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旭(天津廣播電視臺)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二者強強聯合不僅能夠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對于人們獲取信息提高了便捷度。其中,出版社作為傳統媒體當中代表,在互聯網新媒體融入人們生活中之后,自身受到了很大沖擊。新媒體的出現,引入很多元素,無論是自媒體還是可移動的平臺新聞報道,都讓媒體時代多幾分活力。因此,如何運用好新媒體,讓其與傳統媒體交相輝映,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值得著手解決的現實問題。
1.傳統媒體具備歷史權威性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傳統媒體一直都伴隨人們左右。其擁有長時間的受眾基礎,是官方認定的資深媒體,這在人們心目中便扎下了深深的根。傳統媒體一方面代表著官方態度,一方面承載著民眾喜好,相對于一般程度的網絡媒體而言,傳統媒體更具備說服性。
2.傳統媒體具備專業性
網絡媒介所創造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擁有發表言論的自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自我認知和感受發表,逐漸形成了自媒體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一部分自媒體人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導致文字論述和圖片繪制過程中較為隨意,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章法約束,形成特定自由風。而傳統媒體則不然,大多數表露出來的文章言論,都是經過專業化考核才發表出來的。因此,傳統媒體的專業性,是自媒體無法匹敵的。
3.傳統媒體資源多樣化
傳統媒體擁有多樣化資源渠道。依托于政府扶持,憑借強大組織和財力扶持,實現資源籠絡。傳統媒體具備新聞采編權,很多一手新聞資料,都能夠實現多方支持。
1.新媒體具備新穎性
傳統的三大媒體中,報紙新聞是以文字傳播為主,廣播新聞主要以聲音傳播為主,電視雖具備了聲畫結合的特點,但其表現形式仍不夠豐富,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于一體,更主要的是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互聯網時代大環境下,具備多亮點和吸引力才是受眾度高的內容,新媒體內容新穎多樣,很容易讓人在“刷”新聞的節奏中駐足進行閱讀和關注。
2.新媒體具備影響力
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落地開花,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青睞于用一部手機來瀏覽新媒體內容,一方面可以當成娛樂消遣的工具,另一方面可以讓新媒體內容在人們生活當中普及開來,所具備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相比于傳統媒體傳播來說,影響力要大得多。
3.新媒體具備時效性
新媒體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具備時效性。從新媒體新聞發布頻率的角度而言,高頻率和高速度讓人點贊,針對一些內容進行快速播報,通過媒體途徑傳遞信息,擁有很強的時效性。譬如,央視新聞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的時候,進行前置直播;社會生活當中的新聞事件和信息在第一時間內,會迅速通過新媒體途徑播報出來。
4.新媒體具備話題性
新媒體內容傳播方式可以結合傳輸文字、圖表、圖片、聲音、錄像、動畫等多種形式,解決了媒體向受眾傳播、受眾只能被動接受信息而沒有信息反饋這一環節,新媒體給了受眾公開就信息發表意見的途徑。例如,在“微博”運營過程中,針對一個話題進行自由評論和轉發,不僅增加了話題內容的受眾程度,而且能夠讓民眾參與到新聞事件當中,輔助新聞內容在民眾之間傳播,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
所謂傳統媒體,除了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報紙和書刊雜志等,還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播和電視等形式;新媒體則指的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依托計算機技術,通過智能手機、計算機、平板等能夠連接網絡的媒介對信息進行收集和播報。
在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逐漸出現融合趨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借鑒和溝通,才能夠實現全媒體時代的全面發展。當下二者具體融合態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其一,信息浪潮推動著的社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往往依托媒介進行發展,才能夠呈現出不斷向上的局面。因此,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二者之間的資源,應該融合在一起,達到“科學分配,統一管理”狀態,最終實現信息共享的目標。那么,什么因素是促成二者融合的關鍵呢?答案是“網絡”。在這個被人們普遍接受的網絡時代,其受眾程度可見一斑。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二者進行相互融合,可以為二者交流合作創造更加優質的環境。目前,絕大多數機構都創建了屬于自己的網絡平臺,并制定一些制度進行約束,促使行業能夠穩定發展。民眾借助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部門管理者通過平臺了解民眾心聲。新聞機構利用網絡平臺收集人民群眾對新聞內容的看法,為群眾搭建一個正確的認知平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能夠巧妙融合在一起,所達成的愿景著實令人期待。其二,對于一些類型不同的媒體,傳播途徑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整合,這一局面的打開便意味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利用不同資源和傳播途徑融合,不斷向信息化和多元化視角迸發,目前已經有一些媒體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當中創建了全媒體新聞運營中心,并通過培養人才和提升技術水平,去促使機構不斷健全。
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運營過程中,健全管理體制的缺乏導致二者在融合時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針對傳統媒體而言,管理方式是較為固定的,其中死板不靈活的狀況也時有發生。薪資制度體系延續舊例較為傳統,存在用人效果未發揮至最佳的情況;在人員崗位的分配上,沒有匹配與時俱進的制度去約束員工,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結果。新媒體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起步時間較晚,在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因此,造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不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針對專業人才進行培訓指導。
作為一名媒體工作人員,其應該持有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綜合能力,都需要進行全方位考核。因此,這三個方面是影響實際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當前二者融合的過程中,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出現了所涉及的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不高的情況。在認知領域,傳統媒體工作者與新媒體工作者相互缺乏全方位認識,他們并未對對方的工作體系進行全面了解,便參與到了新的融合工作中,在沒有過硬專業知識的支撐下,這對整體工作的開展有著不利影響,會導致了二者在融合過程中,僅僅表現在形式上,而沒有落實在具體工作中。
提前做好整體規劃,可以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得更加高效。但是,在媒體事業發展歷程中,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而言,擁有相對成熟的規章體制,新媒體則不然,規章制度仍處于模糊狀態。二者既然要融合,發展方向便需要統一,如果一直存在爭議,各持己見,那在融合的過程中,對全媒體時代而言,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
全媒體時代需要攻堅力量的“宣傳”,那么,從數據分析來看,當下所進行的宣傳工作對二者實際應用并沒有什么價值。部分工作者不重視融合工作,存在“各自為政”的想法,不經意間所忽略的細節,就會導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步伐緩慢,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修繕管理體系,制定有助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互相融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融合更加高效。對于傳統型管理模式,需及時進行創新,突破固有模式創建能夠適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進步的模式。首先,要了解清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具備的特點和性能,在準備播報一條新聞的時候,務必要經過嚴格審核,確保所播報的內容不違規,能夠造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其次,對于融合發展,要考慮到當下發展狀況和日后發展方向,不斷摸索出能夠適應二者的管理準則,科學合理用工,采用科學激勵制度促使員工高效完成工作。最為重要的是,依據風險進行預判,并能夠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類型制定應對措施,在確保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能夠正常融合的狀態下開展工作。
專業化團隊對于全媒體時代起到了一定助力作用,只有具備專業化技能和知識,全副武裝,隨機應變,才能夠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力挽狂瀾。依據實際情況,從特定情景出發,我們可以觀察到,引導員工提升水平技能、端正工作態度,且不斷儲備自身知識,對全媒體時代發展有積極意義。基于此,針對融合工作開展,需要專業化團隊來完成。首先,在進行人員招聘環節中,對前來應聘的人員需要采取一定考核措施,一觀察二測驗,確保選拔的人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能夠為實現融合目標作出貢獻。其次,針對媒體行業的專業人員,需要定期組織培訓,普及一些和媒體運營相關的知識,幫助他們開展工作。最后,制定一定激勵制度,對于全媒體時代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給予一定激勵。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需要順應多元化發展趨勢,促使二者在不同情境下能夠不斷發展。大數據背景下,不僅資源豐富,而且信息量巨大,在科學技術推動下,為二者融合創造了一定先機。引進新的工作方式,在顛覆傳統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促使傳統媒體有所改善,制定符合時代需求且順應時代發展的方案。作為新媒體,在不斷向前邁進的同時,需要對傳統媒體伸出幫扶之手,促使二者相互結合起來,將多元化的信息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實現融合。
為了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這一現實性任務在人們心里根深蒂固,可以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的方式,來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宣傳內容可以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多角度了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關鍵意義;第二,知道如何能夠推進二者有效融合;第三,充分認識傳統媒體的不足和新媒體的優劣,為展開工作作準備;第四,加大每個人的認知力度,依據實際情況完成融合工作。宣傳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在媒體區域內通過海報的方式,來凸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圖文并茂,讓大家可以很輕松地了解;或者利用展示屏,將二者演變和融合的趨勢歷程展示出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為了能夠加大宣傳力度,多方面引起人們重視,為融合貢獻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
根據上文分析,我們可以明確了解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促進全媒體時代順利發展,必須有效解決當前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依據實際發展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推動全媒體時代更好地為民眾服務,滿足人們對信息時代的需求。信息化發展的今天,更是需要不斷革新勇進,才能夠打破常規、標新立異,獲得歷史意義上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