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洪
德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在保證學生成長成才中有重要意義,因此值得在各學科教育中進行滲透。體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科目,無論是運動項目的日常訓練或是各項比賽活動的開展均蘊藏了豐富的德育元素,而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慢慢成熟的關鍵時期,該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可促其品行素養與綜合能力等得到正向積極發展。而本文則結合實際對德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給出幾點具體策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里提道:應將德育形式創新視作當前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首要任務,使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具吸引力與感染力,促進教育實效性得到提升;《綱要》中還指出: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促進學生體格強健、身體健康、意志堅定,這些均為初中體育與德育的融合提供了方向。體育課堂里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德育融合教育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可實現優良品格的塑造,因此致力于這方面展開探索很有必要。
1 理念轉變,塑造性格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與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該階段進行適當體育運動能夠鍛煉身體,使得機體各項組織生長發育所需得到滿足,不過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素質、生長環境等存在差異,故而性格上也有所區別,一些學生性格相對安靜內斂,一些學生性格天真活潑,一些學生性格孤僻冷淡,不愿意與他人相處,不過體育屬于一項集體性與互動性均較強的學科,教師需充分依靠該學科的優勢結合學生性格、年齡等相關要素鼓勵引導他們主動加入體育活動中,逐漸學會和他人交流溝通,使性格變得大方爽朗,進而成為體魄強健、人格健全而且愿意生活于集體的人。
例如在日常生活里只要我們稍微留心就會發現不管是教室或操場都有一些形單影只的人在獨自行走著,這部分學生性格相當孤僻,不愿意和他人過多進行交談,這對其后續成長相當不利。外加現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人的寵溺中長大受不得一點委屈,部分孩子稍遇到不順心的事則發脾氣,這會影響長大后的人際交往與就業,因此從初中階段開始借助學科特征做好學生不良性格糾正屬于每一位體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體育課堂上教師需有目的的根據不同學生性格特點進行教學方案制定,鼓勵與引導性格孤僻的學生通過參與集體運動逐漸變得活潑開朗、勇敢自信;鼓勵與引導性格驕橫跋扈的學生通過參與集體運動能懂得為他人著想,這樣不但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塑造,還可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發生。
2 競賽為依,合作為據
合作和競爭彼此獨立卻有相互依存,同時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基本素養,無論是對他們后續生活或是工作的開展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1)通過競爭提升運動成績。體育運動項目類別相當多,部分項目要求學生通過競爭的形式得到最后的勝利,達到培養自信心的作用。并且,依靠競爭可使參賽者結合運動競賽結果進行心理情緒的合理調整,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勇往直前,促進心理承受能力不斷增強。如400m賽跑為初中階段的一項重要性競技類運動項目,在比賽前先為學生進行規則以及技術要領講解(包括其中涉及的起跑、沖刺、加速等各環節關鍵點)等,在學生完成充分的熱身運動后展開分組競賽,依靠學生不甘落后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全力拼搏的沖勁,使學生競爭意識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得到樹立。
(2)通過合作培養學習能力?,F代社會發展中各項工作分工越來越細,但其中不少的工作都需要以多人協作的方式才能完成,故而合作精神就變成一個人不可缺少的關鍵要素。體育教學中經合作教學能夠讓學生團隊意識得到培養,使其中的每一位成員均可盡力施展自身潛能,進而獲得運動項目的成功。如集體體育活動(如拔河、接力賽等)本就是紀律性強,規則多的運動類項目,活動開展前教師需對運動項目開展過程匯總應遵循的規則與要求進行反復強調,讓學生根據要求對自身行為作出調整,使其行為懶散作風得到糾正,能夠自覺遵守運動規則,保證自己的言行、心態與目標與集體一致,才能得到集體成員的認可,幫助其形成紀律上、意識上的情感共鳴。
3 戰勝困難、磨礪性格
體育運動的開展要獲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訓練方可有所回報,而學生在堅持某項運動時從最初的興趣濃厚至期間的倦怠期,再到后來的突破困難獲得勝利都是對他們的一種考驗與磨礪。特別是在賽跑這項運動中,最開始兩天投入到訓練中時學生可能干勁十足,但兩天后可能會全身筋肉酸痛(特別是大腿部),部分學生則會有放棄的念頭,若教師能給予適當鼓勵,幫助他們挺過該難關相當于已取得了一半的勝利,這一堅持不放棄的過程實質也是學生性格磨礪的過程,可讓他們遇事后做到堅強不退縮。
4 小結
即便體育課并非專門的思想品德課,但注重學生德育教育,促進健全人格以及優良品質得到培養同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需結合初中學生年齡等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化策略探索,總結出更多可行有效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又實現學生良好素養的培養。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松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