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華
今年以來的強烈的板塊輪動行情會演繹到新的年度嗎?整體性上漲的趨勢性行情會出現嗎?對此,筆者分析如下。
目前,有三大積極因素支撐行情前進。一是從經濟基本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了兩年,我們的國家不僅控制了疫情,還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等方面躍上了新臺階,特別是我們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現。這些都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二是從市場估值的角度分析。市場經過了漫長的估值結構調整,現在A 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與世界主要市場比,相對處于估值洼地,好股票具有強烈的估值修復預期。三是從近年來股市運行的規律和特點分析。歲末年初,在前期漫長的震蕩調整的基礎上,不管是趨勢性行情或者是結構性行情,一般都會產生比較精彩的跨年度行情或春季行情。
根據當前市場的情況,筆者打算采取“ 四個選擇”的策略擁抱可能到來的跨年度行情。一是選擇行業符合產業政策、業績穩定增長、市盈率低、市凈率低、歷年現金分紅特別是疫情嚴重時的去年現金分紅也高于5% 的品種作為投資標的。因為如果企業今年業績好于去年,現金分紅沒有道理低于去年,除非企業管理層對投資者負責任的意識淡薄。此類股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金融、能源等板塊中。對此類股票,采取中長期投資策略,耐心持有,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越跌越買,分批買入,即使遇到滯漲或非理性下跌,也要淡定,因為畢竟它現金分紅高于一年期銀行理財收益,大可不必因其短時間內股價波動影響了自己的情緒。二是選擇具有高科技高成長潛質、股價估值合理、沒有被機構抱團操縱、沒有過多透支成長性的中小盤科技股作為自己的投資品種,因為此類股票股性活,往往上漲幅度比較大,把波段操作和中長期持有有機結合起來,分享企業高成長可能帶來的超額收益。三是選擇一些行業符合產業政策,近幾年股價不斷調整,企業本身基本面已經改善的企業股票,此類股票可能在跨年度行情中會有較好表現。四是有選擇性地參與新股次新股的投資。目前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就是一些高價發行的新股特別是科創板、創業板的新股,上市就出現破發,“新股不敗”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因此,對行業一般特別是對科創板、創業板動輒以50元-100元高價發行的新股要高度警惕,要對其行業、成長可靠性、大小非占比、分紅回報可能性進行仔細甄別,有選擇性地參與新股申購。對高價發行的新股,可以等待其發行上市股價經過充分調整后再伺機介入。
對于可能已經開始的跨年度行情,筆者認為我們可以預測幾種可能性。一是前期熱點板塊漸次退潮,價值藍籌估值修復,權重股和科創類新股交替上漲,上證指數不斷走高,多數人賺了指數不賺錢;二是大盤藍籌股搭臺,中小盤股板塊輪動,交替表現,異彩紛呈:三是價值藍籌股股價修復力度較強,帶動大盤上漲,出現大多數股票上漲的慢牛長牛行情。筆者期待市場真正回歸到重業績、重現金分紅回報的理性軌道。
筆者認為,跨年度行情很難出現大多數股票上漲的趨勢性行情,出現結構性行情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投資者對于潛在風險需要注意防范。一是在新股擴容較快的情況下,應適當降低盈利預期;二是對機構抱團過度透支成長性的股票,盡量不要賺最后一個銅板;三是對高價發行特別是連續三年巨額虧損的高價發行要保持警惕。在參與跨年度行情中保持理性,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爭取較好的投資收益。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