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新時代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不僅要注重文化理論課程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于學生體育人文素養的提升。將體育人文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充分融合,助力廣大青年在自我成長與成才道路上,更好的肩負起時代己任,更好的助力中國夢、復興夢的實現。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構成的行為,既受到內在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影響,也受到來自于外界環境的波及,體現出諸多不同的行為舉動與性質。體育作為一種外在客觀屬性的社會行為,其與人文精神存在有辯證統一的相互關系,二者較好的結合更是體育人文精神在高校構建的最佳體現,對于高職院校也不例外。
1 什么是體育人文精神
對于體育人文精神來講,是以固有的人文精神為基礎而構成的一種文化精神的具體表現,其以體育精神為根基,參與體育活動的當事人以社會本體的身份和方式存在,重點在于關注體育主體精神世界所形成自由發展為目標,從而將其根本價值取向于實現體育到主體再到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其所展現出各種參與體育文化的主體能夠表達出共同的意識形態與價值取向,是體育文化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內核與生命力,從效用機制的角度來看,就相當于人所具有的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大腦來調控人體所具有的細微動作,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
2 高職院校體育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屬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與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于現代教育制度要求,致使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喪失了興趣與積極性。重要原因在于忽視了體育教育應有的價值屬性。因此,隨著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深挖體育教育應有價值,助推體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效應和培養作用;其次,屬于高職院校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要求。對于體育鍛煉所形成的教育意義,在于錘煉學生的思想意志堅定力與身體素質提升的狀態力,因此,別的教育課程學科無法獲取如此效果、無法取代體育教育的優勢。讓學生充分體驗與感受體育人文精神,對于學生的人文教育素養的提升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再次,屬于高職院校教學方法不斷優化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體育教育的單一化使得學生無法對體育教學形成足夠的興趣與積極主動性。因此,有效改觀體育教育的方式成為貫徹落實體育人文精神的重要需求。將體育教學更好的與其他文化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形式加以有機區分。最后,形成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精神意志品質的要求。工匠精神要以勤勞樸實的勞動觀與勞動行為作為基礎,更需要結合體育人文精神的涵養作為精神意志品質力的有效支撐。通過體育人文精神在體育教育與文化理論課程教育過程中的不斷打磨,為工匠精神的創立與培養形成客觀存在的精神基礎,并有效助力于工匠精神不斷延續和傳承下去。
3 高質院校體育人文精神的構建路徑
3.1 以奧林匹克精神為基礎形成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
奧林匹克精神倡導“更高、更快、更強”,要以積極參與、重在參與的精神實現于體育目標的所要達到的成就。從體育人文精神素養的培養來看,也要以奧林匹克精神為基礎,加強面對人生挑戰而勇于積極向前的不斷突破,成就高職院校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和突破自我的理念與精神信仰。
3.2 增強教師的體育人文精神素養與能力水平
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體育人文素養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學生不斷注重于自我內化與外化的結合,更要注重對于體育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教師,在體育人文精神素養與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理論內容、可行的教學實踐形式,更要在思想上具備可以有效感化學生精神與意識體育人文精神素養,這不僅要求體育教師要具有人文理念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更要有教師引領示范的親身導向性。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從思想和精神上意識到、認識到體育人文精神對于自我成長所具有的核心化作用。
3.3 注重“中國夢”實現過程中體育人文精神與工匠精神結合的培養意義
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已經步入了更加穩定、繁榮的階段,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學習與建設祖國未來發展之路的核心。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使專業技術型人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國家各方面的發展建設。在實現百年復興中國夢、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創舉,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所形成的有力支撐,而這其中就需要體育人文精神在學生意志品質、意識形態以及毅力觀念的培養上形成重要基礎、構成重要條件。將體育人文精神助力于實現偉大復興夢、中國夢,不斷培養與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
結語: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內涵涉及到人生理想、生存發展以及自我實現人生社會意義的重要組成。對于自我、對于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志品質力、精神助推力的提升效應。因此,不斷加強高職院校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任重道遠的同時更要不斷強化培養的方式方法與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與水平的不斷增長。
本文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校級課題:“中國夢”背景下工匠精神與高職校園體育文化融合研究——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NY-2020KYYB-23。
(作者單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