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飛
廣播電視事業在發展中,由多樣化時期進入了規范化時期,“重視導向”“凈化熒屏”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主持人是有采、編、播等多種業務能力,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節目,作為主持者和播出者的角色。在廣播或電視中,出場為聽眾、觀眾主持固定節目的人,被稱作節目主持人。2019 年年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主持人傳統賽事《主持人大賽》,時隔數年,《主持人大賽》煥發別樣生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可發布新聞信息的媒體平臺不斷增加,信息的傳播逐漸產生了去“中心化”的發展趨勢。以多個重大事件為例,新聞第一時間就能夠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種網絡平臺發出。自媒體的出現衍生出了新的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媒體的地位,也提高了對主持人的要求。現階段人人皆可發聲,人人皆是自媒體。
例如,“8·12 天津濱海新區爆炸案”發生的第一時間,全民報道下,音、視頻等一應俱全,但同時也出現了虛假消息,捏造事實,吸引眼球,賺取關注。懲處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造謠成本降低,所需要承擔的風險系數降低,便不斷滋生虛假言論,使得網絡環境變得相對復雜,混淆視聽。受眾身份從聽“一家之言”到“人人皆是傳播者”,發生了質的轉變。
傳播媒介的變化,也使得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單向性傳播變成互動式傳播。過去,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由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進行播出,而受眾對節目的反饋意見都是通過手寫信、電話等方式進行表達,信息不能適時傳遞到主持人、制作方手中,造成了信息維度時效性的損耗。
新時代下融媒體的發展適當更改了過去閉塞的反饋機制,增強了傳播維度,使得眾多節目播出時,能夠得到反饋。例如,2020 年熱播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組,可以對網絡熱搜上的不實新聞予以回應并調整節目內容,使得傳播的娛樂性增強,可觀性也不斷加強。
網絡的發展推動著互聯網娛樂平臺的發展,眾多娛樂節目應運而生,以愛奇藝《偶像練習生》為代表的選秀節目也不斷吸引著眾多年輕受眾的眼球,眾多節目也一改常態化,跳出固定模板,使受眾在獲得耳目一新感受的同時,激起了對娛樂新聞、娛樂事件的關注。以微博熱搜榜、知乎榜、豆瓣討論小組為例,對娛樂的關注度遠遠大于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而新聞標題更多的是以人物緋聞為噱頭,達到新劇傳播的目的。
張頌先生曾在著作《中國播音學》中指出:主持人是以節目主持的身份在固定的廣播、電視節目中對聽眾、觀眾開展播音創作活動的人。播音員在節目播出中處于主導地位,既是主持人,又是播講人。故主持人職能更多的是主導而非主體,起到穿針引線、錦上添花之作用。在節目中不可喧賓奪主,使節目內容喪失原本的觀賞性。
過去,主持人大多需要通過藝術類專業考試進入專業院校或者專業學科,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學習內容涉及語言學、文學、新聞學等學科門類。而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好聲音不再是主持人的唯一優勢與特點,知識面廣、有相應的專業知識、語言表達具有邏輯性等皆是對主持人身份的要求。
所以,在財經、新聞等需要一定專業知識積累的頻道,越來越多非播音專業、五官端正、普通話標準的新生代主持人獲得觀眾喜愛。無形間,對主持人的要求不斷提高,業務能力要求更加多元。
當今的媒體發展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分眾化、差異化傳播也在重新塑造著媒體,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正在應時而變實施快速轉型,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主持人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機器人主持、全息虛擬主持人乃至網絡主播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而從電視節目的發展趨勢來看,很多綜藝節目對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越來越模糊,甚至不設主持人。對于當今時代的主持人而言,雖然發展和生存的空間更加多元,但對于主持人的總體要求也越來越高。
從1998 年到2011 年已經舉辦了6 屆的主持人大賽,曾引起電視觀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涌現出眾多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很多從中走出的“名嘴”獲得了播音主持界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并為觀眾奉獻了眾多優秀電視節目。大賽旨在通過央視這一國家級競爭平臺搭建通道,以甄選具有文化知識積累、業務能力強、媒體實踐經驗豐富、不可替代性強、具有自己風格且受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持人大賽不僅考驗選手的知識儲備量,更考驗選手的臨場反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考驗文學功底也考驗思維推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 主持人大賽被網友稱為“當今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水準”,還被戲稱為主持界的“神仙打架”。本屆主持人大賽結合個人特質以及選拔的專業性,從新聞和文藝兩個類型考查60 位選手的表現。最終,鄒韻摘得新聞類金獎,蔡紫摘得文藝類金獎。無論是什么樣的事件,什么樣的問題,鄒韻都做到了語言流暢,內容深刻,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在無稿子的情況下沒有結巴或重復字句,聲音自然甜美。通過比賽不難看出,兩位主持人擁有絕對豐富的經驗和實戰經歷,面對現場即興話題、主題采訪等環節,能做到言之有物、飽含真情。
透過多期比賽,主持人末位淘汰,可以看出優秀的主持人身上獨有的人格特質,能感知到主持人自身競爭力如何提升。例如,在文藝類賽道環節,張舒越的大氣、李七月的溫婉、小米的活潑各有特點。主持人仍需要打造屬于自身的個人品牌形象。大數據時代,基于算法機制,受眾審美與接受度變得更多元,包容度不斷提高,對主持人的要求也更多元、更包容,在個人不可替代性上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要求主持人的風格要符合所屬品牌、節目的調性。
通過分析201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的各位優秀選手特點,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著很多相似的特征,如較高的文化學歷、豐富的人生閱歷、多年在一線工作的經驗以及有著互聯網思維的大腦。
主持人的發展將面對許多新的挑戰,采編播一體是必備要求,同時網絡將更多有特質的人才帶到大眾面前,主持人應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礎上不斷向多元化發展,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挑戰即為機遇,一方面使得自身鍛造時間增長,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時勢,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主持人、播音員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是語言的巨大練聲場,主持人應加強實踐,豐富生活經歷,擁有適度的共情能力與同理心。
正是由于新媒體平臺的便捷性,信息傳播變得更加多元,使得VLOG 等新模式大熱,產生了龐大的“網紅”“網絡主播”這一群體。基于此,形成了新的市場體系、新的經濟體系(粉絲經濟)。網絡平臺的多元化促使了信息傳播的“多元化”,主持人這一崗位也應順勢而為,多元發展。一個節目的影響力同節目的創新分不開的,不僅需要符合現代觀眾的胃口,更需要精心編排節目,讓節目傳播擁有更多的受眾群體、更強大的收視基礎。
主持人這一職業具有莊重性與娛樂性,在眾多娛樂綜藝節目中,主持人逐漸隱形化,但主導地位依舊不可替代,專業性與獨特性依舊是主持人保持長久事業生命力的關鍵。自媒體的發展、融媒體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主持人的技能要求不斷提高。主持人在節目當中雖是串講人,但更是一個主導者,應具有大局意識。世界復雜且不斷在變化,必須順勢而為。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主持人更要抓住機遇,直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