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祎蔓
11月26日,華塑股份(600935.SH)正式掛牌上市,成為A股化工板塊重要一員。公開資料顯示,華塑股份主要從事以聚氯乙烯(PVC)和燒堿為核心的氯堿化工產品生產與銷售,是我國長三角地區的大型氯堿化工企業之一。
根據公開資料,華塑股份自成立以來便致力于循環經濟與資源綜合利用,依托自身擁有的優質電石灰巖和原鹽資源優勢,以及“兩淮”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采用先進、高效、清潔的生產工藝,建成了以PVC、燒堿為核心的“礦—煤—電—氯堿化工—‘三廢綜合利用”的一體化循環經濟體系,在資源、成本、技術、規模、環保等多個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競爭優勢。華塑股份不僅是“安徽省十大優秀創新企業”,還是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試點企業,而且其大型鹽化工項目是安徽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振興皖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IPO華塑股份發行價格為3.94元/股,對應市盈率為22.95倍,低于行業最近一個月45.06倍的靜態市盈率,也低于可比公司26.30倍的平均市盈率。公司上市后,其二級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華塑股份核心產品為聚氯乙烯(PVC)、燒堿,其中PVC產品營收占比從2018年的56.48%大幅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71.15%,逐漸成為了公司最主要的產品。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PVC需求量不斷增加,國內PVC 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增長,2019 年PVC行業開工率達到80%,PVC產量達到2011萬噸,而當年中國PVC表觀消費量達到了2027萬噸,同比增長7.3%,供需保持緊平衡。目前國家積極倡導“以塑代木、以塑代鋼、以塑代塑和以塑代鋁”政策,鼓勵使用并積極推廣包括PVC塑料制品等新型化學建材,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和裝置升級,PVC及其衍生產品已經開始朝著高性能化、工程化和綠色化發展,應用范圍也擴展到包括農業制品、醫療器械、生活用品在內的多個方面,因此PVC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據了解,截至2019年末,國內具有PVC產能的企業數量為73家,PVC產能前10位的企業累計產能占國內總產能高達42.3%。其中華塑股份以年產64萬噸PVC、48萬噸燒堿的產能規模成功躋身前十,規模效益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成熟的PVC生產工藝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華塑股份采用的電石法制備PVC,主要原材料為原鹽、電石灰巖、焦炭、蘭炭等;另一種是乙烯法制備PVC,主要原材料為石油。當前,石油價格較高的情況下,電石法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
上游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波動對氯堿行業成本有較大影響。應用電石法制備PVC,電石占生產成本比重較高,而電力和原鹽合計占燒堿生產成本比重較高。而華塑股份擁有原鹽、電石灰巖和熱電廠等重要的上游資源和能源,并依托鄰近“兩淮”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成功構建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在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時,還節約了生產成本,企業核心競爭力也顯著增強。對此,華塑股份表示,將秉承“一體化建設、循環式鏈接”宗旨,以氯堿化工為核心,以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為兩翼,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結構,努力將公司打造成為行業一流的綠色低碳創新型氯堿化工企業。
招股書顯示,2017年到2020年,華塑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39.48億元、43.79億元,45.68億元和50.81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從2017年的1.99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6.13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45.5%,成長性十足。對于今年全年業績表現,公司預計將實現營業收入62.73 億元至76.66億元,同比增長23.46%至50.89%,預計歸母凈利潤為7.39 億元至9.03 億元,同比增長20.46%至47.23%,預計扣非凈利潤為7.52億元至9.20億元,同比增長24.96%至52.73%,顯示出公司業績將延續高成長態勢。
同時數據也顯示,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華塑股份PVC產銷量分別達到了100.22%、99.99%、99.91% 和100.89%,產能利用率極高,急需突破產能瓶頸。相對而言,公司目前整體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為了提升抗風險能力并增加競爭優勢,華塑股份本次募投項目將大幅豐富公司的產品系列。募投項目建成后,公司將能夠生產CPVC、固堿、偏硅酸鈉等產品。
展望未來,華塑股份表示,公司將繼續向鹽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化工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