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星
曲棍球訓練屬于一種對運動員速度、力量以及強度要求均較高的運動項目,因而青少年曲棍球訓練當中基礎訓練十分重要,應針對青少年球員開展體能、技能的強化,并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前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中存在的基礎薄弱、團隊建設滯緩、訓練水平參差不齊、訓練方法不科學等問題,為促進曲棍球項目發展,需要以這些問題為基礎時進行針對性解決對策的探討。
曲棍球體育歷史悠久,但此項目引入我國僅有幾十年的時間,目前我國已在諸多國際性比賽項目當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整體來看,青少年曲棍球運動的發展仍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應加強對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不足之處的審視與思考,有的放矢的進行問題應對,從而改變青少年曲棍球運動現狀,以此推動我國曲棍球體育項目的進一步發展。
1 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的問題分析
1.1 基礎相對薄弱
曲棍球項目在我國的普及率相對較低,并且此項目對場地要求較高,基礎訓練較為耗時,運動投入大,受到經濟因素影響,遲遲未將之納入到國家體育運動發展戰略當中,因而在青少年曲棍球訓練中投入的資金比例也相對較低,導致其基礎訓練中人才不足、經費缺乏,難以實現持續性與系統性的訓練。
1.2 青少年梯隊建設滯緩
青少曲棍球項目發展中,隊伍發展機制并未完善性構建,是在成年隊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青少年隊伍建設與發展的。對于曲棍球而言,最佳初訓年齡應低于10歲,且需于15歲之前實現訓練的系統化。然而由于受到發展時間短、重視不足等原因,青少年曲棍球隊伍未能從小培養,不少球員加入球隊時年齡超過了15歲。導致青少年梯隊建設相對滯緩,致使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能力出現了先天不足的現狀。
1.3 訓練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許多青少年曲棍球員入隊時年齡偏大,基本功薄弱,同時曲棍球教練原是其他體育運動項目教練或成員,自身的曲棍球運動技術并不高,并且對訓練規律掌握不足,訓練理念了解不夠深入。部分具有專業訓練經歷的曲棍球教練,能力水平也參差不齊,因而在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中的指導能力也不一致,因而會使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的基本功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
1.4 訓練方法不夠科學
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當中,對抗訓練不足,因而常會在比賽中出現控球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技能訓練方面,強度低、頻次不夠,無球跑動過多,觸球技術訓練比重不足,運動員技術不夠嫻熟,激烈的對抗與干擾中其技能水平難以有效發揮。基礎訓練中教練未能基于不同比賽情況進行青少年戰術能力的訓練,因而制約了青少年運動員的應變能力發展,使之不具備良好的思考應變能力。此外,基礎訓練中體能訓練的力度不足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1.5 難以實現與學校教育體系的有效融合
由于青少年曲棍球運動項目對場地要求較為嚴格,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采購訓練器械,因而難以在學校體育項目中進行曲棍球項目的推廣。同時,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學習沖刺的關鍵時期,部分家庭為避免學生時間精力分散,因而反對學生加入學校開展的曲棍球項目,導致學校曲棍球項目成員數量不足,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阻礙了青少年曲棍球與教育體系的融合進程。
2 提高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成效的具體對策
2.1 加強重視、利用好體制優勢
應深入認識曲棍球項目,增強對此項目訓練的重視,通過了解青少年運動員的思想變化、結合訓練及比賽中呈現出的問題,依托于我國體制優勢而促進曲棍球運動項目的開展,確保可深入化與科學化開展曲棍球基礎訓練。
2.2 加大對曲棍球運動的投入力度
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扶持,對社會各界資金注入提供引導,確保青少年曲棍球項目有充足的經費用于基礎性訓練,建立科學化運動場地,配備完善的運動設施,確保各項基礎訓練內容的開展均有充足的場地及設施,以提升基礎訓練項目成效。
2.3 推動教練員隊伍建設與發展
針對青少年曲棍球教練進行全面的培訓,并嚴格進行培訓結果的考核,通過培訓考核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實現教練專業知識范圍的拓展、知識結構的重組,同時,還應明確教練的任職資格,制定等級評定標準,從而督促教練員技術及指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2.4 實現基礎訓練體系的完善構建
通過先進訓練理念及訓練方式的引入與創新,對當前青少年曲棍球運動員培養模式進行轉變,日常訓練當中應加大傳球、接球訓練,還應強化運動員的運球及控球能力,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選位意識,除此之外還應對其防守及射門兩項基礎技能進行強化,從而夯實其技能基礎。
結語:青少年曲棍球基礎訓練現狀的改變,既要加強重視、利用好體制優勢,還要加大對曲棍球運動的投入力度、推動教練員隊伍建設與發展、實現基礎訓練體系的完善構建。此外,還應著重強化青少年對曲棍球運動興趣的培養,實現曲棍球運動人才的從小培養,提升此運動項目的整體技能水平,以此促進曲棍球運動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開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