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軍

常言道,老虎不發威,猴子稱大王。折射于黨員干部身上,應該說在涉及是非、對錯、善惡、榮辱等原則與立場方面,堅持原則適時發一通“脾氣”,表明自己鮮明的主張、明確的態度,不僅無傷大雅、無可厚非,有時反而彰顯出黨員干部應有的黨性與事業性。否則一事當前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情愿當“老好人”,只能導致單位或組織稀稀拉拉、松松垮垮,毫無向心力、凝聚力與戰斗力。
然而另一方面,凡事過猶不及,若黨員干部將這種“脾氣”不加節制地運用,乃至無所不用其極,脾氣就不再是脾氣,而是不折不扣的“戾氣”。
戾氣者,邪惡之氣也。應該看到,黨員干部一旦戾氣上身、戾氣纏身,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可小覷:一方面,盡管借由戾氣能夠體現出自己說一不二、雷厲風行之“領導權威”,卻容易適得其反,從此讓群眾漸行漸遠,最終導致說話沒人聽、辦事無人跟。另一方面,黨員干部之所以敢于釋放戾氣,是因為其“自信滿滿”,自認為代表黨和政府;但事實上非但代表不了黨和政府,還會折損黨和政府的形象,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假如某黨員干部戾氣得逞,必定此后越發肆無忌憚不說,還會進一步產生“破窗效應”,讓其他黨員干部也步其后塵,令整個政治生態日趨惡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人民是歷史的主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黨員干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甘當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務員。因此,對于黨員干部身上的戾氣不可不察,更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必須抓早抓小,做到以“露頭即打”的堅決態度、“懲惡揚善”的堅定決心、“雷霆萬鈞”的有力舉措,使其徹底進入歷史的故紙堆,以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使黨群、干群之間聳起無形阻隔之墻。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在精神上缺“鈣”,精神上得“軟骨病”。不得不說,黨員干部渾身戾氣,正緣于理想信念方面出了問題,忘記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毋庸置疑,黨員干部對著群眾施戾氣,絕非為著讓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是“官本位”思想作怪、“官老爺”做派十足,將群眾視作“下人”“奴仆”。
方此時,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效機制,使其成為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成為黨員干部的終身命題,要求在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捫心自問、自我發問,進而從骨子里認識到自己來自群眾,不過群眾中的一分子,不能也不應該在群眾面前發邪氣、施淫威。
做官先做人,做人德為先。個別黨員干部戾氣深重,本質上是缺德、失德、無德的表現,要求政德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勿讓脾氣成戾氣,當務之急則是盡展零容忍的態度,以堅決有力的舉措對一切在群眾面前釋戾氣、耍淫威、搞暴政的行為進行懲治,既使當事黨員干部痛定思痛,從此規規矩矩、老老實實,也讓后來者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實踐證明,不吝清理門戶,黨員干部才能尊民如父母、愛民如子女,盡心竭力將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而不再是一臉不耐煩,激動起來如舊時上海灘的“小阿飛”。
(作者為湖北省荊門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