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打破機體自身穩定的平衡是促進體質提升重要過程,而這一過程對學生來說尤其艱苦。為學生量體裁衣,制訂適宜的運動“處方”,讓學生熱愛運動、主動參與鍛煉是提高體質的重要途徑。探究制訂適合學生自己的運動“處方”,培養學主動、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體育知識、參與更好體育鍛煉,培養終身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學生知道評價參考標準,認識自己體質所處水平,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提高身體健康認知,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和內在的運動驅動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適宜運動。制訂運動“處方”旨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了解健康意義,激發鍛煉興趣,主動參與運動。運動“處方”就是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去做感興趣的運動、做力所能及的運動,從而激發學生運動的內在驅動力。
1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依據康復體育、臨床醫學、運動學等學科的要求進行運動“處方”的制訂和操作。依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運動能力、素質水平等來確定“處方”中的運動項目、運動負荷、運動時間、運動次數、練習方法、評價手段等。
1.2個體化原則
運動“處方”制訂要依據個體的檢查結果及體育項目的測試數據分析,結合個體的身體素質、身體機能、身體形態和愛好傾向,生活地域文化習慣等客觀條件,有針對性地制訂運動內容、鍛煉時間、運動負荷、運動形式、修改計劃等。因人制宜,區別對待,確保運動“處方”符合個體的實際狀態。
1.3循序漸進原則
體質增強是一個緩慢的征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鍛煉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態制訂運動負荷。一般情況下運動負荷和鍛煉時間應該遵守從少到多、從短到長的原則。
2 學生體質健康運動“處方”的制訂
2.1運動“處方”的內容
運動“處方”包含運動項目名稱、鍛煉方法步驟、運動負荷、運動要求、過程評價、注意事項等。其內容根據個體自身檢測結果結合相關指標對照比較的自我評定,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和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等,定制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鍛煉實施方案。
2.2運動“處方”的制訂
2.2.1身體檢查測試
制訂運動“處方”,首先要進行體檢,確定個體身體機能狀況,然后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進行標準測試,對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方面全面了解,為制訂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提供參照依據。
2.2.2對照比較分析
結合《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測試的數據,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找準不足,確定學生體質的薄弱項目,判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類型。根據學生體質的肥胖類、瘦弱類、素質類等實際情況來確定運動“處方”的內容、方法、手段,同時還要依據學生身體的生理特點和心理傾向及身體狀況制訂出適合學生自己運動興趣愛好的鍛煉方法,不斷修整、循序漸進。
(1)矮小型——增高
對于小個子來說,運動“處方”應增加高度主要目的。運動內容應選擇伸展、跳躍等助長練習。伸展類包括藝術體操、韻律操、單杠懸垂等刺激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長,達到長高的目的。跳躍類的跳短繩、摸高、跳遠等運動對身體長高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全面的練習內容和項目,注意身體素質全面均衡發展。每天要保證30分鐘左右的有效運動時間。一口吃不成胖子,負荷太大會引起運動損傷反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2)胖墩型——塑身
對于小胖墩的學生來說,運動“處方”旨在塑身。首先要動起來,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其次要注意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吃垃圾食品,多吃瓜果蔬菜,減少葷的攝入?!疤幏健眱热菘梢愿鶕W生個人興趣愛好來擬定,項目可以選擇長距離的快走或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有氧運動。運動“處方”制訂以中低強度為宜。在實施運動“處方”的初期,每周鍛煉3-5次,一段時間的適應后逐漸過渡到到每天1次,每次運動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同時以調整強度、提高運動量等辦法促進螺旋式提高。塑身型鍛煉最好家長陪同參與、監督鼓勵,緩解討厭或者害怕運動的不良心理。
(3)豆芽型——強身
豆芽型的學生在制訂運動“處方”時,要以力量練習為手段,增長肌肉力量為目的。學生應先通過增加胸廓、增長肌肉的體操類運動項目練習開始,提高身體的靈敏與協調性,為適應更大強度的運動做身體素質的貯備。鍛煉初期以慢節奏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健身舞蹈、爬樓梯、游泳、羽毛球和輕器械、練習胸部擴大、上臂劃水、提舉等。適應鍛煉后,重點進行靜力性練習來增長肌肉力量和肌肉體積,一定分量的輕物開始練習,如抓、推、舉等持物練習。在力量練習中,動作要緩慢,持重物的練習時屈伸動作到位,間歇大約是2-3分鐘。
(4)素質型——健身
身體素質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協調、 靈敏等。因個體具有差異性,運動“處方”也要做到區別對待。運動項目的內容、強度、負荷應根據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和學生個人體質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來制訂。運動“處方”應著眼于短距離、高強度、間歇長、輔助、下肢力量和運動的發展速度。耐力素質的運動“處方”應從走、跑交替開始,重視長時間、持續開展的小運動量、低強度的練習內容。耐力鍛煉的內容較枯燥,應注意學生運動興趣、意志品質的培養。柔韌、協調、靈敏等方面的運動“處方”應以拉伸性練習為主, 多以小游戲、小競賽等活動性練習為主。
2.3典型“處方”案例
身材矮小的青春期女孩(10-12)的運動“處方”。
(1)“處方”目的
促進身體長高
(2)鍛煉時間
每周3次,每次1小時左右。
(3)“處方”內容
準備活動:慢跑后進行身體熱身運動,用伸展、站立側屈、坐伸、拉肩、腳尖,熱身共10分鐘。
單杠懸垂:雙手反握單杠,身體放松垂直成一條直線,保持10秒,做3組,每組間隔30秒,共2分鐘。
跳起摸高:屈膝、雙腳用力蹬地、上下肢協調用力起跳摸高處物體10次,做3組,每組間隔1分鐘,共10分鐘。
跳繩:雙腳單搖跳繩。每組1分鐘, 3組,每組間隔2分鐘,共8分鐘。
放松活動:隨音樂放松節奏慢跑3分鐘后,再進行肢體拉伸、放松練習,共10分鐘。
2.4實施、調整“處方”
制定運動“處方”要嚴遵守適宜負荷、循序漸進、合理科學等原則,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態反應和需求不斷地調整、修改、試行。實行一段時間后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注意練習時身體的各種反應,及時調整、修改運動“處方”的內容,保證學生身體始終處于最佳狀態。“處方”制訂一般3-4周為一個周期,同時每周記錄“處方”實施,全面掌握運動情況,做到適時調理。在實施一個周期后,再進行身體素質測試,根據身體狀況進行“處方”的修改、實施、適應,重復進行、螺旋上升。
3 總結
制訂運動“處方”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要參與制定、實施、監測,力爭父母的配合,提倡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實施家?;?。學校要運用電子大屏、圖書角、公告張貼欄等營造運動“處方”鍛煉的氛圍,展示學生在運用運動“處方”鍛煉后的心得、照片、視頻等一些改善的地方,也可以張貼一些學生的優秀的運動“處方”。當然也要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關注其改變,鼓勵其長期堅持,促進體制健康發展地效果會更顯著。
(作者單位: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