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自杰
(安徽港口集團蕪湖有限公司裕溪口分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做好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為企業的健全發展提供精神支撐,且可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企業的轉型和升級,從而更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實現長足發展。此時,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進以往思政工作中的不足,企業可以通過建設企業文化來增強企業的精神活力,同時有效推動思政工作理念、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從而使得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政工作相輔相成,合力促進企業穩定運轉。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企業特色,且能夠獲得員工認同的一種文化,包含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作風和企業道德規范、發展戰略等內容,也包括企業制度、企業環境等元素。一般而言,企業文化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越發充實、完善,且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企業的核心發展目標[1]。當前,大力建設企業文化,能夠為內部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斷完善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提升企業的外部影響力,彰顯企業的優良形象,從而使企業得以健康發展。
1.建設企業文化能夠促進思政工作更為順利地開展。在大力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必須以員工為核心,圍繞他們的工作、發展需求,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兩方面入手,借助多種形式的活動對員工進行有效引導,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增強企業向心力。而思政工作旨在培養員工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素養,其與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相符的。所以通過建設企業文化,可以為思政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空間與氛圍,促進各項活動順利推進,從而不斷提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依托思政工作可以保證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效性。企業在組織各種思政工作時,能夠給予員工更為全面的引導,使之樹立積極的工作態度、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同時促使他們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在工作中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從而避免其出現思想危機[2]。在此背景下建設企業文化,可以更為有效地向員工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圍繞思政內容反思自己的工作,同時將思政理論應用于工作實踐中,確保靈活、高效地處理問題,減少工作失誤,逐步形成良好的企業觀、職業觀,有助于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1.有助于豐富思政工作內容,強化教育效果。通過建設企業文化,可以促使員工深入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同時使他們挖掘企業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并將其作為日常工作的指導思想,時刻對照自我。這樣一來,可有效豐富思政工作的內容,使員工在學習企業文化、踐行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吸收精神養分,不斷完善個人的認知,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在工作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增強其思想道德修養,從而為思政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有效培養員工認真負責、不斷學習、勇于創新的品質,以便推動其健全發展,同時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
2.能夠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革新。以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載體,還能革新思政工作的模式,讓其真正滲透到企業的每個角落,引導員工不斷進步。具體而言,當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會設立相應的規章制度、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會在內部加強宣傳,并組織員工分批學習、定期學習,有利于讓員工更加準確地把握企業文化內涵,同時主動約束自我、反思自我,此時還會衍生多種活動方案和工作模式,能夠為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實現針對性創新,從而在有效的融合機制下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不斷提升思政工作的質量,有助于推動企業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1.滲透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企業中,思政工作的主體是員工,只有提高了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才能提升整個企業的思政素養,也才能凸顯思政工作的成效,促進企業的健全發展。與此同時,現代化企業本就提倡人性化管理,所以在開展思政工作時,企業需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員工個人的發展需求入手,不斷優化工作內容和形式,且要保證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員工在此過程中產生積極體驗,并順利掌握更多思政理論,理解其內涵,然后聯系企業文化進行內化和吸收,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外化于行,從而不斷提升思政工作的質量,推動企業內部員工的更好發展[3]。
2.一切活動貼近員工實際的理念。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開展思政工作時,要從員工的實際出發,且所開展的活動、設計的方案必須被員工認可和接受,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企業要堅持一切活動貼近員工實際的理念,即可將思政工作分為不同模塊,針對員工所負責的具體業務分批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也要涉及不同部門,能夠給予所有人指導。另外,在設計思政工作模式、確定時間和地點時,也需提前了解員工的訴求,不能由領導一人或某個部門決定,以此保證相關工作有序推進,使得員工更加積極地參與和實踐。
3.以企業文化為重點的理念。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工作本就具有相通性,所以在具體的工作中,企業還需秉承重點宣傳企業文化的理念,從而使內部員工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時不斷領會企業文化的核心精神,并在工作中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更為高效和科學地處理各項事務。這就需要企業精心設計思政工作方案,根據不同時期的思政主題來融入對應的企業文化,且要采取多種形式,讓他們同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政學習活動,從而不斷充實員工的精神世界,順利提高思政工作質量,并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起到良好的行為導向作用。
1.面向員工,力求解決實際問題。思政工作的開展既是為了企業的后續發展,也需要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因而,企業必須將思政工作和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然后面向員工,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組織不同的活動,使他們更為高效地吸收思政理論,發自內心地認同企業文化,并在思政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建言獻策,真正體現出其主體性,還要時時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使之克服思想障礙,以更為良好的心態開展工作,并能夠發揮自身價值,保證相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
2.面向生產經營,體現思想推力。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面向的是員工,但員工的思想政治素養又會影響其工作態度、工作質量,進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企業在組織思政工作時,還需間接面向生產經營活動,突出工作目的,然后以目的為導向設計工作方案。例如,企業可根據主要的經營項目確定思政工作的方向和內容,并結合各部門分管的業務設計思政工作細則,然后及時下發相應的指導方案,同時組織員工大會、開展團建活動等,以此發揮企業文化和思政工作的思想推力,促使各項經營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4]。
3.面向工作實效,保證目標明確。提升思政工作實效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如何保證實效性,又需要企業不斷探討和思考,以更為多元的手段來開展工作。為此,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工作目標,即思政工作應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下一階段的思政工作需涉及哪些主題、要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思政工作等,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對照擬定好的目標來制定方案、實施計劃、評估結果,若有疏漏或不足,需重新設計活動進行彌補,從而實現工作目標,保證企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設立制度,規范開展思政工作。為促進企業思政工作有序推進,同時使之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有機融合,必須設立相應的制度,用以引導各部門按照規定開展工作,避免流于形式。例如,企業首先可建立“周會制”,促使各部門根據內部發展情況開展主題多樣的思政教育工作,且要有會議記錄,文字或視頻錄像都可,其次要建立“問責制”,當企業內部任何員工出現思想層面的問題后,要及時對員工進行疏導和教育,同時要向其直接領導追責,并逐級向上,最后要設立“幫扶制”,即針對存在思想問題的員工,可邀請心理咨詢室對其進行幫扶,如果涉及生活和經濟情況時,企業可以從內部基金會分撥資金,幫助員工渡過難關。由此,思政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地推進,企業的凝聚力也會不斷增強。
2.健全考核評估制度,確保思政工作落地。要想使思政工作得到落實,企業還需健全考核評估制度,以便將每個人、每個部門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轉化為具體的數據信息,通過量化進行評比,然后給予適當獎懲。例如,企業要出臺相應政策,將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主要可分為工作態度、工作質量以及溝通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等模塊,而各部門的領導則可依據企業的總體要求設計更為詳細的評估標準,對員工在工作中方方面面的表現進行核實與記錄,然后以分數體現。最后,企業需要對每個部門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過程以及結果進行考查,也要結合員工的實際評估部門工作成效,據此確定量化結果,作為考核部門績效、員工績效的指標之一,從而增強思政工作的實效性[5]。
3.挖掘企業文化建設優勢,活用于思政工作。在具體的思政工作之中,還要沿用“借鑒”機制,即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應用到思政工作中,或是在建設企業文化時總結出了具有實效的經驗以后,也可在思政工作中進行實踐。由此一來,思政工作內容和形式會不斷創新,也會與企業文化融會貫通,在良好的氛圍中促進員工思政素養的提升,并推動企業的穩步發展。
簡而言之,企業文化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推力,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現,更是企業穩步發展的精神動力。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始終以企業文化建設為抓手,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形式,同時基于企業的發展戰略,以更為科學的理念和思路開展思政工作,促使其與企業文化完美結合,突出時代性、針對性,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