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杰
新課程改革時刻都在進行推進,激勵便是借助某種外因調動積極性,從心理上自發的產生動力,從而朝著目標前進。對于高中生體育田徑教學,在日復一日的訓練過程中,學生難免會覺得乏味和疲累,缺少最開始的拼勁和動力。這就需要體育老師掌握激勵方法,及時有效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高中生興趣。引導高中學生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田徑教學,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
田徑是以多項運動技能組合成的以個人為主的運動項目。激勵教學可以活躍氣氛,很好的調動高中生課堂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擁有一個為之奮斗的目標,或是超越自己的記錄,或是超越他人。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借助激勵教學法,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增加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對田徑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不排斥不逃避田徑鍛煉。
1 高中體育課中進行田徑教育的意義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國對于素質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目標。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各界對學生的分數過度關注,認為只有分數才能決定學生的未來發展,對于學生體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出現體育課被其他文化課教師占用的情況。這樣的教育環境會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尤其在高三備戰高考的情況下,會讓學生壓力倍增影響正常水平發揮。同時,這樣的教育模式還會阻礙學生身體健康發展,長期坐在課桌前會使學生的脊椎受到嚴重壓迫,全天盯著書本會讓學生出現近視等問題,減少戶外運動會增加學生肥胖的幾率,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體質教育,利用課上時間強化學生體能,幫助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緩解學習壓力。
田徑運動是由走、跑、跳躍、投擲等運動項目組合而成的全能運動項目的總稱。高中體育課開展田徑運動可以幫助高中生全面的進行與鍛煉,通過不同的訓練內容達到不同部位的強化作用。還可以幫助學生在運動中發展集體合作能力,增強社會性,為今后步入社會與人交流打下良好基礎,并減少近視肥胖等不良身體問題的出現。
2 激勵方法對高中生體育學習的作用
傳統教學環境下,多數人認為對于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作用更大;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后,多數人都認識到了激勵對于學生教育方面的作用。激勵教育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個人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進行分析整理,并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產生和培養。這樣的教育可以有效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增強面對困難時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避免不了會出現學生對于某一項運動或動作產生排斥的現象,這個時候如果教師教學手段運用不當,就會影響學生心態,降低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對學生言語上的刺激,如抱怨和責怪等負面影響,避免學生對體育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對抗心理。對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學會運用激勵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緩解學生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一個人最本質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欣賞和認可,因此,激勵教育是一種科學且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使學生在充滿信心的基礎上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升自身身體素質水平,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3 激勵方法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3.1 制定明確目標,給予情感激勵
教師可以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從學生實際需求和技能掌握水平出發,幫助學生制定適合的,可以實行的目標。同時,應給學生一個前進的動力,這個目標不能脫離實際,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就好像不能要求小學生背誦高中的課文一樣。要循序漸進,合理運用制定好的目標并根據安排付諸實施,一點一點開發學生潛能,從而更好的促進和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田徑短跑100米項目訓練過程中,可以先根據學生個人實際情況制定明確計劃和目標,在學生根據制定好的計劃進行訓練并達到一定效果時,教師可以給予口頭激勵。如,男生達標成績為14″9,女生為17″9,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試跑成績和學生共同制定目標并記錄,不合格的先爭取達到合格標準,合格的視情況再進行新突破。在學生成功達到目標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口頭獎勵,如“這次成績非常理想,相信你下次能比這一次更好”,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中樹立信心,產生更強的學習、訓練動力源。
情感激勵是比物質激勵更為適用的方法,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自信,才會真正的不去抵觸和排斥運動項目。高中時期的課業普遍繁重,有的學校甚至從高一開始就給學生施加壓力,面對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考試和高考已經心力交瘁的學生們來說,來自教師的認可和尊重是可以很好的激勵和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手段。在學生完成某一項任務后,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及時給予反饋及激勵,肯定學生的行為,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田徑項目的積極性。
3.2 樹立榜樣,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現代教育應用的普遍方式中,激勵方法是一種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為了某一個目標奮斗而產生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欲望的方式。在高中田徑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田徑項目名人作為榜樣,起到教學的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對優秀人物的學習,在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并在教師及時的指導和鼓勵下,取長補短,克服在訓練中發現的不足。
榜樣不僅是在說某一個人,也可以是某一個團隊。例如:在各大賽事中為國家爭取好成績的運動員們,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他們的參賽事跡,講解運動員的辛苦和不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引導鼓勵學生學習這種拼搏精神,給予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熱情,在接下來的田徑訓練中獲得快樂。在講述國家優秀田徑運動員的光榮事跡時,一方面給了學生休息時間滿足學生好奇心,另一方面讓學生自發的從心底里對前輩更加尊敬并想要為之努力。在之后的訓練中可以勇往直前,提高訓練效果。
3.3 因地制宜,創設良好訓練氛圍
各個地區的環境條件不同,開設的場地和訓練設施也都不盡相同。如多數校園都是在戶外建設塑膠場地,而這樣的情況在遇到雨水天氣就會阻礙田徑教學開展。又如當前部分學校會建設專門的體育場館,這就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學生開展田徑教學提供極大便利。那么,高中體育教師就要能夠根據不同環境和場地開展合適的田徑項目訓練。一個干凈的場地、安全的體育器械,都可以讓學生有主動參與進來的欲望。
例如:在訓練中,陰雨天氣加上學校沒有體育館等各種情況,體育老師或許就會選擇讓學生自由分配時間進行自習。然而像這種情況,體育教師完全可以創造條件,將教室桌椅挪到兩側,借助地板縫隙或者膠帶拉出起點位置,進行立定跳遠等項目練習。同時,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計算個人成績或者小組成績,給予合適的鼓勵和獎勵,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增強自信心,在激勵中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效鍛煉高中生田徑項目。
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借助影視資料直觀觀察到賽事過程中運動員的動作和熱身方式,并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對相關動作如起跑姿勢、標槍投擲方式、交接棒等進行模仿。學生在觀看賽事過程中可以有效集中注意力,且基于興趣會不自覺跟著運動員的動作展開模仿,通過模擬教學鞏固學生田徑基礎技能動作,并在下一次戶外活動開展當中可以更好的利用到實際操作當中。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掌握田徑技能,為后期學習打下基礎。
3.4 減少負面評價,促進形成良好循環
經過現當代教育家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心情愉悅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提高學習和訓練效率。面對高中田徑教學,只有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下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并從中體會到其對自身的積極作用,增強自信心,才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訓練和學習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形成良性循環。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對其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田徑項目中,學生需要保持一定信念作為支撐才能更好的完成訓練。對此,就需要高中教師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能夠有效掌握和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狀態,并保證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訓練掌握田徑技能。借助教師評價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提高自信心,避免對學生進行負面評價為學生的學習增加負擔和壓力,降低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由于自身習慣等問題不經意間表露出對學生課上表現的不滿和負面情緒,而學生若是捕捉到這些因素,就勢必會產生對抗和煩躁等心理。如對于400米跑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當采取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下一次測試中取得突破,而不是對學生“冷嘲熱諷”,說出“你這成績距離合格差的太多了”或者“別人都能及格怎么就你做不到”等充滿負面能量的評價。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自信心,并對教師和科目產生反感,阻礙其學習質量和積極性。針對相關情況,教師應當給予正面激勵,讓學生充滿信心。如測試仰臥起坐時有學生堅持不住,教師就可以說:“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合格了!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等等,為學生提供正面評價和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并愿意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當中,促進形成良好循環。
4 結論
綜上所述,激勵法對高中生體育田徑教學是能夠起到良好效果的方式和手段,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緩解學生學習上的壓力。田徑作為一種最古老的運動形式,在各大運動賽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提高高中生身體素質同樣能夠起到很好作用。高中是學生身體開發和提升的好時期,這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合理運用激勵教學法,并加以重視和廣泛應用。從實際情況出發,有效引導學生加強對田徑項目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特長,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在田徑運動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點,為學生日后成才和發展奠定堅實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