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軍
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國家出臺了包括《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內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將加強體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提升到關系青少年未來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戰略高度。在諸多適合青少年的體育活動中,戶外運動以其對青少年成長的保障性作用和可行性實踐路徑,構成了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育和青少年和諧成長的不可或缺要素。
1 戶外運動對青少年成長的保障性作用
1.1 戶外運動符合青少年的年齡心理特征
青少年正值身心發育的快速成長期,思想活躍,思維豐富,對于新世界、新事物有著特殊的關注和喜好。戶外運動作為當前學校體育課程的一種拓展方式,將體育課程中涉及到的競技性內容拓展到社會群體當中,既貫徹了現代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延伸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時空范疇,更以濃厚的趣味性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讓青少年學生通過戶外運動領略自然風光的美麗景象,引領學生長時間處于參與的積極狀態之中,從根本上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優化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外在條件。
1.2 戶外運動促進了青少年身心素質的提升
由于長期升學教育思想的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方式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導致許多學生身心素質與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一方面是體能素質較差,耐力、爆發力、對抗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心理承受能力孱弱,缺乏必要的抗壓力、抗挫折力。戶外運動將青少年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以多樣化的社會體育資源滿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求,通過越野、徒步、漂流等具有挑戰力和吸引力的高強度運動項目,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
1.3 戶外運動發展了青少年的體育個性愛好
青少年學生有著各種不同的體育興趣特質,充滿鮮明的體育個性活力。在國家教學綱要統一要求下的學校體育運動顯然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個性愛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個性體育特長的發展和發揮。戶外運動以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內容和體育實踐方式,賦予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項目自由選擇權利。學生得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和體質特點參與不同的戶外活動,使項目多樣化的戶外活動成為青少年放飛自我的場所。從而在個性化的戶外運動中發展體育愛好,逐步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 以戶外運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實踐路徑
2.1 強化戶外運動師資和指導人員的培養
從全世界的范圍看,我國戶外運動起步時間較晚,專業化的師資和指導人員相對不足,亟需強化戶外運動師資和指導人員的培養,盡快形成較為完整的青少年戶外運動訓練指導支撐體系。鑒于目前大部分戶外運動由社會機構組織的現實,具有良好體育師資和體育理論儲備的學校應主動擔負起戶外運動專業人員(主要是戶外運動師資和指導人員)的訓練培養工作,使戶外運動組織者掌握運動學、心理學、地理學、氣象學等多學科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操作技能,讓人才與市場接軌,提高戶外運動指導人員的教學技能和課程資源開發組合能力。
2.2 取得社會和家長的廣泛支持
在以分數考量青少年發展水平、素質教育理念尚未獲得全社會理解和支持的大環境下,戶外運動會否影響青少年學生考試成績成為社會和家長的一大憂慮,也構成了青少年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現實阻礙。體育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戶外運動的倡導和組織者要把取得社會和家長的廣泛支持作為開展戶外運動的重要基礎,通過科學化的戶外運動設計,化解社會和家長的疑慮。提升自身的戶外運動技能和課程資源開發組合能力,將具有校園特色的戶外運動拓展項目融入現階段的教育體系和體育課程中,實現戶外運動和學校體育教學的雙贏。
2.3 全面落實戶外運動中的安全管理
戶外運動作為一項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運動項目,安全性的保證永遠是第一位的。在開展戶外青少年運動前,要多角度評估運動項目的風險因素,通過全面落實戶外運動中的安全管理,訓練和加強戶外運動參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建立戶外運動風險規避體系。例如在空氣污染較為嚴重或陽光直射的天氣下,減少戶外運動;給攀巖、遠足等高風險項目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在風險性戶外運動前進行反復的風險識別和遇險自救訓練等。把安全工作貫穿于青少年戶外運動的始終。
在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的大背景下,戶外運動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越來越顯著。可以說,戶外運動和其拓展訓練從項目內容上看是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補充,從實踐效果上看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必然選擇。在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中,戶外運動應納入未來的教育戰略規劃之中,使其成為學校公共體育開展的新領域,從而能夠以校內和戶外兩個層面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