,攏指才能成拳。把人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就要凝聚好服務人才的合力。面對新的時代機遇,我們要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聚焦重點工作,推動人才供給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將人才資源切實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要加快補齊短板,合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等,用好“揭榜掛帥”制度,配置一流人才團隊進行集中攻關,讓人才優勢與發展優勢齊頭并進;要注重因勢利導,注重提高站位、明確方向、確定目標,不斷集聚人才合力,使其同向發力,形成人才與事業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
積跬步以行千里,盡精微而致廣大。搭好人才舞臺,唱好人才大戲,聚好人才合力,讓天下英才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奮力書寫“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的新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