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強
新課程改革為高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予以進一步的完善,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入手,打造高中體育高效課堂,實現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
1 結合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為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如下:應在社會需求與素質教育的引領下,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構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和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體系。
因此,高中體育教師首先應當明確認識新課程標準為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更為科學的教學目標,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開展具有創新性的體育教學,以更符合學生個性特點與成長需要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推動學生的身心成長發展。
2 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興趣
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不足,是限制體育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要一人同時面對全班所有的學生,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運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體育課堂往往只簡單地局限于熱身運動、集體做操、跑圈、體育項目教學、自由活動等幾個千篇一律的環節之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較為被動,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自然不佳。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
首先,教師應當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積極向上的課堂風格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游戲性的熱身運動,讓學生快速進入體育鍛煉的狀態;其次,教師可以適當改變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興趣。例如高中女生往往更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對長跑、籃球等體育運動的興趣則較為不足,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供選擇的體育活動,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再次,教師應當重視在課堂中開展一些互動性強的體育項目,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在課堂中開展足球、籃球比賽,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加強開展集體性體育游戲,對學生的反應能力、學生肢體的靈活度以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實施全面的培養,強化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熱情;最后,教師應當重視在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展開教學,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差異化教學,在每學期開學時為學生的體育水平做一次摸底測試,了解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具體需要,為一些具有體育天賦的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對于一些對體育不感興趣或在體能上有一定不足的學生,教師應當悉心關懷,及時了解學生的困難,保證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長。
3 優化評價體系,實施科學評價
為全面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科學的評價體系也必不可少。教學評價是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實施準確評價的重要標尺。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肯定了教師全面、積極、富有特點地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當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體育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實施進一步的優化,保證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中得到的成長,為教師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供指導。
首先,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應當能夠保證在全方位、多層次的角度上考查學生。教師應當綜合了解學生的具體體育學習情況,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愛好特長,制定個性化評價系統,保證評價體系能夠全面展現學生的優勢,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其次,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應當綜合應用小組評價、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形式。在小組評價中,教師應當重視凸顯對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集體意識的評價,讓體育課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作用能夠落到實處;在師生互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體育水平、課堂積極性等角度實施綜合的評價,此處應重視對學生評價語言的激勵性,多發現學生的進步。同時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學氛圍與教學活動組織實施評價,讓教師第一時間得到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真實反饋,進而有針對性地優化自身的課堂教學;就學生自評這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身在本節體育課中發現的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一步了解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體驗,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優化自身的教學。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從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構建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同時,教師還應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更符合學生個性特點、更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體育教學手段,真正創新高中體育教學,讓體育科目的教育價值落到實處,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附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