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康
1 引言
“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由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它既不是一個實體也不是一個機制,它屬于發展理念和倡議,主要是依靠中國與沿線國家擁有的有效區域合作平臺,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倡導和平發展的理念,主動與沿線國家搭建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構建政治、經濟、文化融為一體的發展理念。
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擁有文化支撐的事業才能持續長久。如果中國要建設“一帶一路”經濟發展路線,就必須先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化圈,同時提高國際文化影響力,成為“文化強國”。而體育文化建設正是文化強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具有民族性、時代性、演替性、差異性和繼承性等特征,體現在體育精神和體育運動文化等表現形式中,若“一帶一路”倡議想在沿線國家快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那么體育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有力的突破點和出發點。
2 “一帶一路”倡議與體育文化建設的關系
“一帶一路”倡議與體育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惠互利的關系。體育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互通性,以體育文化建設為出發點和突破點能快速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讓古絲綢之路生機盎然,也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為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與發展平臺。進一步推動著體育文化建設在合作區域的迅猛發展,也為體育文化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3 “一帶一路”倡議對體育文化的建設
3.1 為我國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機遇
文化發展是精神領域最好的凝聚力,文化包含著思想的共通,思想融合是實現同一夢想的最佳良藥,體育文化的發展是實現體育強國夢的重要前提與基礎,體育強國夢的發展,不僅要發展中國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要引入新進的外來體育文化,最新體育技術的引進與研究是推動體育強國夢發展的重要一步。其為體育文化的建設也提供了實踐基礎與物質基礎,“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體育文化與沿線這些國家的體育文化進行融合與交流提供了絕佳的機遇,也為體育文化建設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3.2 推動體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致使國家興,文化強創造民族強。高度的文化自信與長久的繁榮興盛,才能使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之路”。體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號召力,創造了世界共通的文化體系,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化象征之一,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到,“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強調大力開展體育文化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請舉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目的就是為了推動體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3.3 推進體育文化的創造與革新
體育文化是一種悠久的傳統文化與不斷更新的現代文化的交融體,在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上,生活著多個民族群體,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也為相互間開展體育交流創造了條件,其中,蹴鞠和摔跤等民間體育在當時開始盛行,后因有一名少數民族的使臣被允許在長安城傳授摔跤技術,促進了中原地區摔跤運動的革新?,F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促使古絲綢之路走上新的道路發展方式,習近平主席在《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指出,“一帶一路”需要建成創新之路。體育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更新,各國體育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新的體育項目產生以及新的運動技術的革新,北京大學去年12月與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成立“北大光華-巴薩體育管理中心”,此舉,將為我國足球體育文化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論與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備受關注?!耙粠б宦贰背h的核心包括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和互利共贏,近年來此核心逐漸從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從期望轉化為現實,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我國體育文化建設雖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如:
(1)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文化的認同度不高,需積極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在社區,學校,邊遠地區舉辦貼近民眾興趣的體育賽事。
(2)網絡傳媒對體育文化的傳播力度不夠,在各大影視頻道開設體育類文藝節目,以體育文化傳播為主,綜藝效果為輔,還需開辟多個通道廣泛播報各大國際體育賽事與民眾體育賽事。
(3)體育文化的融合度與創新不高。中國與周邊沿線國家在體育文化交流中,需要積極吸收他國優秀體育文化的精華后,創造出屬于中國以及擁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
(4)體育文化產業中高端品牌稀少,需提高人民的體育文化觀念與體育運動自覺意識,以及推動相關體育文化產業公司運用科技進步創新體育產品質量,促進體育用品制造上檔升級。
(作者單位:巢湖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