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磊
摘 要:出庭履職是公益訴訟檢察官的一項基本功,然而,許多公益訴訟檢察官對此卻十分陌生。從海南省檢察機關訴中某公司等非法向海洋傾倒建筑垃圾民事公益訴訟案庭審中所呈現的問題和特點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公益訴訟檢察官出庭時要高度重視庭前會議,注重對鑒定意見的分析研究,加強與出庭鑒定人(或專家輔助人)溝通交流。在此基礎上,要對整個案件進行分析研判,制定出庭預案,反復演練;庭審中集中精力,密切配合,靈活應對,確保訴訟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出庭履職 庭前會議 庭審 鑒定意見
出庭履職是公益訴訟檢察官的基本功,可以預見這也將會成為一項常態化的業務工作。然而,許多公益訴訟檢察官對此卻十分陌生。為探討如何出庭并全面有效地履行出庭職責,達成訴訟目的,本文以海南省檢察機關訴中某公司等非法向海洋傾倒建筑垃圾民事公益訴訟案為實證,簡要分析公益訴訟檢察官出庭應當把握的主要問題,以期為辦案實踐提供參考。
一、案件的基本情況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檢察院永興海洋檢察室在12345平臺發現,群眾11次舉報有運泥船在海口市美麗沙海域附近傾倒廢物,并通過多次蹲點和無人機巡查,拍攝到船舶向海洋傾倒廢物的行為。
(一)調查取證
經調查,2018年海南省海口瀏某公司、中某公司及中某公司實際負責人陳某等以共同之故意,在無海洋傾廢許可證的情況下,將廢物傾倒于非政府指定的海洋傾廢區域。在檢察機關督促下,行政機關對中某公司及公司實際負責人陳某各處罰10萬元。但行政處罰認定的非法傾廢量1.5萬m3與事實不符。經查證,中某公司海洋傾廢量至少為6.9萬m3。經委托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華南所)鑒定,傾倒入海的為建筑垃圾,含有鎘、汞、鎳、鉛、砷、銅等有害有毒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量化共計860萬元。檢察機關書面催告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法啟動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該局回函稱,因缺乏法律專業人才和訴訟經驗,請求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履行公告程序后,以中某公司、陳某、瀏某公司為共同被告向海口海事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二)一審勝訴
2020年3月26日,海口海事法院審理此案。針對三被告對鑒定意見、860萬的損害量化結果、承擔連帶責任等提出的質疑,出庭檢察官和鑒定人一一進行了回應。海口海事法院當庭宣判,全部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訴訟請求。
(三)二審維持
三被告對一審判決不服,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20年8月13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指派兩名檢察官參加庭審活動,與出席法庭的海口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共同履職。2020年11月23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本案庭審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和特點分析
本案的一審和二審呈現出不同的問題和特點,需要認真研判和對待。
(一)一審庭審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總體上看,本案一審檢察機關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庭審應對比較恰當,效果比較理想,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1.要有效應對“答辯突襲”。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5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但本案被告一直到開庭時才向法庭提供答辯狀,并且不是一次性提供,而是根據庭審的節奏陸續提供,檢察機關倉促應對。被告“答辯突襲”容易打亂檢察官庭審應對節奏,對法官的判斷產生影響,為自己創造更為主動的庭審環境。在這樣對抗激烈的庭審中,律師運用出庭訴訟技巧,積極履行出庭職責是可以理解的,對出庭檢察官也有一定借鑒意義。但從出庭檢察官這方看,針對被告的“答辯突襲”,應當在庭前解決,要求法官必須予以糾正。
2.要防止被被告“帶著走”。本案三被告聘請的律師久經庭審,諳熟庭審技巧,并且對案件每個細節十分熟悉,還聘請環保專家對鑒定意見進行逐條逐項地分析解讀,從科學知識、法律依據、程序方法等全方位多角度查找可能存在的問題或漏洞,做到了情況了然于胸,這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地方。因此,剛開庭三被告的律師就接連發問,這種氣勢和氛圍給檢察官、出庭鑒定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比如,被告律師對鑒定意見提出30多個專業性問題,但要求鑒定人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并不斷重復強化他們的“專業性”提問,目的是以自己的“專業性”發問、質疑,以及鑒定人的簡單回答,來否定或弱化鑒定意見的科學性、合法性、有效性和證明力,這些出庭技巧和方式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3.檢察官要加強專業化知識的學習研究,做好與鑒定人或專家輔助人的充分溝通交流。本案是海洋生態環境污染案件,專業性比較強。庭審前,檢察官認真研習了海洋生態環境知識,并邀請海洋生態環境和法律界的專家針對被告可能提出的質疑和問題進行了反復研究,為庭審質證、辯論等提供了知識保障。但檢察官沒有及時與出庭鑒定人圍繞檢察機關出庭舉證、質證、辯論思路,特別是被告律師有可能提出的質疑與問題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再加上被告律師采取的“答辯突襲”策略,檢察官和鑒定人在庭審應對上還不夠從容淡定。
(二)二審庭審的主要特點
因為有了一審的出庭經驗,上下兩級出庭檢察官對二審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判,同時與出庭鑒定人就一審出庭被告提出的30多個專業性問題進行逐個分析研究,制定了回應策略。二審時,雖然被告律師還是沿用一審的庭審技巧,重點在30多個專業性問題上反復質疑發問,但檢察官和鑒定人以更專業和通俗的語言將律師所謂的專業性提問和質疑一一給予科學合理的回應,庭審效果非常好。因此,這里只簡要分析與二審程序相關的特點:
1.在席卡設置上,二審中有的法院對上下兩級檢察機關統一設置“檢察機關”一張席卡;有的法院僅設一審檢察機關即被上訴人的席卡,對上級檢察機關不設置席卡。而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法庭為海南省人民檢察院設置席卡是“上級檢察機關”,與“被上訴人”的席卡一席居左并列。
2.在庭審的權利上,有的法院僅讓上級檢察機關在質證、辯論結束后發表意見。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法庭給予上級檢察機關——海南省人民檢察院參與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和發表意見的權利。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發表了支持海口市人民檢察院訴訟請求的出庭意見,還進行了法庭教育,效果良好。
3.在出庭人數上,有的法院以民事訴訟法第58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的規定為由,限制兩級檢察機關出庭人數。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法庭對兩級檢察機關的出庭人數沒有限制。
4.實踐中,在鑒定人接受質證,回答對方當事人的質疑時,對于涉及到檢察機關的問題,法庭往往以影響鑒定機構保持中立性為由,不準檢察機關補充解疑,但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法庭在涉及到這方面問題時,準許檢察機關補充解答對方當事人的質疑。
三、出庭應當重點把握的問題
從本案庭審的過程及其所呈現的問題和特點,結合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實踐,公益訴訟檢察官出庭時應當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高度重視庭前會議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
庭前會議盡管是由法庭主導舉行的,但它是檢察機關與法庭、被告及其他機關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掌握案件爭議焦點以及被告對案件態度的重要途徑和平臺,是做好庭審前各項準備工作的關鍵環節。因此,檢察官要高度關注,精心對待。
1.準確記錄和把握庭前會議的主要內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25條:“(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四)組織交換證據;(五)歸納爭議焦點;(六)進行調解。”因此,對于對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法官歸納的爭議焦點、被告的答辯意見,對方對我方證據的異議、對方當事人和法官提出的問題及所表現的態度,都要認真記錄。會后,組織出庭人員認真分析研究,逐條制定科學精準的應對方案。
2.充分利用庭前會議解決存在的問題。應根據法官要求對庭前會議進行認真準備,不能隨意應付。除提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對法官歸納的爭議焦點認真分析,如果爭議焦點不全面、不準確,要及時向法官提出。對于對方當事人不履行庭前義務,比如不提供答辯意見,要求法官督促對方提供或給予回應,防止對方“答辯突襲”。
3.加強與法庭的協調溝通。一些問題在庭前會議上無法解決,對此要主動與法庭協調。特別是對于二審中上級檢察機關的地位、在每個環節的作用,應當積極與法庭協商予以明確,一方面確保上級檢察機關能夠享有應當的庭審權利,另一方面能夠增強檢察機關出庭履職的合力。本案經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積極協調,使上級檢察機關在二審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此外,檢察機關也應當加強與被告的溝通交流,這是辦案中一個短板,實踐中大多數檢察機關基本不與被告溝通交流。公益訴訟不同于私益訴訟,檢察機關沒有自己的私利,與被告溝通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掌握被告的態度及其他方面的情況;另一方面對被告進行釋法說理,表明檢察機關辦案的目的是維護社會公益,促使被告盡早認識到自身行為對公益造成的損害,減少雙方的對抗。
(二)認真研判庭審的發展與走向、制定庭審預案,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準備工作
這是庭前會議之后對庭審準備工作的深化、細化和精準化。
1.認真查閱案卷,吃透案情,特別是對證據材料及細節要十分清楚,爛熟于心。需要補強證據的應及時補強。本案中有一個細節,被告律師提出既然取證人是從廣州市來的,要求出示取證人到海南的機票或其它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檢察官沒閱卷或閱卷不細,細節掌握得不精準,庭審時就可能會較為被動。
2.做好庭審的分析研判。要結合庭前會議,進一步全面分析研究案情,特別是重點把握好舉證質證和法庭辯論兩個重點環節,對出庭方案要進行反復推演修正,必要時可以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予以指導,力求做到萬無一失。本案中,海南檢察機關組織法律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專家對案件進行論證指導,一方面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指明了庭審的方向;另一方面使出庭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增強了信心。
3.制定庭審預案,做好庭審模擬演練。這對大多數沒有出庭經驗的檢察官來說非常有必要,實際效果非常好。筆者參加了一次庭審活動,審前除和出庭檢察官一起分析庭審預案外,還精心組織了一次對抗性比較強的模擬庭審。這使得出庭檢察官一方面熟悉了庭審的整個流程,發現了出庭應對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消減了緊張情緒,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一定的出庭技巧,消除了出庭經驗的“白板”,增強了出庭的信心。此外,模擬庭審還有助于檢察官發現庭審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修正完善。
(三)庭審中集中精力、密切協同,及時靈活地應對各種情況
1.要集中精力參加庭審。庭前準備是基礎,庭審有效應對是關鍵。對法官的詢問、當事人的發言、本方檢察官的回應都要認真聽取,綜合運用聽、看、記、思、問等方法,努力把庭審每個過程、每個細節精準掌握,特別是對法庭歸納的爭議焦點,對方提出的疑問,要精準理解把握,及時與其他出庭人員進行交流,提醒質證、答辯需要注意的問題。
2.出庭人員既要分工又要補臺,是整體作戰不是各自為戰。庭審中,每個出庭人員在履行好自己職責的同時,也要認真參加庭審的每項活動,發現其他人員有不足之處要及時予以提醒、彌補。當前在出庭過程中,有的出庭檢察官有分工,但合作補臺做得不夠好。負責舉證質證的檢察官在完成任務后,法庭辯論好像與己無關,使出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所有出庭人員都要注意發現對方當事人在舉證、辯論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時交流提醒或補充,集中大家智慧做好庭審的應對工作。特別是在二審中,上級檢察院針對下級檢察院出庭人員在質證、答辯中沒有回答到位及遺漏的問題,要精準補漏、補缺,抓住對方的弱點和漏洞進行精準回應。本案二審時,海南省人民檢察院兩位出庭檢察官在法庭辯論階段補充的辯論意見,精準回應了對方當事人的質疑,補漏補強效果非常好。
3.要靈活應對。比如法庭辯論時,要根據庭審的情況,和對方當事人所提問題的變化,及時修正答辯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回應,不能一成不變地照念所準備的答辯稿。
4.防止被律師“帶著走”。本案檢察官出庭表現總體不錯,但如上文所述,在一審中也出現律師運用質辯技巧影響庭審節奏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我們出庭檢察官值得學習的地方。法庭上律師有時會通過不斷地質疑、否定、追問、激怒等方式影響檢察官應對或法官審理的節奏,引導庭審向有利于被告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檢察官和專家輔助人要保持清醒頭腦,控制好情緒,多思考、緩答復,把控好回答問題的節奏,只回答與本案專業知識領域有關的問題,對于假設性的或者對方強行要求按照其模式進行回答的問題,要認真思考,謹慎回答,或者及時向法庭提出,避免陷入被動。
(四)高度重視鑒定意見和專家輔助人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
本案的鑒定意見是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委托華南所出具的,歷時9個月。對于這一鑒定意見在法庭質證時,鑒定人一審、二審時均比較圓滿地回答了對方當事人提出的問題。因此,結合本案,有以下幾點經驗可供借鑒:
1.一定要選擇在司法行政部門注冊的資質高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同時鑒定機構所出具的鑒定意見一定要程序規范、科學有據,經得起法庭的質證和對方當事人的質疑。
2.出庭的鑒定人一定要真正參與了鑒定,并且要有比較強的出庭應對能力。本案中三被告在開庭前都聘請了生態環境方面的專家對鑒定意見進行分析研究,所提出的質疑十分專業。如果鑒定人沒有真正參與鑒定,對鑒定意見不熟悉、專業知識不精、臨時應變能力不強,則很難有效應對當事人提出的質疑,庭審效果也不會很好。如某市檢察機關提起的河流水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鑒定人只是掛名鑒定,事前對鑒定意見也沒有研究,出庭接受質證時未能有效應對,造成對方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提出了強烈的質疑,成為被告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再審的一個重要原因。
3.檢察機關一定要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必要時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研究,發現問題要請鑒定機構及時修改彌補。特別是要與出庭的鑒定人事前進行反復溝通推演,確保檢察機關與鑒定人在對方當事人質證時所表述的事實、觀點和依據一致。
4.本案還有一個重要啟示,即法律明確規定“鑒定意見”是證據的一種,但在本案還經受了如此嚴峻的考驗。因此,對法律沒有規定為證據種類的“專家意見”,要高度重視它的科學性、規范性和程序性。特別是對專家的資質、從事的領域、論證依據、意見形成過程等等一定要反復研究,因一些法庭本就對專家意見持謹慎態度,如果對上述內容不注重嚴謹性和規范性,在庭審中就會陷入被動。
總之,提高公益訴訟檢察官出庭履職能力,重在實踐鍛煉,貴在學習研究。因此,各級檢察機關應堅持在培訓研究上下功夫,經常性地組織庭審觀摩活動,同時加強學習研究和庭審演練,著力打造一支素質全面、能力過硬的公益訴訟檢察隊伍。
*?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