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祥
我總想減肥又總沒時間,我媽都急了。有一天,她發給我一首詩:“瘦小離家胖了回,鄉音無改肉成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胖子你是誰。”她還特意給這首詩起名為《衣“緊”還鄉》。
這是微信上流傳的段子,看后讓人發笑,也引人思考。筆者覺得,衣“緊”還鄉并非個例。當今鄉下的年輕人大多在城里打工,年復一年,一些人漸漸發福,春節時就衣“緊”還鄉了!
衣“緊”的原因因人而異。從醫學的角度看,“衣緊”是一個人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礙類疾病,當進食熱量多于消耗熱量時,多余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導致脂肪堆積過多或分布異常。個別人則由于代謝功能障礙,進食熱量不多也胖,甚至于“喝水都胖”。“胖墩”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回家時衣服便會越來越“緊”。
而一些女人衣“緊”還鄉,就不是身體上有病,而是思想上“內分泌紊亂或代謝紊亂”了。她們在城里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開始不大適應,時間長了慢慢地習慣了,習慣成自然。她們喜歡娛樂場所的“工作服”,突出身體的曲線,回家時也不愿脫,要領風氣之先,做新時代的時髦女性。個別年紀大點的,也喜歡衣“緊”還鄉,看起來“風韻猶存”。
一些小伙子的衣服也越來越緊,到城市幾年后就有了“將軍肚”,與孕婦有得一比。我家樓下出租屋有個30多歲的小伙子,來長沙打工三年多了,他的那個大肚子,看起來像懷了一對雙胞胎。他是送外賣的,自己也天天吃外賣。我猜想他那個大肚子,也許與外賣有關。畢竟,吃得過多,就難免“內分泌紊亂”。
個別靠自身素質和努力奮斗進了公務員隊伍的人,當上了這長那長,利用職務之便經常揩公家的油,天天喝瓊漿玉液,吃山珍海味,人參燕窩不厭其精,冬蟲夏草不厭其多,吃來吃去,吃了太多的民脂民膏,吃成了肥頭大耳啤酒肚,回家時便衣“緊”還鄉了。
過去我們湘南老家有一句形容胖子的話,“累胖累胖的”。因為地域和歷史的緣故,彼時鄉親們還是以胖為“美”,看到工作隊的干部或是外面來的人中有胖子,就會非常羨慕地品頭論足:“大胖子,好福氣喲!”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癥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誘因,城里許多人在減肥,農村人也不再以胖為美,看待衣“緊”還鄉者,不是羨慕的眼光,更多的是異樣。對那些“喝水都胖”的“內分泌紊亂”者,鄉民們可能會可憐他們“是什么病,胖成這樣,造孽呀”;對那些穿緊身衣的時髦女人,個別鄉民可能會冷嘲熱諷“穿的啥子,省布也不能這樣呀,別凍感冒了”;對那些挺著大肚子的小伙子,鄉民們可能會幽他一默“你這個伢子,懷孕了吧”;對那些大腹便便的官員,鄉民們當面打哈哈,一轉身就可能說風涼話“那個大肚子呀,不知道里面是稻草還是豬板油”……
看來,人還是瘦一點好。無論從養生的角度還是凈化社會風氣的角度看,衣“緊”還鄉都不是好事。
“有錢難買老來瘦”,瘦有瘦的風光,瘦有瘦的驕傲,期待《衣“緊”還鄉》最后兩句修改為:“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瘦子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