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來
撿垃圾的人
每個小區、大街小巷,都有他們的
影子
形象都大同小異
天天都有所得
我早想加入他們的行列
成為一個撿垃圾的人
每天行走在小城的角角落落
讓眼睛像狗鼻子一樣靈敏
撿一片瓦當或半塊雕花的磚頭
收一塊牌匾
或幾張發黃的紙片
用一臉虔誠的笑
換來一個即將消失的記憶
把它們當神像擺在一間屋子里
有時間就閉門打坐
聽它們講小城的故事
拼湊那些七零八落的傳說
路
小城原來有一條主路
也是唯一的一條——民主路
現在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密如蛛網
秘如迷宮
蝸居一隅的我
越來越像一只鳥
越來越像一條魚
養花吧
小城裂變式地擴張
仍然如故的我,越大中見小
這就像數學公式中的分子、分母
分子不變,分母成基數增長
沒有了登朐山一呼的狂氣
只能抱殘守缺
只想安貧樂道
試著養花玩草以自娛
先養點上檔次的
桂花、君子蘭什么的
都以失敗告終
退而求其次
就養點容易成活的
多肉植物、綠蘿之類
還與我挺有緣
小城夜
夕陽把西岸的樓群
攆進了河里
西山偉岸的剪影
把小城揣進了懷抱
河水哼著搖籃曲
摁住了喧囂和鬧騰
母親河
是小城夢里,醒著的一根神經
“秋”后算賬
秋雨一遍一遍地盤點
生怕落下什么
像母親在割倒的玉來地里“攔”玉米棒
子
秋風忙亂地裝訂賬冊
有些隨意
像父親寫在西山墻上的數字
只能心知肚明
東嶺上最后一片地瓜干被裝進麻袋
就宣告顆粒歸倉
未來的日子,就裝進了甕里
西山柿樹上的那幾枚柿子
就是風尋找遠方的燈火
就像西屋窗臺上的那盞煤油燈
會用滄桑熏黃歲月的窗紙
村里最后一位待嫁的姑娘
在小寒前一天出嫁了
滿地的鞭炮紅
和前天那場葬禮撒的紙錢
若即若離地糾纏
季節是令牌
萬物都響應
豐歉,要數天上的星星才能知道
盈虧,月亮會告訴你
背影都很優雅
腳步輕盈
把春天那朵未開的花帶走
把初夏那枚早夭的青果帶走
山腰那一朵菊花
在一個霜晴日開了
像貼在歲月封條上的印鑒
深秋
潑色皴染的水色
被風雨蝕成點、線勾勒的水墨
貪婪的眼睛和饑餓的心靈
吞噬了太多的顏色和美麗
蝴蝶的衣衫依然像出土的唐三彩
柳樹王國的公主都已遠嫁他鄉
一只螞蟻叼著一顆米粒
要收藏一個季節
蟋蟀的叫聲越來越緩慢
已經拉不到一場薄霜
母親用針挑開燈花
撥亮越來越長的夜
父親點燃小酒盅,溫一壺酒
想烤暖漫長的冬天
柿樹上的那一枚柿子
等待一只鳥的生死之吻
落葉指點去路
也指點歸途
清明節里的故鄉
新修的沿河大道透著硬通霸氣的現代
母親河的流水糾結出不可辨認的遠古
沿河路分出一個岔
像八腳魚的吸盤插進村子
村子像患上了流行病一樣
顯出一塵不染的冷漠
墳地在村南
父母的墳
祖父母的墳
更遠處是狀元祖的墳
延伸著通向地平線的迷茫和虛無
桃林在東嶺上
田野沉寂
桃花燦爛
像一顆缺血的心臟
兩條路都不改泥土的初心
像兩根干癟的臍帶
故鄉,和我的命運一樣
踟躕在三生石邊
老房子
枯草紛披
像經年的麥秸
灰黑中透著底色的黃
黃土皸裂
像斑駁的墻
蓋滿雨滴的唇吻
墳前的供桌
像一塊被時光的腳印磨舊了的臺階
顏色深淺不一的墳頭紙
像一本用舊的日歷
里面紅色的插頁
標記著喜慶的日子
幾只進出的螞蟻
預示著里面有遠在塵世之外的塵世
父母有著三十多年壽齡的墳墓
被歲月打理得充滿了成長的滄桑
越來越像老家院子里那座老房子
貯著滿滿的親情和記憶
(作者單位:山東臨朐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