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慶
高中體育在高中課程中的占比較小、受重視程度不高,但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強健的體魄是支撐學生能完成學業的基礎,而健康的心理是學生們享受生活的前提,身體與心理二者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在社會上立足,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增強體育鍛煉,督促良好習慣養成
高中階段的學生身體的各項機能已經發育成熟,因此在體育課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通過體育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會得到提升,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從高中體育課堂出發,學生們會逐漸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以此來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在高中體育課中,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鍛煉只是課程目標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保持健康的身體,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可以設置“每日運動打卡”活動,讓學生們每天運動后進行打卡,以達到監督學生堅持運動的目的。但與此同時,本打卡活動不應該帶有強制性,而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學生們身體存在特殊情況或是面臨其他問題時,可以適當放寬對學生們的要求,避免給學生們帶來過大的精神壓力。只有在精神上接納運動、認可運動,才能對其產生興趣,才會產生持之以恒的動力。因此,高中課堂還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提升學生們的興趣,以促進學生的長期堅持。堅持是一種習慣,當學生們養成了堅持的好習慣,在面對社會困境時就會更加從容,也更加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因此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可以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2 重視心理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重視體育鍛煉的同時,高中課堂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教育作用。通過帶有難度且消耗體力的各項運動,學生的意志得到了鍛煉,心理素質得到了增強,因此會建立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高中體育教育往往與學生的課間活動相結合,要求學生每天都進行有秩序的鍛煉,因此有助于養成學生持之以恒的態度,促進學生好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高中體育課堂中可以設置籃球課程,先讓學生們從最簡單的運球學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巧的掌握,逐漸加大課程的難度和訓練的強度,設置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此同時,當學生們面臨帶有難度的運動時,教師可以輔助以適當的心理暗示和教育,幫助其完成操作。比如在學生們進行小組對抗賽時,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心理輔導,讓學生們正確理解“輸”與“贏”的概念,引導學生們不要急功近利,而應該腳踏實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對于小組對抗賽中取得勝利的小組,教師要引導他們不要驕傲,要坦然的面對勝利,而對于小組對抗賽中輸掉比賽的小組,教師則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輸贏觀,一次比賽的失利并不代表失敗,只要堅強就有勝利的希望。經過此番教育,學生們不僅在面臨籃球比賽時更加坦然,當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境、各種競爭時也會有一個正確的觀念。經過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堂,學生的身體不僅得到了鍛煉,心理也得到了健康的教育,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增強了社會適應能力。
3 合理宣泄情緒,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從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來講,體育鍛煉能夠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受到鍛煉和教育,通過高中體育課程,學生可以緩解學業壓力,增強精神動力,促進學生陽光健康發展。在學業壓力大的高中階段,學生面對復雜、困難的課程以及緊張的時間,容易產生煩躁、郁悶以及其他消極心情,通過高中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項目,學生能夠釋放心中的消極情緒,擺脫內心的陰郁,通過合理的宣泄方式,讓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康。
例如,當學生們經歷過考試之后,體育課堂可以設置一些激烈的運動來促進學生情緒的合理宣泄,緩解學業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帶有難度的課程讓學生們自由選擇去完成,從而體會到戰勝困難的喜悅。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選擇,并結合學生自身的身材條件選擇適合他們的運動,防止運動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傷害。體育教師不應該將體育課當做任務來完成,而應該作為學生們情緒的“垃圾桶”來指引學生們心理健康發展,為他們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高中體育課程對于高中整個教學階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高中體育課程不僅促進了學生更全面的發展,也讓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合理宣泄情緒的方式,降低了學生們在步入社會以后面對壓力走入歧途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學生們的抗壓能力,讓學生們面對困難不再畏懼,面對壓力學會宣泄,更加適應社會,積極對待生活。
4 總結
盡管高中體育在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中占據的比例不大,但卻是學生緩解內心焦慮情緒、擺脫消極心情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體育鍛煉,學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更增強了面對生活困境的勇氣,增強戰勝社會中逆境的信念,極大地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作者單位:文登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