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姣



摘 要:田螺山遺址出土的眾多遺存中有一件龜背形陶盉,造型獨特、紋飾豐富,為田螺山遺址眾多出土遺存中的少見器。文章擬從觀察分析龜背形陶盉,通過其器形特征、紋飾、功用等方面,詮釋龜背形陶盉獨特的美與意味。
關鍵詞:田螺山遺址;龜背形陶盉
0 引言
田螺山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村口,西南距離河姆渡遺址7千米,距鯔山遺址12千米,是一處距今7000~5500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屬河姆渡文化①。遺址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10000多件,其中在第8層出土一件龜背形陶盉,造型、紋飾獨特,值得研究、探討一番。筆者擬從藝術造型、紋飾、功用三個方面對其進行探析。
1 藝術造型
龜背形陶盉(田螺山T103⑧∶25),夾炭陶,通高22厘米,最大徑達26厘米,頂面呈龜背形,正中有脊略呈人字形鼓起,器身斜直腹(圖1)。觀察其造型,發現形制上與同期河姆渡罐、罐式盉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我們知道人類的創作器物和生物的演化相似,無亙古不變的生物,也沒有憑空生出來的新鮮。生物的新種必須出于舊種,器物的新型也一定有它的原型②。龜背盉揭去頂部,與河姆渡A型盉T243(4A)∶253非常相似,河姆渡A型盉同河姆渡A型雙耳罐雷同③,可以說河姆渡A型盉是在A型罐基礎上改制而來。河姆渡A型罐是河姆渡早期文化中較有代表性的器型,田螺山遺址亦有出土,可以說龜背形陶盉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地所出罐身基礎上進行的變形(圖2)。
龜背形陶盉在罐身基礎上添加流嘴并封頂,頂部封閉俯視呈龜背狀,大概同使用者的生活或生產環境有所關聯。田螺山遺址地處寧紹地區的姚江谷地,姚江谷地是杭州灣南岸一處特殊的文化地理單元,它南枕四明山脈,背靠慈南山地,東臨大海,地勢低平狹長,域內發現20多處河姆渡文化時期遺址,足見該區域適宜人類生存且具備人類生存的食物資源。田螺山遺址周圍有東山、雞鳴山、后黃山環抱,形成天然的小盆地,根據出土草本植物分析,植物種子中有大量莎草科植物和潛水性植物,反映出遺址周圍可能有大面積的濕地和淺塘、湖泊等水域④,是典型的濕地環境,加之氣候暖濕,十分適應龜鱉類爬行動物生存。遺址出土的龜鱉類碎骨、龜背甲不計其數,據發掘者描述,村內各處可見,有的位置甚至成堆、成坑的出土⑤,足以支撐在先民生產生活中高頻率出現,制陶者根據生活所見加以模擬塑造是原始藝術創造的一種常見方式,較為合理。
2 紋飾
河姆渡文化出土陶盉帶紋飾的較少,一般皆為素面。反觀龜背形陶盉,頂部以凸脊為界兩邊對稱布滿芽葉紋,腹部刻畫豬、鹿圖案,龜背尾脊下方刻劃一火焰紋,具有高度藝術性和思想性,集中代表了河姆渡文化發展水平①。以下結合同時期河姆渡文化陶器裝飾紋飾對龜背盉主體紋飾作簡要分析。
2.1 關于芽葉紋
龜背形陶盉背部滿飾芽葉紋(圖3),三片芽葉組合成一個單元,且二方正倒連續排列,空隙處填刻凹弧三角,每列間以雙刻弧線,布局對稱、清晰。芽葉紋是河姆渡文化早期較為典型的紋樣。綜合目前已知的資料,可歸納三類(圖4):
A類:由兩片芽葉組成。河姆渡第一期文化陶器紋樣中T231(4B)、T221(4B)、T215(4A)可見,河姆渡T215(4B)∶87平底盤外翻口沿上亦有刻畫。
B類:由三片芽葉組成,一葉重合正倒連續排列。河姆渡第一期文化陶器紋樣中T211(4B)、T214(4B)、T232(4A)等都為此紋樣,通常出現在釜、盆、盤等口沿部位。例如,河姆渡T26(4)∶34斂口釜口沿上刻畫的連續芽葉紋,而鯔山T11⑨∶11,斂口釜則是結合了這兩類紋樣。
C類:芽葉紋與重圈紋組合紋飾,這一組合紋飾多用在刻畫動物腹部。此類將在下文重點討論,此處不做展開。
龜背形陶盉背部的芽葉紋屬于B類。芽葉紋在河姆渡文化早期出現,多裝飾于日常實用器釜、盆、盤等的口沿部位,像龜背形陶盉背部滿飾芽葉紋的尚屬首例,值得注意。器物上裝飾的芽葉紋應是寫實表現手法,將生活中所見之物刻畫于器物上,一是反映制作者的審美觀念或者可說是當時的裝飾風格、文化傳統,二則也透露出制作者行為背后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于芽葉紋的討論,有學者認為是稻作農業的象征①。依循此論,龜背形陶盉上滿布的芽葉紋,除裝飾形式之美外,也透露了先民祈求農業豐收的意思。
2.2 關于動物紋
龜背形陶盉腹部刻畫豬、鹿6頭,其中1頭殘損,經分辨有豬4頭、鹿2頭(圖5)。河姆渡文化器物的裝飾圖像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鳥紋,其次是豬紋,有意思的是豬圖像均見于黑陶器上,龜背形陶盉即是,不同的是除了豬還有鹿。之所以較集中地選擇鳥、豬、魚、水稻等動植物形象作為紋樣創作的主要題材,應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社會經濟形態有所關聯。
近些年,對河姆渡文化遺址生態環境及生業模式的研究不少,對河姆渡文化時期的稻作農業及其地位也產生了不同看法。秦嶺等學者傾向將河姆渡遺址作為一個以堅果采集和漁獵為主要產業模式的早期社會形態②。蔡保全也從骨耜角度質疑河姆渡文化“耜耕農業”說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的“田螺山遺址自然遺存綜合研究”也揭示了稻屬資源只是被利用的植物資源之一,采集跟漁獵仍占有重要地位。先民選擇刻畫動、植物紋飾是跟當時的生產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生業模式的多元化,也為先民創造了豐富的題材去表現,對象并不局限在稻作。
動物腹部填刻圈紋、芽葉紋。河姆渡文化出土器物中以鳥紋與圈紋這一母題紋飾的數量較多。動物頭部的圈紋為寫實的動物眼睛;腹部的圈紋有“太陽紋說”④,也不乏“蛋卵說”⑤、“水渦紋說”⑥等,此處不再贅述。就河姆渡文化相關器物而論,圈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鳥紋、圈紋組合紋飾;第二類是出現于動物腹部的圈紋、芽葉紋組合紋飾。兩類母題紋飾的共通性是重圈紋,就其具體指征何種論說,都一致明確先民在不斷地生產生活實踐中由具象向抽象轉換的思想過程,整個過程滲透著原始淳樸性,反映先民觀察、理解、表現世界的特殊角度和自然崇拜觀念,正是原始宗教最初的表現形式。
龜背形陶盉的豬、鹿紋腹部同樣刻畫重圈紋和芽葉紋。筆者以上述為基礎,作一淺陋分析:首先紋飾對象的選擇以具象寫實手法表現,豬、鹿是田螺山先民狩獵的主要對象,且數量不少⑦;其次,畫面中的豬、鹿作行走狀,眼部突出,所呈現的狀態看似松弛實則機警,如此熟悉動物習性及細部特征可推斷制作者應時常見到動物出沒的場景或者參與狩獵,從中也可判斷當時人們未明確專業社會分工,一人可能擔負多種社會角色,他既是制陶者也是狩獵者,可見社會的原始性。如再考慮性別因素,應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再次,圈紋和芽葉紋組合出現在動物腹部,它如同鳥紋、圈紋組合一樣具有抽象神秘意味。據上文分析,鳥紋與圈紋是河姆渡先民自然崇拜的產物,圖案背后寄予著先民的原始宗教觀念。同樣,圈紋與芽葉紋圖案也寄予著先民的某些祈愿。在生業模式處于未穩定或探索階段的背景下,動植物的生滅、數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先民的生計,祈望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是該紋飾的內涵,即生殖、豐產的希望。
2.3 關于火焰紋
龜背形陶盉尾部下方刻有一個類似“火焰紋”的圖案,火焰紋兩側即為豬、鹿紋飾。同樣的“火焰紋”在河姆渡T33(4)∶98瓦形陶塊上也有出現。關于此圖像的分析討論較少。蔣樂平先生把它視為山林崗丘①,也有學者認為是月,并用大汶口、良渚文化出土相關圖符資料來說明②。兩者聯系尚顯薄弱,有賴新的發掘資料出現。
3 功用
我們研究史前藝術的目的是確定某件藝術品在當時條件下的功能作用,以及其中隱藏的意義。龜背形陶盉在造型、紋飾上均顯獨特,我們有理由推斷它的功能屬性不是簡單的生活用具。正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代表著河姆渡人的精神世界,龜背形陶盉同樣展示著田螺山人的內心。非實用型器物的出現,應與祭祀、圖騰崇拜、巫師法具或是族長配飾有所關聯。龜背形陶盉極有可能是一種祭祀時擺放的器物,其具有的獨特造型、繁復紋飾,可見先民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在其修飾上,足以證明物品的特殊性,這也印證它作為祭祀用具的可能。再者,河姆渡文化中這些雕刻著動植物紋飾的器物有可能是先民祭祀、慶典,或是巫師作法祈福消災時擺放的成套器具,可以說是古禮器的濫觴。
對于具體盛裝的內容缺乏實證性證據,筆者試圖從學者對河姆渡文化陶盉功用的討論中做一番梳理。陳靖顯推斷是盛酒的酒器,因出土時部分陶盉內殘留白色殘留物,估計是河姆渡先民使用時留下的,陶盉內的這種殘留物被認為是裝盛含淀粉的食物留下的,視為釀酒的證據③。黃渭金認為其有一定的道理:“河姆渡文化時期,米飯已經成為人們的主食,天氣炎熱的時候把沒有吃完的米飯擱置在一邊……若干天后發現那些米飯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也許就是最原始的酒的來歷”,有待進一步考證④。陳忠來也認同酒器一說,且從民族學角度推斷河姆渡先民釀酒的可能⑤。綜上,學者認為河姆渡文化陶盉為酒器者居多。誠如上文分析,龜背形陶盉被賦予的社會屬性是祭祀、巫術禮儀用具,且造型流口合一、開口不大,我們有理由斷定,其內盛裝的不會是取用方便的水,更大的可能性是酒。
4 結語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⑥,正在于它是積淀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田螺山遺址龜背形陶盉正是一件集美與意味的器物,它不僅反映田螺山先民的審美觀,也揭示了田螺山先民生活中的一些獨特信息。通過上文分析,總結如下幾點思考,求教方家:
①龜背形陶盉似罐盉封頂、流口合一,該藝術造型在河姆渡文化陶盉中獨樹一幟,可以推測器物背后標識的社會屬性的特殊。
②龜背形陶盉的裝飾圖像在河姆渡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對應元素。通過對芽葉紋、圈紋母題紋飾的分析,有理由相信龜背形陶盉圖像裝飾從具象到抽象體現出先民由現實感知轉化成觀念意識的連續過程,這種意識形態是包含著原始宗教的巫術禮儀。先民有生計的實際需求,通過特殊紋飾來表達溝通神靈祈望動植物繁衍、生長,寄望著生殖、豐產。該陶盉“具有高度藝術性和思想性,集中代表河姆渡文化發展水平?!?/p>
③龜背形陶盉造型獨特、紋飾復雜,祭祀用具可能性大。作為祭祀、巫術禮儀用具,其內盛裝的應是珍貴液體,有可能為酒。而具有動植物紋飾的器物有可能是原始巫術禮儀的器具,可以說是古禮器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