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1 引導課:啟蒙和誘導使小朋友明確目的
體育課有一些基本的課程目標:(1)增進身體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但如果對七歲左右的兒童講大道理是收效甚微的。體育課的第一節導入課建議在室內進行教學,課堂上重在啟發與誘導。可以采用提問的形式,讓小朋友在討論中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創設的第一個問題:有誰能告訴老師體育課是做什么的?創設的第二個問題:同學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創設的第三個問題:在看了一段錄像后,小朋友,你們會這些運動嗎?懂得比賽規則嗎?第一個問題學生能簡單地回答:做游戲、做操、跑步等等;第二個問題學生能積極地回答: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等等;能回答第三個問題的學生不多了,但能看得出小朋友充滿了好奇。這時再向小朋友介紹體育課還要學體育知識和本領(技術、技巧)。并且告訴小朋友們今后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如天氣寒冷、炎熱、活動中摔跤受傷了、看到有些體育活動心里害怕了等等)。小朋友們聽了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到這個時候小朋友對體育課有了一個基本概念。把握時機,進一步提出今后上體育課的三點要求:(1)一切行動聽指揮、行動要迅速;(2)不怕困難,堅持到底;(3)穿運動鞋上課。
2 加強引導課的常規教育
如何讓一年級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接受課堂常規呢?首先,從抓文明禮貌教育、整隊、衣鞋入手。
(1)抓文明禮貌。學生先學會如何進行師生問好,這樣有助于學生文明禮貌教育的養成、師生密切感情的培養、組織紀律性的養成等。
(2)抓整隊。開學初上體育課要求學生能快而好地排成上課隊形。可以采用了:“帶”“比”“練”的方法。
(3)抓上課的準備。上課前需要做的準備作出明確的要求和時間限制,主要涉及到運動鞋、運動服方面,還有部分運動器材的準備,對做得好的小朋友予以鼓勵,沒有做到的講清道理,主動與班主任老師或家長聯系。
3 用生動簡明的“口訣”時刻啟蒙和提醒孩子嚴守紀律,聽從指揮
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力差,沒有自控能力,當課堂出現混亂、大聲喧嘩時,老師口哨制止只能增加課堂的噪音,用語言制止會顯得蒼白無力,針對這些情況,筆者根據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訣”暗示教學法,如:“口哨一響,馬上站好,老師先說,我們后講”“腳跟靠,身站直,抬頭挺胸看老師”等等,在組織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課堂聲音大時我只需輕輕吹下口哨,學生馬上就會應聲呼應,使嘈雜的課堂馬上安靜下來,一般來說,良好的課堂紀律有助于我們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環節,除了加強學生課堂常規教學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建立學生愛學、會學新型的師生關系
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的機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搞好課堂紀律的決定因素,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老師的主導作用得以正常發揮和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的。
(2)要培養體育小隊長,培養體育小骨干
有效培養體育小隊長、體育小骨干,可以避免教師因過于忙碌而使課堂紀律松懈。要及時表揚骨干學生提高他們在學生中的威信和號召力。從而更好地協助老師搞好課堂的組織工作。
(3)要注重教學層次(個體差異),分層實施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身體條件,幫助他們制定不同的、符合實際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感受到每次成功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過去的“要我練”變成現在的“我要練”。這樣,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被調動起來了,課堂紀律很自然就會好起來。
(4)加強課堂常規建設,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良好的體育課常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安全隱患。如:要求學生做到上課穿運動鞋;不帶危險品;集合必須做到快、靜、齊;不遲到、不早退;輪換要快;練習認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不但要提出要求,而且要講明道理:學生明白道理后,就會自覺遵守紀律。
(5)積極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建立完整的體育課評比制度
在每節體育課的結束部分,對班級和小組用評比的方法進行小結,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課堂上的秩序感,也有助于同學間友誼的培養,同時還有助于建立正確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學生彼此鼓勵互相監督,有助于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用寓教于樂、不斷更新的教法對小朋友進行體育啟蒙教學。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教師課堂上動腦筋、堅持不懈的重復,還需要家長、學生,甚至是學校的多方配合。正式上課前的要求,課堂中生動的教師語言、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及課后家校間的配合,這些都是促成一年級養成教育的重要因素,不過重中之重還是一年級導入課中教學常規的開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馬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