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


摘 要:隨著世界遺產帶給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增加,全國掀起“申遺熱”。遼代上京城(下文簡稱“遼上京”)和祖陵遺址作為申遺項目,有其一定的獨特性:遼上京是少數民族在東北亞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遼祖陵是遼代最早營建的帝王陵寢,開創了遼代陵寢制度的規制。文章在詳細研究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的背景、條件和申遺現狀的基礎上,通過推進申遺文本編制、加強學術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推動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工作,從而實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在著重保護的基礎上為赤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獲得發展。
關鍵詞:遼代上京城遺址;祖陵遺址;申遺
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是世界各國對人類歷史、人類文明的一種追溯、保護和弘揚,申遺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與潮流。2012年10月22日,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于印發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通知》,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推進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工作,將對保護遼代歷史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明,提升赤峰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特別是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文化旅游服務業發展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 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基本情況
遼代上京城(下文簡稱“遼上京”)和祖陵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是遼代早期創建的最為重要的都城和帝陵,是遼代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見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主體由遼上京遺址和遼祖陵遺址兩部分構成。
1.1 遼上京遺址
遼代實行五京建制,即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上京營建最早,是少數民族在東北亞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是遼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遼上京遺址位于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占地5平方千米,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都城之一(圖1)。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被列入100個大遺址之一。
遼上京地處中國北方的農牧交錯地,是十至十二世紀契丹民族所建立的大遼帝國璀璨文明的獨特見證。在城市建筑規劃理念和形制布局方面,是契丹和漢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之一。遼代的文字性歷史文獻極為匱乏,但遼上京遺址內的很多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得以保存,真實地再現了契丹等多民族物質和精神文明成就,完整記錄了遼朝與宋朝截然不同的都城演變軌跡,為我們留下了神秘獨特、系統完整的文化遺產。
1.2 遼祖陵遺址
遼祖陵及祖州城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西北。遼祖陵陵園建于公元927年,是契丹族遼王朝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及其皇后述律平的陵寢之地,太祖和述律平所生第三子耶律李胡及道宗昭懷太子,死后也以天子之禮葬于此處。遼陵及奉陵邑—祖陵及祖州城,1988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被列入100個大遺址之一(圖2)。
遼祖陵是遼代最早營建的帝王陵寢,開創了遼代陵寢制度的規制。遼祖陵以自然山脊為墻的獨特的陵園結構,在我國乃至世界帝陵制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 申遺工作現狀
2.1 高度重視,層層推進申遺工作
為扎實做好申遺工作,2012年,赤峰市和巴林左旗相繼成立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遼代遺址群等申遺工作。經過多次組織專家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以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為主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到2018年將遼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報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目標,并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團隊起草申遺文本,在北京召開了申遺文本專家評審會。2012年,經過積極申請,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5年,自治區文化廳成立了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領導小組,劃撥了申遺工作啟動專項補助經費,確定了《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文本》撰寫單位。2017年4月,遼代上京城和祖陵申遺工作正式列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層面工作項目加以統籌推進,專門成立了由布小林主席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為進一步落實自治區領導指示精神,赤峰市組織召開了申遺工作推進會,下撥了文本編制費,現初稿已經完成。
2.2 大力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為確保遼上京遺址公園高標準建設,委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聯合編制了《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遼上京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計劃書》等專項規劃和設計方案。經過積極推進,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于2013年12月17日正式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7年,啟動了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投資近7000萬元。建設了乾德門遺址保護和展示、遼上京皇城圍封、遼上京遺址標識展示項目。目前,所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力爭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入下批國家文物局掛牌名單。
2.3 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
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執行已經出臺的《文物保護法》和《遼上京遺址保護規劃》。為此,巴林左旗委專門成立了文物局和遼上京、遼祖州祖陵文物管理所,明確專職人員開展遼上京遺址及文物管理保護工作。2012年以來,多方籌集資金5.63億元,先后完成了遼上京博物館建設、遼上京南塔和北塔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遼上京遺址防洪工程、遼祖陵太祖紀功碑及碑樓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橫穿遼上京皇城的國道303線改遷、遼祖陵一號陪葬墓勘察、遼代韓匡嗣家族墓地保護性回填等一系列遺產保護工作。
2.4 積極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按照“保護第一、有序推進”的原則,在上級文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至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文物考古所組成遼祖陵考古隊,先后對遼祖陵太祖紀功碑樓遺址、遼祖陵一號陪葬墓、甲組建筑基址、四號祭祀建筑基址、祖陵黑龍門建筑基址進行了發掘。2011年至2016年,先后發掘或試掘了遼上京皇城西門(即乾德門)遺址、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皇城南部主要街道及其臨街建筑遺址、宮城墻址、宮城西門和東門遺址、皇城東門遺址和一號院落遺址、遼上京宮城承天門遺址等,其中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被評為2012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通過發掘,再次確認了遼上京宮城的形制結構和皇城的東向軸線等,進一步推進了對遼上京遺址布局和沿革的研究。
2.5 啟動遺址周邊環境整治工作
為加快推進遼上京遺址申遺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遺址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也按計劃啟動了。相繼完成了遼上京遺址漢城內小辛莊村、三河村居民整體搬遷;不斷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有效解決了城區污水對皇城污染的問題;針對歷史原因形成的房屋影響遺址保護問題,籌集資金實施了遼上京遺址周邊848戶棚戶區改造工程,拆遷工作已基本完成。
2.6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圍繞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有機結合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思路,實施了總投資16.8億元的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園工程,成為巴林左旗乃至赤峰市北部的“文化名片”。同時,依托豐富資源,策劃實施了遼真寂之寺景區拓展提升等一批集中展示契丹遼文化的重點項目,為今后一個時期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7 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強力進行宣傳推介
堅持把宣傳利用研究成果作為打造契丹遼文化品牌和遺址保護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相關工作組先后在央視、鳳凰衛視等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制作、播出了多部以遼文化為題材的專題片;舉辦了“首屆遼上京契丹·遼文化學術研討會”“中韓第三屆宋遼夏金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十至十二世紀東亞都城和帝陵考古與契丹遼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契丹遼文化暨第三屆契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發行了研究論著、文學藝術作品110余部,其中,《遼史普及讀本》已成為全市中小學生的課外讀本;分別同內蒙古大學和赤峰學院合作成立了“契丹遼文化研究中心”和“契丹遼文化研究產業創新基地”,掛牌成立了“遼代上京城·祖陵遺址申遺暨遼文化研究基地”,契丹遼文化產業基礎研究和應用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成功舉辦了中國契丹遼文化節和國際攝影季系列活動,提升了契丹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 推進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的措施
3.1 穩步推動申遺文本編制工作
依據申遺文本編制工作要求,定期召開一系列專家咨詢論證考察分析會議,梳理突出普遍價值。設立專業工作機構,并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團隊,完成遺產價值初評和論證等相關工作,推進申遺文本的編寫。
3.2 發揮專家咨詢作用,提高相關研究水平
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的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涉及眾多的學科和工作領域,專業性強。應當充分發揮專家咨詢作用,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專業保障。有關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保護的重要政策或重大項目要事先征求專家咨詢機構的意見,堅持專家論證、綜合考量,科學決策。
3.3 全力做好文物保護項目
本著保護和展示同步發展的原則,全力做好遼上京皇城圍封、遼上京皇城遺址標識展示等項目,以及遼祖州祖陵國家級遺址公園申報前期、遼祖陵一號陪葬墓保護展示工程立項的具體工作。申請對遼上京遺址展示館布展提升、遼上京乾德門遺址本體保護展示工程、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遺文本、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保護管理規劃以及遼祖陵祖州遺址保護規劃給予資金支持。同步協調推進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3.4 積極開展遺址周邊環境整治
通過爭取專項資金、部門融資、招商引資等一系列舉措,持續推進遼代上京城周邊環境整治建設,以及配套設施工程和周邊環境治理。在遺址保護區范圍內實施垃圾清運、道路維修、水電照明等環境治理工程。通過拆除遺址內及周邊不利于保護、觀瞻的各類建筑設施,調整完善參觀交通線路,恢復植被等措施,改善遺址保護區及周邊環境。加快建立安防、環境、氣象、生態等監測預警體系,保護遺址遺存安全。
3.5 積極營造申遺宣傳氛圍
以“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草原文化日”等節慶活動和重點工作為契機,通過舉辦展覽、發放宣傳品、利用各類媒體宣傳等形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申遺宣傳活動。在利用傳統和新媒體開展宣傳的同時,借助知名媒體和行業組織廣泛影響力的優勢,以聯合和合作方式,通過舉辦央視“尋寶”、聘請專業團隊編創契丹題材演藝節目、邀請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走進遼上京”攝影節等系列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推介,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赤峰市及契丹遼文化的知名度。加大宣傳力度,編輯申遺讀本,不定期舉辦遼文化專題報告會,動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申遺工作。加強專業研究,成立專門研究機構,組建科研隊伍和專家團隊,將遼文化文物遺存、歷史文獻、理論科研成果整理挖掘,不斷推陳出新。
4 結語
遼文化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是遼文化的縮影,是遼代先民智慧與勞動的結晶。保護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對于加深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理解,增進民族團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等都會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遼代上京城與祖陵遺址代表了一定時期內對已消逝文明的特殊見證,如能成功申遺,將大幅提升赤峰發展軟實力,有效刺激地方經濟發展,同時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董新林.遼上京城址的發現和研究述論[J].北方文物,2006(3):23-31.
[2]董新林.遼上京城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新識[J].北方文物,2008(2):43-45.
[3]郭旃.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及申報方法和程序[J].中國名城,2009(2):4-11.
[4]劉冰,于海燕.赤峰博物館展覽大綱講解詞匯編[M].呼倫貝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