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隨著我國廣播電視的快速發展,播音主持的價值越發凸顯出來。在播音工作中,主持人創造性地對語言進行藝術加工。在播音的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播音腔調——播音腔,這種播音主持人自身特點與播音工作特有語言形態相結合的產物,一時成為播音主持的主流?!安ヒ羟弧蹦軌蚋玫毓袒澞康娘L格,同時也能夠更為準確地傳達節目的內容。在對這一問題的價值反思中發現,播音腔也兼具積極性和消極性的兩面。
因此,播音主持工作應回歸到說話的本質,適度運用“播音腔”,化消極為積極。本文從“播音腔”出發,就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的實質進行探究。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語言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它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藝術的載體。
從傳播學角度而言,廣播電視語言是為了與傳播對象進行表達和交流而產生的,這是語言傳播的實質,也是語言傳播的魅力所在。
廣播電視語言結合了書面語言和有聲語言的特點。廣播電視語言雖在實質功能上與書面語言和有聲語言是相同的,但其傳播和塑造方式有很大不同。有聲語言是人類思想的直接表達,同時又是人類情感表達的載體。書面語言是人類運用書寫的方式來傳達。有聲語言在傳播形象化和生活化層面有很大優勢,是人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語言形式。這也就決定了廣播電視播音語言需要以有聲語言為基礎,這樣才能保證受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完成價值和情感的傳輸。在實際工作中,廣播電視的播音員或主持人借助有聲語言來完成對文字語言的轉化,播音語言在規范性、莊重化層面上也具備獨特優勢。
廣播電視的播音方式在不斷地嬗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背景下呈現出一定差異。
當前,播音主持一改過去較為老套的表達方式,通過具有時代特色和文化特點的語言來展示其魅力。在這一過程中,“播音腔”的特征因子被放大并固化下來。從受眾視角來看,很多時候受眾總是將播音主持與機械地念稿子畫上等號,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受眾內心對這種特殊的語言加工方式產生了一定的排斥。
“播音腔”具有兩方面的內涵?!安ヒ羟弧痹诜e極層面上的內涵,主要是指播音主持人通過運用專業、統一且具有廣播語言特色的方式進行播報。這一腔調在傳統播音語言之上形成了莊重性與平和性的統一。褒義的“播音腔”往往具有“字正、腔圓、莊重、大度、犀利而又溫和”的語言特征。播音腔在消極層面的內涵,主要是指播音主持人以固有的、機械的方式進行播報,給人以高高在上、裝腔作勢的既視感、既聽感,這種語言風格的過度呈現往往使受眾在內心深處產生一定的抵觸。貶義層面上的“播音腔”往往具有“高、平、空”的外化特點。
傳統的“播音腔”被證實對廣播電視的發展有著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應對其進行充分的改良而不是摒棄。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部分播音主持人刻意地去追求聲音的厚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播音腔”這一藝術創作形式的扭曲,也成為受眾指責的根源之一。在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中發現,背離生活、缺乏藝術創新、未將自身感情很好融入是導致問題的主要成因。因此,對于廣大的播音主持人而言,應在學習前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實現對“播音腔”的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情感因子,使其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播音主持人需要基于實際情況來進行播音創作。播音主持的語言加工過程與藝術的創作過程相同。語言在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上具有多樣性,播音語言的創作要以生活語言為基礎,結合播音主持人的經驗和自身的語言特色來進行表現。播音主持在創作中,需考慮受眾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求,并在宏觀層面上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可采用生動、平實的講話方式,走近受眾,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播音主持也是一種藝術,就藝術發展的規律而言,任何的一種藝術形式都不能離開生活而獨立地存在。在播音主持的語言創作過程中,應回歸播音主持創作的本質,既要確保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又要確保播音主持語言的生活性。因此,播音主持應基于生活去開展創作。在播音語言的創作過程中,要做到情感和語言的統一,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上加入更為豐富的情感及思想,用鮮活的語言、靈活的方式來完成播音主持工作,真正做到用心去說話和表達。
在播音工作中,主持人的語言不能是簡單地對書面稿上的字、詞、句進行“照搬型”的誦讀,而應該融入情感色彩和價值內涵,讓受眾從心底里接受和認同。這也就決定了播音主持人的基本素養之一便是具有高超的說話藝術。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播音腔”這一特殊的語言藝術創作方式,提升了播音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但這一語言播報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受眾的抵觸。如何適度地運用“播音腔”來實現播音主持語言創作實質的回歸,相關從業人員需要進行反思,進而推動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理論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