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志偉
日前,山西汾酒提交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答卷”。三年改革以來,公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同比增長66.2%,實現歸母凈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95.1%,凈利潤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再次刷新“汾酒速度”。
作為“老字號”品牌,汾酒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在創新的路上不斷前行。在過去的“十三五”,汾酒走出了一條蓬勃發展的躍升之路,而已經開啟的“十四五”,將使汾酒踏上復興的新征程。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當時的皇室貴族都喜歡飲用杏花村所產的“汾清”酒,并以此作為朝廷貢品。這一段歷史也記載在《北齊書》中,汾酒是唯一被載入史冊的中國名酒。在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鳴驚人,成為唯一獲得最高榮譽甲等大獎章的中國白酒品牌。
山西汾酒以其獨特的清香在中國白酒行業留下了響當當的“老字號”印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老品牌”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山西汾酒基于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勇于拼搏,以一系列鮮明有力的改革實踐,為山西乃至全國國企改革貢獻了“汾酒樣板”。
2017年,山西汾酒成為山西省國企改革試點企業。從引入國企華潤、推出股權激勵,到實現酒業資產整體上市,山西汾酒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經營目標,品牌價值提升速度位居全國第一。
在生產技術方面,山西汾酒將繼續加強釀造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深化汾酒釀造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著力提高科學技術的前瞻性和技術創新,加強微生物基礎理論研究,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用科技賦能品質,為汾酒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山西汾酒將進一步規劃原酒的生產,提高優質酒的出品率,增加原酒的儲存能力,為汾酒的品牌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營銷方面,山西汾酒將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一是繼續加強汾酒國內外市場的拓展,繼續推進市場布局策略,打造“31個省區+10個直屬管理區”營銷組織架構,大力推進“打過長江”戰略布局,優化產品結構,加強渠道管控,實施“抓青花、強腰部、穩玻汾”的產品策略;二是竹葉青酒繼續推行產業“產供銷研”一體化運營模式,進一步完善重點市場布局,有效提升公司產品影響力。
目前,國內白酒行業集中度仍在不斷提高,而頂級白酒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行業整體呈現向名酒產區集中的趨勢。誰能率先提升產能和儲能,就能在未來的頭部競爭中占據主動。
今年7月,山西汾酒宣布,擬投資建設新增1萬噸原酒產能和5.88萬噸原酒儲能項目。
山西汾酒相關負責人表示,提高產能和儲能,不僅是對規模的追求,更是品質的提升、品牌的加持、競爭力的升級。公司決定投資近10億元,建設一批上游釀造工藝所需的基礎設施,如釀造車間、儲酒車間等,以繼續擴大產能,暢通生產環節,突破瓶頸。通過智能化的生產工藝設計,汾酒的釀造和儲備能力合理配置,將使其跨越到一個新的量級賽道,為進一步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蓄勢待發,未雨綢繆。
面對“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山西汾酒將從挖掘現有資源潛力、整合區域資源、市場化手段盤活酒類資產、建設自有產能等方面入手,繼續推進產能和儲能技術改造,實現產能和儲能的合理布局,為汾酒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新時代下,汾酒以“改革汾酒”為契機,以“文化汾酒”為指引,踏上用“國潮”引領“國際潮”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