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芬 宋麗梅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3)
山東省作為我國人口第二大省,老齡化程度位居全國前列,養老形勢嚴峻。而我省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均不能夠滿足當前養老事業發展的需求。為更好地提升我省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專業化水平,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的方法,歸納總結出山東省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策略。
問卷一:從職業教育角度探討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需求。主要是養老機構對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培養的人才需求調查。
問卷二:從社會職業培訓角度探討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需求。主要是養老從業人員參加養老服務人才社會職業培訓現狀及需求的調查。
近兩年,利用為山東省民政廳開展的16 地市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系列培訓班的機會,分別對山東省內195 家養老機構和610 名養老從業人員分批次現場發放紙質版問卷的形式進行了問卷一和問卷二的調查。
綜合對于問卷一、問卷二的數據分析,筆者認為,當前山東省養老服務人才需求和培養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
1.從養老服務人才需求數量和養老機構學歷層次角度看:山東省養老機構對于一線養老照護人員和醫護人員的需求超過了人員需求總量的2/3,這兩類人員依然呈現出人員缺乏及需求量大的特點。而從現有機構人員的學歷層次看,具有中專(含技校、職專及高中)學歷層次的人員占養老機構的主體地位,仍然存在著1/5 以上的人員學歷僅為初中以下,近半數的人員為中專學歷水平,存在整體學歷層次偏低的現狀。
2.從養老服務人才職業教育與養老機構需求角度來看:養老企業對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培養定位與開設養老服務人才相關專業的院校人才培養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問題。養老機構對于養老服務人才的需求與當前職業院校招生培養的規模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3.從養老服務人才社會職業培訓和需求角度來看,存在養老人才培養培訓依靠政府補貼培訓占比較大、培訓受眾群體較為集中、培訓有效形式的選擇等方面的問題。
基于以上對山東省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現狀及人才培養問題的分析結果,為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呈現出來的問題,筆者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山東省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策略。
1.要從政府層面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調查研究,制定中長期人才培養規劃,做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山東省作為養老大省,要提前謀劃,加強調研,擬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山東省養老專業人才培養規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打造出素質更高、技術更強、職業認同感更優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2.對于養老人才的培養及使用逐步實現立法。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及使用中,政府應當加強立法工作,制定領域內專項政策法規,完善對從業人員的法律保護體系,完善對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加強政策法規的宣傳,教會養老從業人員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筆者在研究國內外對于養老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的經驗基礎上,提出適應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國情需要的養老人才“七共育”體系:
1.職業教育培養
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實現立體化貫通培養。要更加科學合理地完善養老專業教育層次,進行養老專業學科細分,在縱向層次和橫向專業方面擴展。為實現不同層次人才的提升,要打通各層次人才貫通培養的壁壘,使各層次人才都有更多的機會實現層次晉升。
(2)以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完善職業教育內容和培養模式。要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相關專業課程內容,調整課程內容結構,將養老機構更為關注的對特殊老人的照護能力培養和對養老機構運營的風險防控內容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進一步打破醫護和老年照護的教學壁壘;要利用職業院校的專業資源優勢,拓展養老服務人才的繼續教育的渠道。
2.政府補貼培訓
(1)加強職業培訓規劃。要本著“關注重點,覆蓋全面”的基本原則,采取分層次,分類別的培訓規劃,按照全省提出的任務目標逐年逐級逐項完成。
(2)豐富培訓內容。要通過不斷地研究和調研,了解當前養老服務人才所亟需提高的知識和技能,針對不同的需求全體開發適用性強的培訓內容。
(3)改進培訓形式。培訓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好的教學形式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參訓者希望培訓的形式更為互動,更為直入主題。
(4)加強培訓宣傳。通過廣泛宣傳,建立數據庫,在為參訓學員提供學習積分的同時,實現培訓的普惠性。
3.社會行業培訓。要進一步強化社會行業參與養老人才培訓的資質審查,加強準入制度;要進一步明確各類培訓的收費標準,不可隨意定價;要加強培訓檢查和反饋,規范社會培訓市場,提升培訓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4.養老機構內訓。養老機構作為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要針對不同的群體,做好人才培訓規劃,開展內訓要選拔和培養機構的內訓師資;要制定針對性強的培訓計劃;要加強培訓結果的考評;要善于做好培訓總結。
5.志愿者(社工)培訓。主要做法為:要持續推進志愿者隊伍的立法和建設。相關部門在養老服務活動中要積極推進志愿者學習制度的建設。通過有組織的培訓和學習,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緩解了養老機構及社區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不足帶來的照護困難。
6.家庭養老照護培訓。主要做法為:一是應由政府牽頭對他們進行公益性養老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引導機構和社會組織不斷滿足他們非共性的培訓需求,提升居家養老照護水平,有效減輕了政府和社會養老的壓力。二是鼓勵家庭照護人員在經過專業的老年照護培訓后,積極參與到社區助老服務工作中。
7.國際化人才培養。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渠道和條件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外出學習,成長為國際化的人才來提升我國的養老服務和管理水平。
1.探索實施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職業院校要大膽探索同養老機構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引企入校,實現校企共育。
2.深入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相關的“1+x”證書培養模式,實現書證融通。持續的貫徹和落實證書的試點和推行工作,將有利于職業院校養老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3.積極實踐山東省養老產業職業教育集團“平臺+引領”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政、行、企、校”共同育人機制。
4.探索建立養老職業培訓“學分銀行”制度。將參與的學習、培訓和考核等在養老人才信息平臺進行登記積分,在就業的雙向選擇中可成為參照指標。
1.資金支持。政府要持續開展對社會養老服務人才的補貼培訓,加大對職業教育院校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支持力度。對持續開展專業,且專業規模持續遞增的學校進行獎補,扶優扶強。可以借鑒國家師范公費生的培養辦法,通過國家資助、服務國家的模式,吸引一部分貧困學生投入到行業中來。
2.師資支持。在鼓勵和培養更多的高水平專業師資的同時,政府也要鼓勵吸引國外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來任教,支持養老機構設置專業技術崗位,重點培育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具有專業技術的人員,鼓勵企業技術技能大師走入校園,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養老服務專業的學生提供技能指導等。
3.就業鼓勵。建立入職獎補制度。鼓勵引導職業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到民辦養
老機構就業,通過政策規定,進入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工作的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方向的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滿一定年限,勝任崗位要求,由政府給予一次性入職補助。
4.完善持證上崗制度。完善養老服務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監督和規范持證上崗制度,讓更多持有相應能力證書的人員獲得優先的就業機會和升職空間。推動養老服務人員薪酬待遇與專業能力等級、從業年限等掛鉤,讓擁有專業技能且能夠長期堅守養老行業的人才獲得更多的薪酬,達到自己的職業期待。
5.提高養老服務人才的待遇。養老機構應依法保障從業人員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政府應積極改善養老服務人員工作條件,監督和檢查養老機構為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醫療等保險,確保從業人員的權益,加強對他們的勞動保護,避免受到不公正待遇。健全養老服務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僅僅是薪酬的激勵,同時還有待遇方面的激勵,還應有精神層面的激勵。
1.完善崗位能力評價標準。首先應科學設置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崗位能力素質標準。其次在進行崗位能力評估標準制定時還應當綜合考慮崗位在職人員的教育背景、相近崗位工作任務的分工協作、職業準入標準等因素,努力做到崗位邊界清晰、崗位能力明確,使各崗位從業者各司其職,崗職高度匹配。
2.完善職業水平評價標準。可先期嘗試與“1+x”證書相對接。以老年照護等級證書為例,將老年照護人員設置初級、中級和高級共三個等級,為每一個等級都有相應的報考條件,也有晉升等級的標準。當然,評價標準的制定還需要考量更多方面的因素,修訂更多的環節,不斷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