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青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SWOT分析法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肉連響”項目進行研究,結合當下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等制度背景,對其發展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旨在不僅要做到對“肉連響”的傳承與保護,更要實現其傳承與發展。
1 前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屬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而文化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否能獲得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實際上是人民感知并衡量生活美好程度的一個重要尺度,且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
“肉連響”作為體育非遺的一項,誕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都亭、汪營、南坪一帶,是流行于全市的民間健身運動。2008年6月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6月,成為湖北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隨后推廣與普及于武陵山區。因此,作為非遺體育極具代表性的一項,“肉連響”自身的傳承與發展都有一定的優劣勢。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為促進土家族“肉連響”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基于該項目發展現狀,運用SWOT分析法,結合訪談法等方法,對其傳承人劉守紅進行相關的訪談,及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使用文獻資料法,就其綜合發展現狀和相應策略進行了簡要敘述,期待達到使土家族“肉連響”更好發展的目的。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以利川土家族“肉連響”為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在本文研究期間,以中國知網為主要數據庫,以“‘肉連響’非遺體育”等作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在檢索過程中,對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結果進行整理,不僅為本文提供值得借鑒的思路和方法,還有相應的理論基礎。
3.2.2 訪談法
在本文研究期間,筆者于2019年11月親赴利川,和“肉連響”傳承人劉守紅在傳習館進行訪談,運用錄音筆轉譯資料,為本文提供有力支撐。
4 土家族“肉連響”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本是一種企業戰略分析方法,是由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企業戰略決策教授安德魯斯(K·Andrens)于20世紀60年代率先提出來的。它包含四個板塊,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借助SWOT分析方法來深入了解現階段下土家族“肉連響”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優勢、劣勢,對其進行分析,進而理清其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制定其發展戰略研究。
4.1 “肉連響”傳承與發展的優勢分析
4.1.1 利川土家族人口眾多,群眾基礎濃厚
利川隸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為利川地區土家族文化一大特色的“肉連響”已被納入恩施全民健身推廣舞中,近年來在當地的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包括大學也逐漸出現“肉連響”的蹤影,還有其他機關等單位,因而“肉連響”“6進+”有著潛在濃厚的群眾基礎。
4.1.2 內在價值豐富
“肉連響”活動是一項古樸的原生態民俗體育活動。作為“活態文化”的傳承,它是族群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土家歷史文化的儲存器和傳承載體,實錄了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發展與創造史,在歷史的更替過程中擔負著土家文化衍承重任。除此之外,“肉連響”是展示土家族藝術創造力的民俗體育活動,帶有很強的地域特征和獨特的文化審美價值。如它很強的舞臺表演性,現場氣氛熱烈、互動性極強,無不滲透著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還有拍打經絡的動作與作用,其極具感染力的象征性和原生態性,能使觀眾受到美的熏陶。
4.1.3 當地政府的重視與扶持
“肉連響”一直被作為湖北省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的表演項目,在湖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被納入為競賽項目,且“民間藝術大師”吳修富傳承人的弟子劉守紅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利川地區開辦了利川市“肉連響”民族文化傳藝館,這些舉動都為“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肉連響”已在2008年6月7日被國務院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之相對應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完善及大眾傳媒的普及,對“肉連響”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1.4 在海外影響力度高
在文化傳承類綜藝節目中,“肉連響”具有較強吸引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如《叮咯嚨咚嗆》等節目。“肉連響”因其獨特的表演動作被國外譽為“東方迪斯科”,這對“肉連響”的傳承和開發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如一名尼日利亞籍歌手——郝歌,曾經還專程到利川地區向“肉連響”傳承人劉守紅學習“肉連響”。
4.2 “肉連響”傳承與開發的劣勢分析
4.2.1 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
“肉連響”活動雖然具有豐富的內在價值,但同其他傳統民俗體育文化一樣,也在不斷遭受著現代文明和時代發展的沖擊,面臨著難以傳承和發展的困境。民俗文化是土家族主要的文化形式,而城鄉經濟一體化以及農民“被城市化”,使得民俗體育生存和傳承的天然屏障、生存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土家體育文化的地方性逐步減弱,發展步履維艱。
4.2.2 普及度和知名度有待提高
“肉連響”作為土家族極具特色的非遺項目,在當地雖有群眾基礎,但在該地區外,乃至省外的普及度仍需要加強。例如,在別的地區,除非研究民族傳統體育這方面的,要不然都不知道“肉連響”此項目。
4.2.3 創新度有待加強
土家族舞蹈“肉連響”雖然繼承和保存了許多傳統藝術樣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當下的現代人和古代的古人在傳統藝術的審美方式上面有了比較大的鴻溝,如果我們今天還是一成不變的在傳統的審美心理下沿襲前輩的藝術創作,那樣的“肉連響”是不能夠吸引我們今天的觀眾的,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將會消逝在歷史的車輪中,所以我們要在時代的變遷中運用一些新穎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手法,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摸索,賦予它一些時代的氣息,給予它新的生命力,加強其創新度。
4.3 “肉連響”傳承與發展的機遇分析
4.3.1 國家政策的扶持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開發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部門和研究者們的重視和關注,為利川地區土家族“肉連響”的傳承和開發帶來了機遇。從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知》到201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文化廳等部門湖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明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目標、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直至現今,《共青團中央》對“傳承人劉守紅打造“肉連響”為土家族民族符號”的專題報道,更是讓更多人了解到“肉連響”獨特的魅力所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而利川又是隸屬于恩施州的縣級市,經濟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
4.3.2 當地交通和經濟的改善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下,利川地區的交通條件在逐步地改善,使得經濟文化日益進步,外界各種豐富的文化信息不斷傳入,為“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優勢,使“肉連響”在未來的發展創新中取得優勢,從而使其發展優勢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4.3.3 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
經過長宣傳、調研等工作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和民眾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人們對其的認識度也在逐漸提高,各式各樣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使土家族民眾保護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意識逐漸提高,對“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意識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4.3.4 文化與體育旅游的興起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文化產業也就成了當下人們選擇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到各地旅游的時候人們更加希望能夠體會到當地的風俗民情。因此,各地相關部門把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當地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從而使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發展。如利川就是全國著名的“涼城”,在夏季可帶動來此避暑人群來體味當地“肉連響”表演或節目。
4.4 “肉連響”傳承與發展的威脅分析
4.4.1 多元文化的沖擊與文化氛圍的轉變
新時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這給利川地區土家族“肉連響”傳承與開發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威脅。現代化娛樂方式的興起,人們更加樂于接受新鮮的事物,也開始漸漸的追逐時尚,追求當今流行的現代舞,對傳統文化興趣不高,文化氛圍悄然轉變。
4.4.2 傳播力度和普及度有待加強
根據對“肉連響”傳承人劉守紅的訪談和有關文獻可知,現階段“肉連響”的傳播普及力度雖逐步擴大,比如傳承人劉守紅開設借助抖音平臺開設抖音賬號,在上面表演“肉連響”;參加重大文化交流會議和進高校宣傳“肉連響”,都是在加強“肉連響”的傳播力度。然而,面臨傳播空間和等新媒體視頻制造質量“粗糙”等原因,缺少了必要的知識產權的維護和創新思維的開發,使得這種民間藝術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5 土家族“肉連響”的開發對策
5.1 合理開發和綜合運用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有市場價值,才能延伸與擴大,應突破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建立起土家文化群,使得各地的土家文化結合起來,整合利用多元文化資源,使土家族“肉連響”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還可以根據各地區節日活動的時間和地域的差異,進行合理的開發和綜合利用,進行市場細分,使傳統文化旅游產業形成產業鏈,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這里,并且能夠充分的感受“肉連響”的土家族精髓,使其成為利川地區旅游的亮點。
5.2 增強“肉連響”保護與開發的互動模式和運行機理
首先,要對“肉連響”在利川當地普及情況和分布進行普查,對其的歷史價值、開發價值、社會價值等進行準確的評估,合理劃分開發層次和保護級別,在此過程中是以政府為主導,可以通過財政撥款等形式對“肉連響”進行保護,從而為開發工作奠定基礎;其次,要加強運用抖音或者新媒體的傳播,影響因子開始增多,例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權衡、“肉連響”在當地的旅游形象等;最后,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評價方法的運用下,保護與開發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有利于促進“肉連響”的可持續發展,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皆實現共贏。
5.3 落實政府政策和加強資金扶持
加強政府宏觀管理的職能,對“肉連響”制定相關的傳承與開發的政策,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投入,使“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更加科學合理化,在開發和傳承的同時,政府應鼓勵各地區的土家族民眾進行交流,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有利于“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
5.4 完善人才培養,提高傳承人的影響力度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非物質文化傳承與開發中起著核心作用,對傳承人的培養和扶持是“肉連響”傳承與開發的關鍵。學校是傳承傳統文化重要場所,利川教育局應該把“肉連響”納入相關體育課程,同時對相關培育者進行定期學習和培訓,以便更好地教給學生,培養更多更好的傳承人,為“肉連響”的傳承與開發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5.5 與時俱進,增加現代元素
許多現代的藝術樣式中孕育出的新興元素,應該是“肉連響”中應該借鑒和吸收的,而這個吸收和借鑒可以從三個方面:第一是內容,一味這種單一的素材會使得觀眾有一種厭倦感,進而觀眾會一批批流失;第二是舞蹈時的動作,傳統的“肉連響”的動作具有娛樂性,但在創新上卻有不足,可適當的合理的吸收一些這些元素,可能會更有利于“肉連響”的發展;第三就是音樂,“肉連響”雖然音樂簡單,但沒有多大的更新,仍然延續傳統的民族特色的音樂,可適當加入一些流行的現代的音樂元素,使現代的觀眾在觀賞時不至于那么突兀,對他們的接受起到一個緩和的作用。
6 結語
土家族“肉連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不僅要做到傳承與保護,更要響應文化強國的號召,延長其生產價值,增強其生命力,與時代進步相結合,與當代經濟相協調,為“肉連響”的傳承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加進武陵山區綜合性開發的步伐,更使新時代文化建設在具體開發中真正發揮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