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璐 房裕東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武術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武術表演就是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近年來,武術表演專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各種影視表演、演出也都需要武術表演相關專業的人才,各體育院校也積極開辦武術表演專業。
武術表演最早出現于祭祀與節日歡慶中。武術的競技功能逐漸取代娛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武術競技性的要求降低,對武術的表演及視覺感受加強。與此同時,大眾傳媒成為人們了解認識新鮮事物的重要途徑,武術相關的素材以及武術的競技功能被搬到影視作品和舞臺表演中,其表演功能再一次的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近年來,武術表演活動越來越喜聞樂見,無論是大型運動會、舞臺表演、影視劇作、運動會開幕式、校園劇等,以場面恢宏、內容豐富與現代科技燈光等特效融合為新的閃光點,使武術表演走向舞臺化、藝術化。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種類齊全、學科專業覆蓋面廣、具有一定規模與特色的學生培養模式體系。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前對于武術表演專業的學生培養模式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且培養模式缺乏特色,存在“弱化、同化、矮化”的弊端。為了提升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依據,本篇論文將對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
1 武術表演專業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武術由于其長期以來所具有的影響力以及民族性,在各行業領域都得到蓬勃發展。由于市場的需求,于2012年各高校開始陸續招收武術表演專業的學生,彌補了市場對于武術表演專業人才的這一空白。武術表演專業是將武術和表演融為一體的跨學科的新專業,以在動作類影視、舞臺表演、體育藝術教育教學等工作中打造表演、動作指導、動作創編、教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然而由于武術表演專業是新興專業,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尚未健全。為了能培養在基礎技能和基礎知識,能在各類文藝團體、動作影視、綜藝表演、學校、文化(藝術)館、青少年宮、健身俱樂部等單位從事文藝活動策劃與編創工作,適合在政府職能部門、公共事業單位從事文藝宣傳、群眾文化等文藝指導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分析目前武術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情況,旨在探索一條系統、穩定、有指向、標準化地培養能促進武術事業的發展和百花齊放的時代需求的武術表演專門人才。對武術表演專業的培養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更優的培養武術表演專業型人才,為武術的推廣與宣傳做出貢獻,更進一步的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
2 武術表演專業培養目標
適應市場、針對表演、強調實用。要將武術與藝術、文化與表演相融合,立足于把學生培養成集表演、編導與教學、訓練于一體的武術藝術表演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具備和掌握影視動作表演、綜藝表演與表演創作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學生表演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同時,全面掌握武術的藝術形式、武術的基本功、拳術、器械以及武術對練等技巧,能夠在動作類影視、舞臺演藝、網游動漫游戲動作設計、體育藝術教學等工作領域培養高級專業性人才。
3 武術表演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
3.1 人才培養理念陳舊
通過對武術表演專業的老師和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走訪和詢問,了解了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主要是以“傳授-接受式”教學模式為主,傳授武術技能以及其他舞蹈、舞臺藝術等,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為目標,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的掌握更多的武術、舞蹈、舞臺知識和技能,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雖然“傳授—接受式”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優點,但我們也要看到其中的缺點。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我國當前主要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人才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而在武術表演培養學生的傳統模式中,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放,機械地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自我的理解。與我國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不相符合,且現在對于武術表演專業的培養模式更多還是“填鴨式”教學,最根本的教學理念還沒有改變。學生疲于思考,總想等著老師來教,總是希望能把現成的東西給他們,自己就拿著現成的東西去運用,這就導致在學校學的就會,而沒有接觸過、沒有學習過的東西就不會,我們應當合理的利用“傳授—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在老師教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老師教與學生自己自主研究學習各占一半,使知識融會貫通。
3.2 人才培養模式內容不明確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方案,以較為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
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武術表演的學生具有表演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能在各類文藝團體、學校、健身俱樂部等單位從事文藝活動策劃與編創工作,在政府職能部門、公共事業單位從事文藝宣傳、群眾文化等文藝指導、自主創業創新等方面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充分挖掘體育特色的藝術元素,培養體藝結合、專業突出、全面發展,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采取多樣化的特色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學生的競技水平與表演能力,融體育與藝術元素于一體,采用體藝結合教育手段,培養會演、會教、會編、會導,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如今武術表演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問題,統一化、同質化是兩個主要問題。“人才培養模式”是由“人才培養”和“模式”兩個概念構成的。所以要從這兩個概念入手去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性。對于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對人的培養。在對武術表演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們不應只追求學歷和“求快”的思維而忽視真正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與創造中、理論與實踐、專業素質與普通素質等一系列的關系上存在著矛盾關系,這些也正是影響人才的培養的因素。
4 加強本科體育院校武術表演人才培養路徑
4.1 確立人才培養的準確定位
確定武術表演學生的培養定位要從目標、類型、層次、規格這四個方面去進行定位;認識到“理論與應用”其實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轉變“強理論知識,弱實踐應用”的培養思路與做法;把單純的學術研究轉向知識的開發與應用性知識的轉化;擺脫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辦學理念的慣性束縛,要重視“硬件”與“軟件”的建設重視“規模擴大”與“理念的提升”,形成適合自己學校與適合武術表演專業發展的培養定位;正確認識“學校內部權力”,武術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要加強對學術權利提升,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完善高效評估制度;制定符合社會市場需求,對人才的類型進行合理規劃;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技能與人格的培養,從而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2 加強校企聯合,做好就業對接
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所思所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武術表演專項是順應時代需和社會的需求所設立的,動作指導以及舞臺導演的招聘不同于普通大學生就業,武術表演學生就業對于學生的人脈,能力等都是一個重要的考核,學校在武術表演學生就業問題上需要設立專門的協調機制,通過學校資源傾斜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全方位開放式的發展,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要求審視武術表演專業的發展未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武術表演人才更好的走向社會。要與全國體育院校合作,經常進行學術交流活動、重視演出互動的交流與學習、加強對外的聯系以提升影響力、加強對外宣傳。
4.3 加強“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創新能力
由于武術表演專業有其本身的特點,所以武術表演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的專業相比較起來,他們的個性化、特色化、時尚性和自我表現能力的特點極為明顯。所以,加強“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創新能力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更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智與技能。也要開展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培養舞臺能力和增強自信。將武術表演專業的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游刃有余、自信的面對每一場演出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學習,提升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5 結論
綜上,武術表演專業的學生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優點,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武術表演專業類的書籍;培養的單一化、模式化;人才培養目標同化、模糊化;與外合作較少,學生表演機會少;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不夠完善;教學的模式以及學生學習方式不夠創新等。需要學校在以后對武術表演學生培養工作上不斷改進。同時,武術表演專業正處在發展階段,還需要不斷的探索與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培養目標定位及培養體系尚不準確,存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現象。培養途徑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需求不相適應,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了人才的質量。固守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且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同質化”目前最要緊的問題就是武術表演專業的學生該如何培養,建立怎樣的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等。武術表演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雙結合的“具有時代特性的高級人才”,要運用自己所學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人才濟濟的社會,對于武術表演專業學生的培養更應該先行一步,對武術表演專業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提高人才的質量與素質。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