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靜
診斷方法 臨床上可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可觀察到病鵝腹部有水腫。部分病鵝下痢,排出泥土狀糞便;部分病鵝俯臥不動,縮頭垂翅;部分病鵝飲水量增加。后期可觀察到地面有紅棕色糞便,里面包含血凝塊。剖檢可觀察到頭部水腫,肝臟、腎臟等部位存在出血性斑點,心臟與肝臟有黃白色纖維素樣滲出物;部分病鵝肝臟腫大,呈黃色,有壞死病灶;有的小腸腸管直徑加大。
大腸桿菌病可通過細菌分離培養與鑒定來確診,可在麥康凱培養基中觀察到亮紅色大片菌落;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中觀察到黑色帶有金屬光的菌落。采集病死鵝的腸粘膜,與蒸餾水混合后實施鏡檢,觀察到球蟲蟲卵即可確診。
治療 從殺菌與驅蟲兩個角度入手。殺菌:①將恩諾沙星溶液與病鵝飲用水混合,按照1 mL/kg的比例混合,連續用藥3 d;②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給藥,用藥量為40 mg/kg,每日用藥2次,連續用藥3 d;③病鵝飲用水中加入氟苯尼考與復合維生素,每1 000 mL清水的藥物添加量分別為10、20 mg,連續給藥4 d,停藥2 d,再連續給藥3 d。
驅蟲 按照1 g/kg的規格將球蟲粉加入病鵝飲用水中,均勻混合后供病鵝自由飲用,連飲3 d;也可按照1:1000的比例將磺胺間六甲氧嘧啶混入雛鵝飼料,連續給藥5 d后,停藥3 d,再給藥5 d,直到雛鵝康復;還可將磺胺甲基異惡唑與三甲氧芐氨嘧啶按照5:1的比例混合后,再以(2~4):10 000的比例與飼料混合,連續給藥7 d后,停藥3 d,再給藥3 d。
治療期間,若雛鵝出現腹瀉癥狀,用刀豆素補液治療。還可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制劑,在飲水中添加多維電解質、禽用生長素及亞硒酸鈉溶液(每月提供1次),提高雛鵝群的抵抗力,避免復發混合感染。
預防 治療后,養殖戶需加強飼養管理,根據雛鵝大小合理設置飼養密度,避免雛鵝產生應激反應,為雛鵝提供營養豐富的新鮮飼料,嚴格控制養殖場的人員進出,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風、光照;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深度清潔,全面清洗雛鵝圈舍的墻壁、地面及器具,包括雛鵝的水槽、食槽及孵化設備等;做好雛鵝及種禽的免疫工作,注射相應的疫苗。在大腸桿菌病或雛鵝球蟲病高發時期,實施預防性用藥,在飲用水或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電解多維及葡萄糖等物質,增強雛鵝免疫力與抵抗力,有效預防雛鵝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球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