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綏勇
體育教學是高等院校人才培育必修課程,對學生綜合素養、生活學習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情況明顯,體育教師課程教學優劣均不重要,這樣難以充分激發教師課堂教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本文基于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現狀進行解讀,優化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對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成效展開全面評價,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為學生更好學習體育運動奠定扎實基礎。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即指按照特定評價標準、應用科學正確方法及手段,對公共體育教學要素、過程以及效益展開價值評判。在此評判活動中,評判主體就是開展教育的社會群體與相關組織結構,而評價客體則是實踐對象,囊括教學質量、教學水平與學生知識掌握等。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創新及實踐路徑展開深度探討。
1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現狀
首先,過于重視終結性評價。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一般是由體育教師展開終結性評價,許多體育教師將課程評價側重點均放置在體育成績考核與定級評價上,忽略了大學生學習能力和身體素養存在的差異性,如若運用固定成績去評價所有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會使得先天素養較好的學生追求更大進步與發展,而先天素養較差的學生則會喪失學習體育運動的信心,嚴重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進程中存在的進步幅度,而且會對大學生心理發展以及樹立正確健康體育觀形成不利影響。其次,評價方式陳舊。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方式應用上,過于陳舊單一已經成為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主要詬病。譬如,排球考試雙人發球、籃球考試定點投籃以及足球射門等,這些評價方式均相對老套。而且,這部分評價模式的量化指標變化較小,甚至為了提高整體分數,會選擇降低相應指標,此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有效培育,比如運動習慣的形成、創造力和協作力的培育等,只存在共性評價,缺少個體發展的單獨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缺少人文性,對完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具有不利影響。
2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創新及實踐策略
2.1 樹立正確體育觀
體育教學活動和體育考評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健康體育觀,進而使大學生群體在學習體育知識和展開體育訓練時,能夠達到增強體魄的目標,這對大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現實狀況而言,一些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程學習缺少正確認識,部分學生甚至覺得學習體育課程會耽誤其他學科學習時間,此種想法具有極大認知偏差。第一,要想有效提高各學科學習成績,最主要的支撐即是強健體魄。現代大學生必須具備強大健壯的體魄作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習更多知識提供精力,由此學生必須認識到學習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公共體育課程開展進程中,體育教師要對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目的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形成濃厚興趣,并充分了解學習體育的價值意義,從而使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理論知識,進行體育訓練,進而真正實現強健體魄的最終目標。
2.2 構建互評機制
為了有效提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育成效和質量,充分激發體育教師工作熱情,提升教師教育能力,創建公共體育課程評價互評機制十分重要。從現實角度而言,學生體育課程成績一般是由教師對學生展開評價與考核,盡管具有共同考核標準及教學大綱,然而,也有部分教師未能按照體育教學大綱制定的考核標準評價學生,導致相同體育項目任職教師不同,考核難度和獲取分數所以有一定差異性。部分體育教師為了能夠“討好”學生,為了提高選課率,會盲目降低公共體育課程評價考核標準。由此,為了創建公平、公正、透明的課程評價體系,推行互評機制非常關鍵。此種互評機制,即是任職教師不參加此課程考核,主要由其他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任職教師出現主觀傾向,與隨意篡改體育考核標準和要求的情況,如此不但能夠充分激發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自主性和積極性,而且還能強化自身授課水平,使得學生選課時會側重于挑選教學能力強且授課認真的體育教師。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應從全方位入手,而課程評價體系身為體育教學關鍵組成部分,其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由于課程評價體系是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會對體育教學方向與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了科學正確將評價體系引到更深處,高校必須堅持協調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引入合理的評價手段,讓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成為大學生成長發展之路的重要“搖籃”。
(作者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