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亞
摘要:現如今,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全新階段的時代背景下,建筑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想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就要充分意識到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要對主體結構中的各個細節加強控制,選擇應用合適的施工方案,在工程開始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加強對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等各方面的質量控制,優化各項工作細節,為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質量提供保障,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基于此,本文重點研究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引言
主體結構如同建筑的骨架,支撐建筑工程的運行。為了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首先必須做好主體結構施工,這樣才能保證工程整體的質量。在社會經濟水平日益提升的趨勢下,社會大眾對于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的要求更高,所以更要深入理解主體結構施工的意義,同時總結施工技術的應用策略,這是施工改革的重要一步。
1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原則
1.1實事求是
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與承建實況關系緊密,須在應用技術時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了解建筑布局及定位條件、施工依據,通過勘查校核圖紙,明確施工精度要求,制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重視測量放線,在此過程中體現基本要求、工程概況、各方責任,考慮當地水文、地質地貌等因素,使主體結構施工技術得以有效應用。
1.2安全為先
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具有垂直運輸距離遠、交叉施工節點多、吊裝運輸量較大、建材規格繁多等特點,施工難度得以體現,安全防護責任艱巨,為此“安全為先”需滲入主體施工技術應用各個環節,從設計到竣工驗收均需重視安全,順利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建設任務。
2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2.1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模板施工主要包括柱模板組裝、梁模板組裝以及頂板模板組裝等各項內容,通過對模板的應用,能夠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順利展開,是混凝土施工的關鍵要素。
1)模板組裝技術。為保證組裝的精準性以及科學性,需要對施工現場以及模板的具體使用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組裝。在組裝過程中,需要對外部環境變化予以高度重視,要對模板的組裝質量展開檢查,確定內部混凝土的具體狀態,需要對存在干裂等方面問題的混凝土展開處理,做好水分補充以及其他養護手段。可在后期進行模板拆卸過程中,通過對防粘劑的應用做好相應操作,確保建筑物的整體性。需要在進行模板組裝時,對重點的拼接接頭位置展開檢查,并要針對模板容易出現偏移問題的狀況,制定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可通過對鋼管的應用,對模板進行加固處理,避免出現偏移的狀況。
2)頂板模板組裝技術。在進行頂板的模板組裝過程中,為避免出現鋼筋錯位的狀況,需要通過對墊塊的應用,按照支撐鋼管的具體情況,完成墊塊的設置,從而利用其優勢保證支撐鋼管受力均勻程度,確保頂板部位的模板安裝穩定性以及安全性,防止出現在組裝時發生傾斜的狀況。為保證最終的模板安裝質量,需要在墻板周圍進行科學操作,對頂板拱起的尺寸展開測量,并通過和相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的方式,確定是否存在和施工現場尺寸不符的狀況,以便依據各項參數展開針對性調整,確保各項隱患能夠得到妥善清除,從而達到切實提高整體組裝穩固程度的目標。
3)柱模板組裝技術。柱模板的拼裝技術應用可以達到切實提高模板穩定程度的目標,在進行具體的拼接之前,需要對圓柱體尺寸進行測量與分析,做好周邊控制線以及橫向控制線的設置工作。在進行柱模板的拼裝時,需要對柱模板垂直位移以及寬度展開嚴格管控。強調模板寬度需要保證不會超過20mm,而垂直位移需要控制在5mm之內,以便達到有效規避模板變形問題發生的目標,確保各項施工能夠有序展開。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為提高施工質量,施工人員應注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施工過程中,要對混凝土拌制原料的質量進行控制。另外,還需要合理選用減水劑、膨脹劑、低堿水泥、集料等對混凝土進行有效拌制。使混凝土應用性能全面提高,有助于控制建筑物自重,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主要涉及制備、運輸、澆筑、振搗、養護等,各環節施工操作相互影響,任一環節的不規范操作都會對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剛度、持久度、密實度等,施工人員需要根據施工要求,對混凝土的結構設計和尺寸進行判定。同時,合理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和施工程序,并按標準在材料中添加適量添加劑,加強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施工要求,提升施工效果。在建筑工程地面施工時,要把握好基土的鋪設、墊層等施工環節。基土的鋪設應采用逐層夯實的方法,對其進行填筑。為控制混凝土提前凝固問題,墊層施工環節應控制在3小時以內。施工完成后,需將塑料膜覆蓋在墊層混凝土表面進行養護,當混凝土強度達到標準時,及時進行拆模處理。地面施工前,應先對其下一層的表面進行清理并振實,然后填充集料并平鋪。施工過程中,要按標準保持混凝土的濕度,并涂抹適量水泥漿,以優化表面平整度,有助于控制裂縫、起砂現象。施工中常見的混凝土裂縫主要有干縮裂縫、沉陷裂縫、溫度裂縫、塑性裂縫、銹蝕裂縫等。另外,施工中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問題。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0.24~0.34之間,可增強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做好振搗和攪拌工作、提高施工操作的連貫性,也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在施工的最后環節,應采取有效的散熱措施,避免因溫度過高而造成混凝土結構中水分快速蒸發,使內部結構出現開裂現象。因此,應及時補水、保濕,并在混凝土結構中加入適量覆蓋物,合理控制保濕時間,從而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體效果。
2.3砌體工程施工技術
砌體工程主要指的就是利用磚頭之間的錯位砌筑開展施工,為建筑主體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提供必要保障,這種方式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施工中,要對材料、施工技術進行明確要求,例如如果磚頭表面的完整性不高,存在著破損、裂縫等問題,就要及時進行更換。磚的孔洞也會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在施工中要將有孔洞的一面朝下,和砌體保持垂直。除了磚之外,還會應用到水泥材料,能夠提升磚之間的黏合性,在工程進行時,要保證水泥材料配比科學合理,避免在過于潮濕的環境中施工,注意做好材料儲存工作。
2.4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結構采用的鋼筋種類較多,需按鋼筋直徑進行種類劃分。鋼筋材料生產中,技術工藝差異明顯,主要有熱處理、冷加工、熱軋鋼筋等。不同的鋼筋材料化學成分也不同,主要有低碳鋼、低合金鋼等。施工過程中,必須對鋼筋工程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做好鋼筋材料的進場檢驗、安裝連接等工作,確保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結語
主體結構施工是建筑施工的核心環節,是建筑的骨架,對于建筑安全性與穩定性有著重要影響,有許多安全事故都與結構質量有直接關系。隨著建筑施工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對于主體結構施工技術需要進行改革,才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提升施工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陽.房屋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27.
[2]李興武.建筑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方法探究[J].民營科技,2017(3):140.
[3]楊駿,鄒玲燕.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6(3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