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凌
在當今的體能訓練中,體能訓練與安全救助技能相結合是學生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當今體育器械的選擇、安全救助技能訓練的展開、安全知識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體能訓練器械向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轉化的可行性研究。
對于學校教育中因安全救助技能學習的內容稀少,學生在缺乏安全知識實踐的基礎上,運用較為科學的設計理念,開展體能訓練轉向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學習國外的體能訓練與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轉化等方面的教育經驗與成果,將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的特點進行拆解,提取出符合現階段教學需要的安全救助器械方面知識。分析出安全救助技能訓練的可用性,借鑒其中的重點實踐內容,在安全器械的外觀、操作、感知等方面進行評估,最終得出結論。
1 體能訓練器械向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轉化的意義
在運動過程中,運動事故的產生給每個家庭帶來沉痛的打擊,在缺乏安全知識的群體中,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都不盡如人意,雖然當今社會的安全系數已經很高,但當意外來臨時,沒有人能制止生命的流逝,這主要在于學校教育中對安全運動知識教育的缺失。在現今的教育教學中,體能訓練器械還不能有足夠的支撐安全救助技能訓練任務的功能,如果在體育器材上實現創新與安全救助相結合,那么在教育中安全救助缺失的問題也終將被解決。
2 進行體能訓練器械與安全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在客觀的生活學習中,優質的體能是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能力的基礎,安全救助器械在安全教育中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面對突發災害時,學生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識,實現自救或互相救助。在傳統的安全知識教育中,面臨災害發生時,學生需要快速的反應能力及時做出判斷。而在安全實踐訓練中,不僅需要學生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安全自保知識,還要有冷靜的心理,對于周圍環境的分析能力等。所以針對此類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器械在提升自身體能素質的同時,加強安全知識的掌握、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面臨危險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3 國內體能訓練器械與安全教育現狀
在我國當下的教育中,安全教育已在素質教育中略有體現,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把安全放在首位,但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于教師的話語忽視,場地器材的落后,缺乏安全問題一旦發生,不了解其中的嚴重性。所以,安全問題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條件,安全救助器材則是聯通人員安全的道路,安全救助知識與安全體能訓練器械相互作用,互為依賴。目前,我國的安全教育技能、體能訓練器材等方面仍需不斷發展、學習、完善。
4 國外體能訓練器械與安全教育研究現狀
在國外的安全教育中,俄羅斯是最早進行研究的國家,在不斷的探索中,現階段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安全教育體系,每年進行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融入現下的教育教學中,使之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生在安全訓練參與過程中,有機會參與實踐,在學校模擬的危機環境中,使用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掌握安全逃脫技能,在實現個人安全教育基礎上,還將國家安全防御與教育相結合,開啟新的探索與實踐。同樣,在韓國的教育教學中同樣也十分重視安全意識與技能培養,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能訓練相結合,利用體育相適應的器械訓練技能保障人身安全。
5 現階段我國學校教育對于體能訓練的研究
在當今的體能訓練器材選擇上,人們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樣的器材在于各種年齡段人員的使用中更為友好,幫助使用者在更短的時間建立相對的體能訓練成果。現階段我國對于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的研究更偏向單杠類體育器械,再關注青少年的體能訓練中著重于身高、體質形體、治理、心理等各個方面。這些體能訓練要求應與實際訓練器械的應用相結合,在針對不同人群的體能訓練中,選擇最合適的體能訓練器械。但是對比國外來說,我國的運動器械仍有待發展,現階段的器械主要是面對成人,對于青少年的針對性不強,在學校的安全教育教學上無法使用。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能訓練器械向安全救助技能訓練器械轉化的過程中,其主要目的是在保障人們運動安全的同時,拉近人與體育的距離,在提升自身體能的同時,加強運動的安全性,減少不同人群間的運動壁壘,在感受到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增添體育器械的創意性,開發人類大腦,形成頭腦風暴,人體與器械充滿著設計者的新意與溫度,從細節上溫暖熱愛體能訓練的人群。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