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嵬 荊婷婷(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現今全球處于巨大的動蕩之中,國際貿易爭端加劇,新冠病毒不斷卷土重來,“逆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面對如此國際大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研究新發展格局下,石家莊市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更具有現實性和指導性。
自從我國恢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發展,對外貿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近兩年新冠肺炎的影響,全球經濟和政治遭受了沖擊,全球進出口貿易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為了避免過高的外貿依賴程度,使我國經濟發展少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轉換發展重心,使國內消費逐步代替對外貿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我國經濟對國際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逐年下降。在此特殊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重大戰略決策。十九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這一決策,著重強調了“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黨中央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是因為個別國家試圖把國際經濟與我國經濟脫鉤,對我國經濟圍追堵截而被迫的收縮,也不是要走過去經濟封閉、閉門造車的老路,而是在百年未有的歷史機遇面前,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挖掘我國內需市場潛力,以內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生產、流通、分配各個環節,打通影響經濟循環的堵點,通暢國內經濟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并不是相互對立、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國內經濟大循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國際循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補充。我國要立足于國內大循環,把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國內循環,以內需推動供給,以供給創造新的內需,通過精心設計的國內大循環,吸收世界資源,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界,電子信息類制造業是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工藝的代表,是衡量國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準。電子信息類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自2020年以來,受到國際大環境和新冠病毒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重考驗,而高科技制造業提供了非常顯著的貢獻,特別是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逆勢增長”,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
我國已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信息類商品生產基地,但核心技術遭到國外封鎖、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同質化嚴重等深層次問題仍有待解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正處在從規模型向創新型轉變的關鍵時期。
2021年上半年,中國電子信息類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3%,增速比2020年同期提高18.9個百分點,相比制造業整體投資快9.1個百分點。據海關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筆記本電腦1.1億臺,同比增長48.2%;出口手機4.6億臺,同比增長17.8%;出口集成電路1514億個,同比增長39.2%;進口集成電路3123億個,同比增長29%。
目前來看,中國的電子信息類制造業已經形成有特點的地區性聚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京津冀地區。珠三角地區主要承擔消費類電子產品和一些零部件的生產組裝,而長三角地區以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為基礎形成了計算機、集成電路等產業群,以北京為首的京津冀地區主要承擔電子信息產品的功能研發。
在新發展格局下,京津冀地區在電子信息類制造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河北省經濟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省會,更是應該當仁不讓的引領全省的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電子信息產業高度重視,在AI人工智能領域、5G等領域,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部署,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高技術積累、精密制造發展。各省市政府緊密圍繞中央戰略部署,加強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律的預判,從宏觀政策、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保駕護航。
石家莊市作為河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結合現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及發展預期,圍繞石家莊信息產業基地規劃了總面積4.9平方公里的數字經濟小鎮,在發展以光電和導航通訊為優勢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軟件、互聯網、通訊增值服務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石家莊市政府綜合考慮產業現有基礎、行業發展前景等條件,決定以發展基礎最好、最具做大做強可能性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為突破口,率先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并發布了《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從資金、政策、土地、人才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石家莊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石家莊市要精準招商,培育引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牽線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攻克技術壁壘。
在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新工藝、新型顯示產業和計算機、汽車、手機等芯片設計與制造行業、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網等行業企業中,一些關鍵技術仍主要集中在國際先進企業手中,集中優勢力量攻克這些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項目,有利于石家莊市電子信息類制造業保持較高的企業利潤同時,打響企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石家莊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以海康威視石家莊科技園項目為例,于2021年3月份開工建設,總投資8.5億元,占地面積為80畝,預計2023年9月投產。投產后可實現年收入4億元、利稅1.1億元,新增就業人數約1000人。該項目充分利用海康威視公司在安防、可視化技術領域的龍頭效應,吸引大量上下游配套企業和高端科技人才落戶石家莊市,將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安防電子設配產業鏈,從而進一步提升石家莊在全國乃至世界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影響力,為石家莊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國近幾年的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的方向。石家莊市要積極響應國家經濟戰略目標,立足于國內市場,構建高質量國內外“雙循環”現代經濟體系。促進國內大循環需要的重點行業、關鍵企業的成長,尤其是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電子信息類制造業上下游供應鏈長,資金、技術需求大,精細化程度高,高度依賴上下游供應鏈,對整體的制造業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推動力量。
推進《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持續投入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量子通信、5G和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大數據、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區塊鏈等國家重點領域的研發。在石家莊市集合高校、研究所和重點行業企業,推出“市場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金融服務+產品生產+銷售售后”為一體的完整科技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加速電子信息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發展壯大,提升石家莊市電子信息類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穩步推進國家“新基建”項目工程,重點推進量子通信、5G和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的投資,保證“新基建”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低于20%,以此帶動電子信息類制造業創新與發展,拉動內需。
石家莊市出臺政策,結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和《2021年石家莊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及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幾項政策文件,結合石家莊市實際情況,對石家莊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國家授權的最大幅度即50%的稅額幅度頂格減征“六稅兩附加”。石家莊在降低企業成本、減少企業負擔、加大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使企業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融資,企業手里有錢了,才能更積極的投入生產和研發,從而拉動國內大循環。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會議精神,優化全體居民工資收入分配結構。只有工資收入擴大了,才能支撐國內的消費市場、拉動內需,使國內大循環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下去。
現代化、智能化電子信息類制造業,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科技和現代工廠緊密結合的產物。深入學習和理解國家關于《中國制造2025》文件精神,以創新科技促進石家莊電子信息產業向“智能工廠、現代車間、無人廠房”模型轉變,構建“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的現代智慧工業生產模型,促進石家莊電子信息類制造業向科技化、創新化、智能化、自動化發展。
全力推動行業企業網絡化平臺,引導石家莊電子信息類制造業與“互聯網+”平臺更深層融合發展,開發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融入全世界上下游產業鏈和創新鏈。依托“網絡平臺經濟”,持續增強電子信息產業網絡平臺的引領效應、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以科技創新促進石家莊電子信息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