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0126
摘? 要:我國經濟不斷快速增長變化,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展進步,促使許多高新技術和創新理念不斷涌現和普及,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方式、國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普羅大眾的思維、理念、行為,同時也給新時期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當下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也應順應大勢所趨,需要不斷地把握方向,積極主動構筑新時期的創新服務新模式,為建設現代化圖書館助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圖書館的吸引力,發揮現代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作用。該文探討了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應具備的服務意識,并對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公共圖書館服務? ?創新? ?信息技術?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5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a)-0145-03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WU Xia
(Library of Jinchuan District, Jinchang City, jinchang, Gansu Province, 737100 China)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is growing and changing rapidl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and progressing day by day, which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ny high-tech and innovative ideas, which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social production methods, people's daily life styles, and the thinking, ideas, and ideas of the general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behavior has brought a lot of impact to the service work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service work of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lso conform to the general tre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grasp the direction and actively build a new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in the new period, and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braries, so as to better improve the attraction of librar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role of modern publ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rvice awareness that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have in the new era,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ization
隨著經濟物質基礎得到相應的保障以及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呈現不斷提高的態勢,對于便捷、高效的知識型服務的訴求也與日俱增。在當今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浪潮的沖擊下,伴隨著信息技術、數字資源的發展,社會公眾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再僅限于紙質媒介、公共圖書館和課堂教育,而是突破了時空限制,從各種渠道、采取不同方式、不分晝夜地獲取知識。比如從閱讀方式方面來說,人們可以看紙質書籍也可以看電子書籍,可以選擇看書或者聽書,可以到圖書館閱讀也可以選擇公眾號閱讀[1]。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必須不斷調整,創新自身的服務體系,與時代相攜,永葆生命活力。
1? 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意識
1.1 服務創新應具備社會多元化意識
當今的社會存在著紛繁的理念和看法,匯聚了不同個性的人群,各種各樣的體制和機制日益涌現,彼此共存,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因此存在著多元的訴求,訴求涉及館藏書籍和資料的及時更新和管理,個性化的閱讀、講座等資源推薦,類目繁多的、更龐大的數字資源儲存,利于各種場合時間的、無時不在的線上圖書館的構建等。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公共圖書館也是當下知識型資源的多元形態之一,具有極強的資源組織能力,在社會多元化的當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也應該通過與時代熱點接軌,發揚自身優勢,與當下信息互動的社會潮流相融合,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1.2 服務創新應發揚綜合素質教育理念
公共圖書館是公民終身社會教育的重要公共設施,承載著通過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來提高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必須發揚綜合素質教育理念,積極主動地引導國民群眾獲得、吸收、儲備新知,通過持續學習,獲得應對時代飛速變化的適應性能力和技術,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水平。公共圖書館是一個知識型集成空間,它能夠提供具備舉辦專項活動的場所、資源、人力等,如何運用這樣的集成空間優勢進行創新服務,吸引國民群眾并達到教育意義,是可以不斷探究的課題。比如針對時下流行的短視頻,進行視頻邏輯、視頻剪輯、視頻特效的講座、市集、學習交流會等。還可以與學校教育相配合,提供擴展創新教育和活動教育的相關資源及場所,助力國民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是科研文獻的集成地,可以為區域性學術研究提供館藏豐富的有力支撐,比如針對不同研究項目建立專門的查閱、咨詢、翻譯、檢測等一條龍服務平臺,加強與學者之間的鏈接,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活動,增強公共圖書館的知識氛圍,讓服務形成產業鏈,讓高知成為一種信息流,在學術研究活動中流動起來[2]。
1.3 服務創新應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公共場所,它的發展離不開與社會發展齊頭并進,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必然要符合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與現代化相適應,聚焦、關注、緊跟社會熱點,開發相應圖書、文獻等資源;還要與現代化發展的新興主體、組織相接洽,比如新職業從業者、創新企業、新興潮流藝術領域等,成就彼此,促進現代化進程;也要服務好公共圖書館的受眾,為讀者、用戶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在此以武漢圖書館為例,圖書館時刻關注社會焦點,根據漢江路的改造項目,預測江漢路相關資料的將獲得較大的關注和需求,于是圖書館充分挖掘館藏、組織文獻,將資料按不同的主題,比如歷史、人物等進行專題編輯,并與政府部門和藝術工作組織接洽,充分發揮了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社會價值[3]。
1.4 服務創新應重視信息化融合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科學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各個行業和領域進行創新和改革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信息化是圖書館服務創新最強勁的突破力量,也可以說是圖書館整體創新的必經之路。圖書館服務創新應該是有重點、針對性地進行改革,并從信息化圖書館、信息化數據分流、特色數據庫來進行信息化公共圖書館體系的構建。
2? 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
2.1 建立人性化圖書館服務理念
要創新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必須基于人性化的理念。為了促進圖書館發展,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后,遵循人性化服務觀念,綜合讀者的需要,進行利用需求型服務規劃,不斷通過社會群眾的服務反饋,來促進資源機制完善,提升公共圖書館的多元體驗性,深化圖書館服務內容,擴大圖書館格局。比如將傳統的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積極靠近讀者,了解讀者的需求[4]。
2.2 完善圖書館資源內容
以圖書資源為依托,不斷健全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圖書館作為公共中心的優勢,推動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和精誠合作,從而全力推進科技、經濟、文化等全方位資源內容整合。隨著電子資源比如圖片、視頻、電子書體量的日益增加,公共圖書館要與時俱進,發展數據化圖書館[5]。
2.3 構筑集文化、教育、經濟于體的復合空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一個復合需求的態勢,比如大人在閱讀的同時,小孩需要玩耍空間;小孩在閱讀的同時,成人需要一個休閑或者工作空間,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摒棄傳統的單一觀念,需要通過整合圖書館的優勢,提供豐富的服務項目和優質的服務質量,構筑集文化、教育、經濟于體的復合空間。以圖書館結合創客空間為例,針對新興的個體和中小型企業的需求,設立創客空間,滿足創業者前期資金、空間不足的需求,同時使得不同創客企業的茶水、會議、活動等公共空間得到共享,增加了資源的高效利用。
2.4 落實信息技術在圖書館服務的全面應用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圖書館服務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信息化圖書館來說,公共圖書館應加強電子圖書館的建設,將現有紙質館藏電子化,增加電子資源數據庫,做好資源體量、文獻質量、內容深度等方面工作,打好資源數據庫基礎。從特色數據庫來說,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具有地方性、區域性的公共設施,可以結合地方特色開發具有圖書館自身特色的館藏資源,以特色資源作為圖書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6]。
2.5 加強圖書館服務團隊建設
新時期新需求,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離不開專業團隊的運營和操作。公共圖書館要重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從創新思維、業務知識體系、互聯網技術等方面著手,加強培訓、學習、訓練、實踐。比如定期開展相關講座和培訓,及時更新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內容;加強計算機技能訓練,建立考核機制促進圖書館工作人員切實掌握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強工作人員對用戶的導航作用,幫助用戶更高效便捷地體驗圖書館服務內容。
3?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一般經由政府或社會集體進行創設,其社會職能是為科學研究或者社會公眾提供知識型的免費資源,具有教育性、公益性,是能夠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查詢、借閱等相關服務的公共文化設施。新時期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要更新服務理念,擴大資源儲備、構筑復合空間、落實信息技術應用,加強專業團隊建設來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創新服務,使得公共圖書館不斷革新,促使更好地提供多元化、教育性、現代化、信息化的創新服務,增加圖書館的聲譽和社會價值,提高國民素質。公共圖書館對于共建知識型社會有著重要意義,需要可持續地發展公共圖書館工作,助力國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龍.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研學旅游服務創新策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5):123-128.
[2] 彭松林,李臻.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0,29(4):57-64.
[3] 戴艷清,盧思佳,周淑云.公共圖書館深化文旅融合的兩個維度[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20):81-88.
[4] 徐凡清.大數據時代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2):32-34.
[5] 盧瑋.關于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的分析[J].卷宗,2020,10(4):179.
[6] 高文華,張大堯.圖書館:支撐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融合發展創新實踐[J].圖書館建設,202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