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小霞(太原市高級技工學校)
一本書或者一本畫冊,它既是作者(企業、產品或者某位個人)的作品,也是設計師的作品。優秀的設計師要深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通過合理的排版、貼切的圖像,把文字不能盡展的視覺感受,更直觀的帶給讀者,使畫冊或書籍變得更加具象和立體,更具性格和親和力。今天,我們就從畫冊的封面設計這個角度來具體談一下,如何做好封面設計?
作為一名設計師,接收到工作任務后,不能拿來就做,要觀察、思考和分析。觀察客戶以前的產品、競爭對手的設計作品;思考目前我們的設計思路和畫冊框架、分析需要的素材等問題,準備工作之前,更多的思考和溝通能夠幫助我們在后期工作中事半功倍,這個環節是很重要的。
對于封面設計而言,它不僅僅是圖片和文字的組合,更是書籍與畫冊內在的體現,需要了解整書的結構和思路,這就好像給一個素顏的模特化妝,我們要了解她的骨骼結構、優點缺點,才能得出正確的方案,揚長避短,展現特點。
這個過程首先需要通讀作品,有時候受時間限制,我們可以簡單閱讀以下標題或者序言,也可以和作者做一個簡單的溝通,了解創作的意圖、靈感的來源等等,在了解的過程中,記錄下來一些關鍵的詞語,方便我們后期設計制作,這些詞語最好以名詞、形容詞、動詞的形式出現,最好是具象的,可以表達的物體或者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路,尋找或者創作素材。關鍵的詞語表達還能夠幫助我們準確的進行文字輔助設計。
其實每個設計項目都需要這樣一個前期了解調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整理思路,清晰目的,我們需要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而這些答案在具體的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這本書到底是講什么的?有沒有同類型的出版物?他們是怎么做的?”“它是寫給誰看的?”“讀者是什么樣的文化層次?讀者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
當這些問題一一得到答案的時候,我們的封面就會基本在頭腦中成型。封面設計的構思就是認識和清晰的過程,這個過程有點像一個造型師,先觀察外形和優缺點,再了解人物性格和角色分析,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揚長避短,發揮出角色應有的特點,使整個形象完整生動、引人入勝。
畫冊設計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為產品服務,所以要突出產品的競爭力,就不應該使用相同或者雷同的素材,畫冊的封面設計就如人一樣,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面孔,設計師應該根據不同的面孔進行合理的設計,而不是千篇一律,完全套模板、買素材。
作為初級設計師,我們應該循著前輩的腳步,去領悟設計的真諦,在成熟經典的作品中去尋找設計和排版的靈感,慢慢地收集和學習,再借鑒到自己的設計工作中去,當積累到一定的階段,就可以結合自己對產品的認識,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當畫冊的封面雛形在頭腦中逐漸形成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尋找或者創作素材。作為初級設計師,一般都會有素材依賴癥,沒有素材庫就無從下手,有了素材又不知道怎么搭配,這是每個設計師的必經之路。在使用素材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端正自己的認識,素材是我們用來表現內心設計的體現,不能被素材限制我們的設計表現,我們需要盡快擺脫素材的束縛,那么下面我就淺談一些我的成長體會,與大家共勉。
尋找素材:現在網絡很發達,打開網頁就會尋找到各式各樣的你想要的素材圖片資源,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尋找素材的基本要求:
(1)大小。為了方便后期制作中的各種設計處理,我們尋找的素材圖片盡量要清晰完整,以保證我們的印刷成品質量達標。圖像文件最好是分層,源文件,或者是矢量文件,方便后期的各種調整。如果一個圖片很符合你的想象,但是很小,只有幾十K,那么我勸你還是舍棄圖片,重新尋找或者自己拍攝或者手繪,一個低質量的圖片,勉強使用只會使你的最后作品大打折扣。
(2)版權。作為一個高素質的守法公民,我們應該倡導正版,保護知識產權,所以要在正規的素材網站購買使用有版權保護的圖片素材,不要濫用、盜用網絡上流傳的不正規圖片或他人作品,因為一旦涉及侵權,后果是難以想象的。而且我們的設計作品本身也是一種知識產權,從自身做起,才能維護良好的社會環境。
(3)數量。在搜索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走馬觀花,看著這個也好那個也不錯,尤其是很多素材庫網站都是現成的設計,花少量的錢就能下載到很多素材模板,就會盡量多的下載,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好,對于自己想獨立設計的同學和工作人員,這個習慣會讓你的成長延緩。就好像一件事情有很多人勸你,左一個意見,右一個建議,往往當事人就糊涂了,久而久之就會缺少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能力,養成了依賴素材的習慣。所以我們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要從一開始就控制素材的數量,不要貪多,需要一個圖片的時候,選擇不同角度的兩三個就夠了,比如需要樹葉的素材,先思考顏色怎么和頁面和諧,是綠色還是黃色,然后選擇這個顏色不同形狀的兩三個,方便去底,清晰度能保證使用,就可以停止下載,繼續看下去只會浪費時間,甚至會因為看的過多而改變自己的設計初衷。
創作素材:很少會有素材資源是和你設計想象完全一致的,如果有,那么你的創意該更新了。創作素材是尋找素材之后的成長表現,是脫離素材依賴的開始,我們不再滿足于現有的素材庫,總是覺得這個太花,那個太幼稚……恭喜你,這證明你已經可以看到素材的優缺點,并且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定位,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自己來創作素材:
(1)圖像類??梢砸揽课覀冏约号臄z完成,它適合于一些簡單的靜物、動作、風景等素材的使用,現在手機的功能已經很強大,對我們設計師的要求,就要達到角度、擺放、搭配,以及后期色調的調整等等,一般經過幾個月的連續練習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2)圖形類。主要依靠我們使用軟件自己制作,它要求我們軟件的操作能力要強,一般只要目標明確,網絡上有很多相關的軟件教程或者設計教程,都可以幫助我們來完成練習,結合我們的聯想創新能力,多做練習,也可以很快看到成效。
無論是尋找到了素材還是創作好了素材,一到要設計制作的時候,都會和想象有一定的差距,這是一個鍛煉“心想”與“手到”的過程,也許一開始,我們想得很好,但出手就會相差萬里,只有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我們才能摸索到怎么實現心中的效果,在構思的過程中也會加入軟件實現的過程。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嘗試去觀察與思考,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就去觀察這個電視節目的字效是模糊加漸變,這個廣告是手繪插畫風格;散步逛街的時候可以觀察,這個門牌是黑體加描邊,這個網站購物廣告是用了霓虹燈字效果……當這種辨識能力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的時候,我們的經驗積累就在與日俱增,就不會再擔心做的時候能不能做出來的問題。
理論和實際總是有著一定的距離,尤其是設計的理論說起來飄忽不定、模棱兩可,但實際中又有著千差萬別的變化,很難有一定的標準。比如:對比。我們常說的有大小對比,那么大應該有多大,小應該有多小,怎么就能形成一個視覺美觀的大小對比呢?每個人的視覺體驗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視覺的沖擊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口難調”,一個不想做好廚子的裁縫就不是一個好設計師,這個冷笑話說明,廚師、裁縫和設計師本質是一樣的,對材料進行組合創造出來的作品,服務于大眾就需要仔細揣摩大眾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們應該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然后在了解設計意圖的前提下,合理的去調整這個排版,貼近我們的接受人群。畫冊的應用范圍很廣,可以文藝也可以商業,可能是個人收藏,也可能需要面對所有人群,畫冊的封面設計就需要具備不同的面孔去接受各種需求,從畫冊屬性角度去看,大概分類有以下幾點:
(1)產品手冊。產品手冊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畫冊,是針對不同品牌推出的系列產品或者單獨新品進行說明介紹或宣傳推廣的手冊。
產品手冊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產品使用或者維修手冊,主要是隨產品附贈消費者,幫助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或者維修流程,所以產品說明書的封面設計不需要過于花哨,能夠簡明扼要的說明產品內容就可以了,同時受印刷數量和成本的限制,一般產品說明書都是黑白印刷,成品尺寸一般根據產品包裝大小進行設計,內頁多以文字和線圖為主,封面也當然以展示標識和標題為主。
另一種就是產品的宣傳推廣手冊,一般在新品上市或者店面柜臺介紹系列產品的時候使用,以銷售人員介紹使用為主,有購買意向的客戶也會進行留存,方便進行同類產品的對比選擇,所以在畫冊的封面設計中,我們不但要體現品牌的藝術性和審美感,還需要展現新品的特點或者系列產品的特點,需要我們設計人員了解當前的流行趨勢,畫冊上市的時間(比如過年,就需要有喜慶熱鬧的體現),產品特寫(體現產品設計特點的高清攝影),代言人的展示(增加品牌或者產品的信賴度)或者其他細節表現(藝術性的創意設計)。
(2)企業手冊。企業手冊一般就是為了宣傳企業實力、增加品牌辨識度的畫冊設計。
企業手冊一般也有兩種,一種是企業的介紹手冊,應用在展銷會、招商會等需要展示企業實力的時候,封面設計需要符合企業的行業特征,比如教育類的一般會使用藍色,版式方面就會相對嚴肅規整一些,適當的留白給人輕松親和的感覺,使用的圖像人物以教師學生為主,貼近現實生活狀況,同時也需要體現企業的實力、價值觀等文化內涵,需要拍攝一些企業實景、軟件硬件設備,包括生產或者教學的圖片,圖片的質量會影響到畫冊的檔次,這就不是一個小靜物、一棵樹木的拍攝這么簡單,角度光線、人物配合、構圖比例、場景擺放等都要安排好,才能體現企業的實力。制作前可以溝通企業進行專業的拍攝,設計師只需要把自己需要的照片說清楚內容就可以了,畢竟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能夠物有體現。
另一種就是企業紀念手冊,比如企業10周年紀念,或者大型活動進行宣傳使用,一般多為了回饋新老用戶,記錄企業成長歷程,這樣的畫冊封面需要結合紀念特點進行專門的設計制作,在工藝和紙張上也會更加精益求精。比如某傳統企業,那么這個畫冊的作用基本就會以文化宣傳和紀念為主,封面就需要設計得結實厚重,體現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底蘊,使用特殊的牛皮紙、棉麻布藝、皮質,甚至PVC材料、金屬配飾等等都能符合設計需求,在內容上LOGO的展示為主,盡量設計得內斂深沉,誘導觀眾打開閱讀,收獲驚喜。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加入傳統的工藝,比如非遺文化工藝等,收藏價值會更高,更符合我們畫冊設計的初衷。
(3)個人作品集。這種畫冊一般包含了相冊、文字作品、藝術作品等相關內容,具有收藏、饋贈、售賣的功能,封面設計也會根據內容的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設計師在接到這樣的任務時,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意愿和需求,有針對性的溝通可以幫助解決設計風格問題,比如“您準備做這本畫冊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使用?使用目的是什么?成本預算是多少?”這些問題也是幫助設計師去了解受眾分析、設計思路的重要依據。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現代社會,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發展提高,自己日常所思所需所為,都能編輯成冊。比如我的一位親人,將養育孩子的6年經歷編輯成冊,既有照片的記錄也有文字的心得體會,無論是自己老年回憶,還是作為孩子長大后的回顧,都是極具含義的,排版和設計就需要符合個人的愛好,喜歡素雅還是熱鬧,要天真活潑還是簡約大方,完全尊重個人的意愿,所以設計師在制作這類畫冊的時候,要根據作者意愿進行展示,不能以自己的喜惡擅自做主,適當給予建議也要基于客戶的設計思路。
(4)期刊。期刊一般都有自己既定的模板,我們只需要在既定的范圍內去發揮自己的設計能力即可,比如財經類期刊,就不能使用過于馬卡龍的色系,小清新小可愛也不適合,這些理論知識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提到,養成職業習慣就能解決基本的設計問題。當然也會遇到新刊物的創建,就需要我們與主編及消費者進行詳細的前期調研工作,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設計思路,樹立新的品牌效果,往往創始人都有想法而不具備設計能力,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當好創始人的繪圖師,盡善盡美的展現出創始人腦中的畫面,在展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展現競品分析,幫助創始人完善思路和方向,同時明確自己的設計方向,有別于競品,展現自己的優勢。
畫冊的封面設計完成后,還需要與客戶反復交流溝通,這是作為一個設計師的職業素養,設計前與客戶詳細溝通,印前對接輸出印刷單位進行細節的調整和修改,比如成品尺寸是否能夠既新穎獨特,又避免紙張浪費問題;印刷紙張的材質、專色、工藝,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的效果等等。這些后期的瑣碎也將決定一本畫冊問世后效果的關鍵,作為一名設計師,了解畫冊后期的工藝和輸出也是必備知識之一,不做空中樓閣,制作接地氣,畫冊才能被更多讀者接受。
這篇文章只是從畫冊的封面設計這一個淺顯的角度去了解設計師的一項日常工作,其實這也很像一個設計師的成長歷程,光新亮麗的外表下需要扎牢根部,汲取營養,只有了解得越全面,分析得越細致,做出來的設計才能夠越耐看、越經典,希望以此文與各位同道朋友共勉共進。