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運展
早期的營地教育重視利用戶外的條件以及資源發展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能力,通過直接的體驗獲得鍛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營地活動。如何使營地課程更加合理,更加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更具有教育意義是本文的出發點。本文將通過對當前營地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對營地的實際考察,總結出現有問題的原因并依此對青少年營地課程設計提出建議。
1 前言
營地教育近些年在我國快速發展壯大,然而目前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數量還不多、質量參差不齊、整個行業缺少規范和引導等,課程問題已經成為限制營地發展的因素之一。課程是營地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營地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以及給孩子帶來的獨特營地學習的體驗和成長,都要依托于更多更好的優質的營地教育課程。通過文獻查詢得知在目前,營地課程設置存在許多問題。本文通過調查總結這些問題,并分別給出合理的建議,以期為營地課程設計提供參考。
2 營地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內容缺乏層次
目前營地課程內容項目相對豐富,涵蓋范圍也比較廣泛,內容以戶外運動、勞動實踐、文化體驗、自然教育等為主。但從表面上看似課程內容繁多,實際上缺乏系統層級設置。沒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課程層次設計,在課程實際實施中出現同一門課程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營員都有參與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說明營地教育者對于青少年心理認知發展規律認識不足。
2.2 對課程目標的認知不足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課程目標有明確的表達,即分為技能目標、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及社會目標,但是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營地指導員普遍將營地課程作為一類實踐體驗活動,而忽略其教育性和思想性。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沒有針對課程目標體系的設計,導致課程僅僅達到孩子娛樂的目的,而沒有考慮到營地課程應該帶給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生存能力、冒險精神、創新思維等知識傳授、習慣養成等社會情感目標。
2.3 課程評價體系缺乏
在對生命力營地課程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的調查中發現,現有的評價形式主要是導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互評等形式。評價方式大多是口頭評價、觀察記錄的方式。在營地教學行為中,大多數往往只關注到營地課程的本身和課程實施,而容易忽視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效果等的評價,所以導致沒有固定的評價指標,不能完全起到對課程目標完成度、學生學習成果、課程內容合理性的評價作用。
2.4 整體師資水平不高
目前階段營地老師在任職類型上,全職營地老師偏少,客聘和實習的人數較多。任職時間普遍不長,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以及經驗的積累。由于營地教育行業目前沒有明確的專業或者學歷的門檻要求,所以,在營地教育工作者中會有許多專科以下低學歷非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而在短期的任職期間內,其自身水平不足以很好的進行課程的教學。
3 完善營地教育課程的建議
3.1 了解學生的內在需要
學生作為課程的需求者,其自身發展的需要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前提。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其內在的和基本的需要,這既有學生自覺地因素,也有學生自發的因素。營地教育課程設計必須要把握學生發展的需要,營地課程只有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這就要求營地課程內容在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同時,又不能完全按照學生的自我興趣,還要設計那些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的課程。
3.2 把握清晰的課程目標
營地對青少年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青少年學生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營地課程讓學生認識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學生在營地課程的引導下能夠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能力、價值觀等。總的來說,營地課程目標應該包括技能目標、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及社會目標這四個方面。營地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最終的營地教育價值的實現。
3.3 注意課程內容的合理結構
課程,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學生個性發展。在營地教育課程內容組織上,一是要注重課程內容的內在科學知識體系,二是要注重各類課程之間的組合形式,突出綜合性、融合性特點,三是注重課程內容的深度,不斷開墾挖掘課程知識的價值,四是要注重青少年身體發展和心理認知發展規律。
3.4 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設計應當從課程目標評價、課程內容評價、課程效果評價這幾個方面入手,在課程開始之前就應建立評價指標,對于課程目標評價來說,需要從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目標三方面進行評價。課程內容評價主要從營地課程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系統性等方面進行。課程效果的評價即是對青少年在營地活動之后所達到的目標水平,包括技能、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效果。
3.5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在我國,營地教育處于初級階段,但發展速度快。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現有許多低學歷非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該水平不足以執行課程指導。盡管已經有一些專業的體育院校開設戶外專業,同時,中國登山協會開設了營地指導員培訓課程,但仍然無法滿足當前營地的師資需求。各營地教育機構應該加大對營地導師的培養力度,聘請營地教育專家,定期進行營地導師的培訓,增加新的知識儲備,加強營地教育者的獎勵制度,調動工作積極性。
4 結論
(1)對于課程內容設計而言,需要從不同階段學生的需要出發,加強課程的層此劃分,制定系統的課程內容。同時需要重視營地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
(2)營地教育者要清晰把握課程目標,重視對青少年情感、態度、能力、價值觀等全方位目標的養成。
(3)課程評價上,要從課程目標評價、課程內容評價、課程效果評價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