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斌
探究體育運動中常見損傷類型以及急救處理策略。研究樣本為我校2020年1月-12月收錄的126例體育運動損傷患者,回顧患者的資料數據,總結體育運動損傷常見類型以及急救處理策略。調查發現,體育運動損傷常見類型主要體現在挫傷、擦傷、拉傷、撕裂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方面。體育運動中的損傷類型具有多樣性,臨床為了降低體育運動損害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需要掌握每種體育運動損傷類型的急救處理方法,從而保障體育運動者的身心健康。
體育運動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其包括游泳、健美操、田徑、球類、摔跤等多種項目,體育運動者在開展上述運動項目時,在準備活動不當、準備活動量大、未掌握好活動內容、技術操作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下,極易出現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體育運動者的正常訓練,同時還會危害體育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嚴重甚至會導致運動員致殘,所以臨床應該掌握體育運動中常見損傷類型以及急救處理方法,促進體育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來自于我校2020一整年收錄的126例體育運動損傷患者,入選患者均是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傷,且患者資料完整收錄于病歷檔案,自愿于知情同意書簽字。126例體育運動損傷患者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67例、59例,年齡分布在12-18歲之間,此次研究實驗的進行獲得了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回顧性研究126例體育運動損傷患者的資料數據,數據包括年齡、性別、致傷原因、運動損傷類型等,依據收集的資料總結體育運動中常見的損傷,之后結合自身經驗以及核心參考文獻,總結體育運動常見損傷的處理方法。
1.3統計學方法
SPSS.23處理結果指標,指標數據以計數資料表示,開展卡方檢驗,結果表現為百分比。
2 結果
本文調查發現,體育運動損傷常見類型主要包括挫傷、擦傷、拉傷、撕裂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本文調查結果顯示,體育運動中常見的損傷包括挫傷、擦傷、拉傷、撕裂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每種運動損傷的常見急救處理方法如下。①挫傷:挫傷是指在外力因素的影響下導致受損組織出現皮內出血、皮下出血、疼痛、腫脹等閉合性損傷,針對挫傷部位應該在急救處理中進行冷敷、加壓包扎、外敷上藥處理,并且要將患者的患肢適當抬高,以此來減少患者的肢體出血量以及腫脹感,若患者的挫傷較為嚴重,伴隨肌纖維受損、肌纖維斷裂以及組織血腫情況,應該將肢體包扎、固定處理后,前往附近醫院進行治療。②擦傷:擦傷是指機體表面與粗糙物體經過摩擦導致皮膚表層受損,臨床主要表現為表皮脫落、組織液滲出、擦傷部位出血等,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在擦傷部位可以利用生理鹽水以及相關藥液進行沖洗,沖洗過后將紅藥水、紫藥水涂抹在傷處,無需進行包扎,7天左右擦傷部位就可以愈合,若擦傷面較大,為了降低感染發生風險,需要用碘酒進行消毒處理,并將創面中存在的沙粒、碎石完全清除干凈,消毒后在窗口上撒上云南白藥等進行包扎,包扎時提倡選用凡士林紗布。③拉傷:肌肉牽拉過度導致的肌肉組織撕裂、斷裂等稱之為拉傷,臨床會出現病灶部位疼痛、腫脹、肌肉發硬、功能異常等癥狀,針對拉傷患者的急救處理,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局部冷敷以及加壓包扎,并在可以放松肌肉的位置處放置患肢,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在緊急處理后需要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診治。④撕裂傷:該疾病是指在物體打擊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皮下組織有裂口出現,裂口處常伴隨出血、污染的情況,這時在急救處理時,應該先用碘酒進行消毒,然后開展包扎止血處理,止血帶的捆扎點應該盡量靠近傷口,之后在就近醫院進行治療,若存在創傷大、污染重的情況,應該在創口縫合后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⑤關節扭傷:該創傷主要是指患者的關節出現異常扭轉,導致關節囊、關節附近組織受到損傷,患者出現關節扭傷會有疼痛、腫脹、活動障礙的情況出現,在急救處理階段應該先檢查韌帶斷裂以及撕裂情況,在其基礎上進行冷敷、加壓包扎、關節固定、活血藥物外敷處理,為了避免患者損傷加重,應該采用棉墊聯合彈力繃帶的方式進行加壓包扎,并適當將患者的患肢抬高,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治療。⑥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是指關節失去正常聯系,關節脫位患者完全不能活動,這時可以在患者的患肢處立即用夾板、繃帶予以固定。⑦骨折:骨折屬于運動損傷的嚴重類型,若處理不及時可能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具體在骨折急救處理時應該進行對癥治療,若患者伴發休克、出血量過多的情況,應該給予患者止血、止痛以及抗休克處理,并且在骨折部位固定之前,嚴禁移動患者,以免患者病情加重,骨折患者需要在第一時間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綜上所述,體育運動中常見的損傷包括挫傷、擦傷、拉傷、撕裂傷、關節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多種類型,臨床需要依據損傷類型進行對癥急救處理,從而穩定患者的傷情,提高預后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南縣業余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